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鑫矗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要求在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家底的基礎上,加強對自然資源資產的管理。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是摸清資產家底的重要途徑,是在利用已有各類專項調查(清查)中資源權屬、數量、質量、用途、分布等成果基礎上,補充統一基準時點下的自然資源資產價格、使用權、收益情況等信息,清查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估算自然資源資產經濟價值,探索核實所有者權益。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是一項摸清各類自然資源資產底數的基礎工作。
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中的資產清查工作,應按照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要求,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制度,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底數,推動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滿足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有償使用制度、資產報告制度、資產負債表編制等一系列制度建設需求。
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工作,是為了切實落實和維護國家所有者權益、促進自然資源資產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家底是做好試點工作的前提。可見,自然資源資產清查統計是試點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落實產權主體、明晰管理權責的基本前提。通過開展清查統計工作,明確土地、礦產、海洋、森林、草原、濕地和水等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數量、質量、分布、用途和價值;明確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空間范圍和實物量,通過科學的價格體系進行資產核算,得出相關自然資源資產的價值量。在具體實施時,以縣區為清查單元分類開展資產清查工作并進行自檢,市級將數據匯總后進行預檢,省級對市級成果復檢后上交國家。
那么,如何做好資產清查工作呢?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好以下三點:
首先,要深入學習《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技術指南(試行稿)》(以下簡稱《技術指南》),為資產清查做好技術準備。資產清查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要求,需要一線工作人員和作業隊伍熟練掌握并嚴格執行。這里有兩方面要求,一方面是組織省級相關單位選派精通業務、懂技術、經驗豐富的人員集中學習《技術指南》,對資產清查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要求融會貫通;另一方面是開展作業隊伍的技術培訓。省級組織市縣的資產清查作業隊伍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幫助作業人員盡快掌握資產清查的相關技術要求和技術標準;在作業進程中,省級隨時對作業隊伍遇到的問題進行技術指導。做好技術準備、筑牢技術基礎,是開展好資產清查工作的前提。
其次,要利用好各資源門類的現有數據成果,為資產清查做好資料準備工作。以國有農用地(不含林草濕)資產清查為例,要組織縣(市、區)搜集國土變更調查成果、耕地質量等別年度更新評價成果、生態保護紅線與自然保護地邊界范圍矢量成果,用于縣級實物量清查;組織縣(市、區)搜集農用地市場交易資料、農用地經營收益資料、政府制定的農用地基準地價成果,用于縣級經濟價值估算和省級價格體系建設;組織縣(市、區)搜集地形圖、近三年省和縣統計年鑒,用于省級價格體系建設;組織搜集全國≥10℃平均積溫500m柵格數據(自1990年起多年平均值)、全國年平均降水量500m柵格數據(自1990年起多年平均值)、全國DEM1km柵格數據(2000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 全國標準耕作制度區(2018年)、全國GDP公里網絡數據(2015年)、全國縣(區)農用地質量平均等別成果(2018年),用于國家價格體系建設。充分做好資料準備工作,為后期數據預處理、提取與清洗、數據套合、數據整合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建立通暢有效的工作機制。除了做好技術準備,還要注意省市縣三級聯動協同。省級統籌資產清查工作,建立溝通順暢、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及時掌握市縣資產清查工作進展情況,在總體上把握工作節奏。對進展快的,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并在全省推廣;對進展緩慢的,及時發現問題、技術指導,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