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無償獻血,加入到無償獻血中來,中國新聞網《醫學的溫度》欄目推出一期特別節目。節目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朱瑜琪,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技師郭瑾,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愛心之家“家長”齊旭明,一起為大家解疑無償獻血,分享獻血中有愛的故事。
獻血人次不斷增長 當下,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獻血隊伍中來。據國家衛健委此前介紹,我國無償獻血人次不斷增長,從1998 年的32.8 萬人次提高到2020 年的1553 萬人次,增長了47 倍。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對獻血的知識了解并不多,或者了解的都是些“錯誤知識”。郭瑾介紹,關于獻血,我國專門編制了《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明確列出了關于獻血的各類要求。
首先在年齡上,18 歲~55 歲的健康公民可參加無償獻血。如果曾多次參加無償獻血,而且無不良反應,且本人有意愿情況下,可以延長到60 周歲。除年齡外,還有體重、血壓、脈搏、體溫等一般的健康指標。獻血前,還要做一些健康的體檢和化驗,請獻血者填寫健康征詢文件,對其個人健康史、生活史、旅行史進行深入了解。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后,如果沒有不適宜獻血的情況,便判斷可以獻血。郭瑾建議,獻血前不用過度緊張,前一天飲食清淡,不飲酒,晚上睡個好覺。
長期以來總有傳聞,獻血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是這樣嗎?郭瑾澄清,其實無償獻血對人的健康是沒有損害的。雖然獻血是個失血的過程,但它對血量的損失影響很小。一個50 公斤的成年人,身體總血量大約3500 毫升~4000 毫升,而每次獻血量是200 毫升或400 毫升,小于總血量的10%。世衛組織認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獻血不超過自身總血量的13%,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
也有人反映,獻血后會有頭暈、乏力等癥狀,這正常嗎?郭瑾表示,絕大多數獻血者在獻血后不會有不良反應。但因為個體差異,會有少數獻血者出現輕微頭暈,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對此,她建議獻血者在獻血后的4 小時內多喝水,獻血當天不要從事重體力或者劇烈的體育運動,不要熬夜,好好休息后,這些癥狀會很快消失。
除了獻血對身體影響的擔心,很多人也對日常看到的獻血點提出過疑問:街頭采血點都是正規的嗎?郭瑾介紹,所有街上的采血點和采血機構,全部都是經過上級衛生管理部門審驗合格,都有正規許可證,大家可以放心前往自己身邊的獻血點參與獻血。
“我個人認為,獻血對于獻血者最大的好處還在于,它可以促進建立或保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郭瑾說。對于很多資深的獻血者,能夠常年多次的獻血救人,一定是有著健康生活方式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為了能夠多次挽救他人,會最大程度保證清淡飲食、不熬夜不飲酒、定期運動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能夠獻血救人。
此外,挽救生命帶來的心理上的幸福感、收獲感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郭瑾說。
演員黃曉明現身本節目,他說,無償獻血是生命的接力,每位無償獻血者都值得尊重和贊揚,善良生命紅,致敬不平凡的你!
歌手金莎說,獻血是一種團結行為,無償獻血是體現團結互助的挽救生命的行為,致敬無償獻血者,生命因你們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