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樓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邱雪峰 主任醫師 郭宏騫
在臨床工作中,遇到很多前列腺癌患者問的一些關于機器人手術問題,比如:機器人做手術,程序會不會出錯?機器人做手術能不能跟人工一樣做得干凈?還有些患者會傾向人工做手術,認為機器人手術畢竟是個新鮮事物,擔心出現紕漏。這里我想站在臨床醫生的角度,跟大家說說前列腺癌機器人手術的“是是非非”。
我們要明白機器人并不是人工智能,它只是一個工具,機器人手術其實還是外科醫生通過操作機器人來為患者實施手術,其本質還是外科醫生做手術。所以,擔心機器人程序會出錯,擔心機器人不能像人工手術那樣操控性好的患者大可放心,因為機器人只是醫生手里的一個工具,一個高級的手術刀而已。
循著第一個問題,很多患者會問第二個問題,既然手術切除范圍和適應證都是一樣的,為什么還要用機器人呢?它的優勢在哪里?
這個問題也是目前最有爭議的問題。這里我先簡單地跟大家講一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的發展史。
最早的時候,前列腺癌主要由放療內科醫生和腫瘤內科醫生治療。為什么在前列腺癌的治療歷史中,外科醫生最開始的地位很低呢?這是因為那個年代對于前列腺和周圍組織的解剖結構認知有限,手術出血量很大,很多患者在術中死亡,即使存活下來的術后也存在終身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所以,無論患者還是醫生,都很忌憚前列腺癌的外科手術治療。
隨著解剖學的發展,尤其是美國著名泌尿外科醫生Patric Walsh 教授提出“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前列腺癌根治術的出血大大減少,術后尿失禁的情況大為改善。之后,外科手術及外科醫生在前列腺癌治療中的地位才逐漸提高。
外科醫生對于前列腺癌根治術探索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止,雖然有了“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術”,但是前列腺特殊的解剖位置(位于骨盆的最底端,位置很深),導致手術暴露困難,操作空間非常狹小,于是腹腔鏡手術應允而生。
相比于開放手術,腹腔鏡的視野依靠可以伸進腹腔的一個高清攝像頭,很好地解決了暴露的問題(外科醫生是無法將眼睛伸進很深的盆腔的哦),同時腹腔鏡的操作器械(剪刀、鑷子等)不像開放手術的傳統“直接型”手術器械(外科醫生抓取手術器械并直接在手術區域進行操作,就像我們平時使用工具做家務一樣),而是將傳統手術器械變小、變長,這樣,外科醫生的手就可以在腹腔外操作,并通過在腹腔上建立的幾個通道延伸到手術區域,很好地解決了開放手術中的空間問題。
舉個通俗的例子,我們可以很輕松地用手撿掉在地上的物品(這就好比開放手術,直接了當),但如果這個東西掉進了沙發底下,而且沙發的底盤又很低,撿東西就很困難(前列腺的位置也同樣尷尬),第一看不見它,第二夠不著它。這時,如果通過一個可伸縮的攝像頭伸進沙發底下探查物品的位置(相當于腹腔鏡的攝像頭),并使用加長版的抓鉗(相當于腹腔鏡的手術器械),就可以很輕松的撿起掉在沙發底下的東西了,這就是腹腔鏡相比傳統開放手術的優勢所在。
腹腔鏡雖然解決了開放手術中的暴露和空間問題,但攝像頭是二維(2-D)成像,空間感不足,腹腔鏡手術器械是一種延伸型器械,操控性不強,對于需要精密操作的手術(如尿道膀胱的吻合,神經血管束的分離)往往比較吃力。于是,機器人手術系統就誕生了。
機器人相比腹腔鏡的優勢所在:第一,10~20倍視野放大,3D 成像,使醫生看得更清楚;第二,機械手臂7級力矩控制,360°旋轉,解決了腹腔鏡器械的功能死角,大大增強了器械的可操控性。說白了,機器人就是“升級版的腹腔鏡”。
機器人手術開展近20年的臨床實踐,充分證明這是一個安全可靠的手術方式。事實上,目前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機器人手術已是前列腺癌根治術的主流,美國超過90%以上的前列腺癌根治術由機器人完成。
患者和家屬經常會問:是不是機器人比人工好,我想要最好的手術方式。這里,我想提一點個人的想法;首先,在國內,不是每家醫院都有機器人手術設備,手術的開展需因地制宜;第二,機器人是工具的革新,外科醫生的經驗和手術技巧對手術成功同樣是很重要的因素。
相信一些患者聽過這樣的言論:為什么要機器人?腹腔鏡同樣可以做得很好啊。這里我想引用一些權威的數據來回答這個問題,2017年著名的醫學雜志《柳葉刀》刊登了一項研究,對比開放前列腺癌根治術和機器人前列腺癌術的效果,結果顯示二者在腫瘤控制和功能恢復上沒有顯著區別,很多人因此提出機器人是不是被過度宣傳了的疑惑。在文章的討論部分,作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開放手術組的都是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生,而機器人手術組的手術醫生有的就很年輕,經驗上無法和開放手術醫生相比,如果機器人手術組的醫生也具有同等的經驗,結果會不會不同?
這里我想說,堅信一個有天賦很勤奮的外科醫生,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歷練,一定能把開放手術或腹腔鏡手術做得漂亮,而機器人是一個更先進的工具,它解放了醫生的雙眼和雙手,使得醫生做手術更加從容。我們相信,優秀的外科醫生+先進的外科設備=病人更大的獲益!這個始終都不會是一個偽命題。當然機器人也有缺點,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錢”,因為目前機器人的費用還不能被醫保報銷,患者在經濟上的負擔會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