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儀
笑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2 個多月前突然出現了不能言語和右上肢乏力的癥狀,不過只持續了數分鐘就自行好轉了,沒有引起她的重視。沒想到幾天后的早上,同學發現笑笑摔倒在寢室的地面上,昏迷過去,急忙叫救護車將她送往醫院。檢查頭部CT 提示為腦梗死,所幸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醫生又進一步檢查病因,最終診斷為大動脈炎。
腦卒中向來被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利”,但近年來,青年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等基礎疾病的年輕化,這與現代青年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罕見的危險因素也會使年輕人誘發腦卒中,大動脈炎就是其中之一。
大動脈炎也叫多發性大動脈炎,是一種機制不明并且罕見的全身慢性血管炎,患者主要為15 歲~30 歲的年輕女性,且在亞洲(尤其是日本)和中東地區常見,所以又被叫作“東方美女病”。
大動脈炎主要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還可累及肺動脈及冠脈系統,引起血管的炎癥改變,使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閉塞等,造成組織或器官缺血,從而導致相應的臨床癥狀。也可使動脈壁變薄,造成動脈壁凸出形成動脈瘤。若炎癥導致腦血管狹窄、閉塞就會引發腦梗死,若動脈瘤破裂就會引發腦出血。
大動脈炎致死率和致殘率均很高,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美國一項全國住院患者的調查顯示,大動脈炎患者發生腦梗死的風險較非大動脈炎患者增加4.66 倍。
該病患者臨床表現個體差異很大。大多數患者可出現非特異性全身癥狀,如不適、發熱、盜汗、關節痛、厭食和體重減輕,這些癥狀可能在血管受累前幾個月出現。在病程后期,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并導致腎、心臟和腦損傷。大約一半的大動脈炎患者可能有神經系統癥狀,最常見的是視覺癥狀。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首發癥狀就是腦卒中。
由于大動脈炎在臨床上較為罕見,人們對它了解不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肢體疲乏無力常見癥狀是間歇性跛行,即行走數十或數百米之后就感覺雙腿酸痛、發沉、無力,甚至出現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后癥狀消失,再次行走可再次出現,類似癥狀還可出現在上肢運動時。
無脈、脈弱或脈搏不對稱兩側橈動脈、足背動脈不對稱,一側摸不到或者兩側均摸不到脈搏波動,或者脈搏非常微弱。
血壓不對稱、測不出或近期異常升高血壓不對稱是指兩側壓差大于20 毫米汞柱。如,左上肢血壓140/80 毫米汞柱,右上肢血壓110/60 毫米汞柱。
不明原因的發熱或頸部疼痛大動脈炎在急性發作期間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癥狀, 一般為低熱反應。若大動脈炎累及頸動脈和椎動脈,患者會出現頸部疼痛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