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天種畜牧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黃陂區外貿良種場,自1970年建場以來一直致力于外來瘦肉型種豬的本土化選育和改良。武漢天種會龍山分公司作為武漢天種畜牧有限責任公司的原種豬場,是全國首批認定的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位于黃陂區蔡榨鎮會龍山村,周邊無養殖場及污染源,采取分點式飼養模式,配套雨臺山分公司為會龍山分公司的育肥場。
會龍山分公司2009 年11 月底建成,經過洗消準備后,于2010 年9月份正式投產,直接引入了豬偽狂犬病、豬瘟陰性種豬群體。2011 年開始,會龍山分公司依托華中農業大學診斷中心實驗室作為檢測單位,共同參與豬瘟、偽狂犬凈化課題。通過引種時建立的陰性核心群,經過實施“免疫+檢測+淘汰+補充陰性后備”方案,穩步進入凈化陰性維持階段。2021 年,通過了凈化示范場復評估并獲得農業農村部“國家級偽狂犬凈化示范場”授牌。
會龍山分公司作為種豬場,要求豬瘟、偽狂犬免疫抗體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病原學監測結果陰性,無臨床病例發生。2012 年做到豬瘟、偽狂犬免疫無疫,后期一直持續保持陰性維持狀態。
采取“免疫+檢測+淘汰+補充陰性后備”的技術路線。每季度對種豬群進行偽狂犬、豬瘟、藍耳、口蹄疫等多種疾病的抗體+病原普查,對無抗體反應或抗體反應水平低下的豬只進行加強免疫,對于偽狂犬GE 抗體陽性豬只進行立即淘汰。進而建立了偽狂犬高抗體水平的種豬群,降低了群感染的風險。
由于非洲豬瘟的發生,考慮內部防交叉操作,對監測方案做了一些微調,由原來的逐頭檢測改為抽檢,但整體凈化思路還是保持不變。具體如下:
疫苗選擇:繼續使用武漢科前偽狂犬GE 缺失疫苗。
監測方案:繼續按照陰性維持監測方案開展持續監測,重點是做好生物安全管控和精細化飼養管理。
異常情況處理:一旦在日常監測中出現了陽性情況,當種豬陽性率在15%以下,母豬群每個季度逐頭采樣普檢1次,公豬每個月100%檢測一次,凡是檢出陽性的種豬立即淘汰處理,另外保證引入陰性后備母豬和種公豬(引進前進行檢測);同時做好強化免疫,經過幾輪篩查,預計1 年內可達到免疫無疫凈化效果。當種豬陽性率在15%以上,一般采取免疫控制逐步清群凈化方式,優先淘汰陽性且生產性能低下的母豬,但公豬依然是每個月100%檢測一次,要求全陰性。
加強管理: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全面做好清潔和消毒;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實行人、車、物、豬的進出隔離制度,規范飼養管理。
規范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且及時根據凈化期間監測發現的隱性感染及日常季度普檢結果做適當微調,必要時全群免疫。
持續監測:監測比例和頻率還是按陰性維持階段保持一致,種公豬,1 次/季度,100%全檢/次;生產母豬,1 次/季度,30 頭以上/次;引進種豬/后備豬群,混群前隔離期間1次+混群后納入生產公母監測范疇,100%全檢/次;保育/育肥,1 次/季度,30 頭以上/次。同時擴大日常病弱豬、空返流母豬、流產胎兒等異常豬只的病原及抗體監測頻率,至少1 次/月。
自2018 年發生非洲豬瘟以后,本場在生物安全體系建設上做了很多升級改造。場區從外到內建立三級防疫體系圈,從人員、物資、車輛、豬群周轉四個主要方面進行逐級管理,把外部風險降至最低。
1.場區外部一級洗消隔離中心
一級洗消隔離中心位于鳳凰寨,距離場區直線距離10 公里左右,主要功能為:人員待檢—一級隔離;物資總倉—一級消毒;場外賣豬實行二次中轉—外部拉豬車不靠近場區;建有車輛烘干房、物資消毒烘干房等設施設備。
人員返場在鳳凰寨中轉點檢測隔離48 小時后,洗澡換衣后由場內專車送往二級隔離點隔離24 小時。
物資集中采購,每3 個月采購一次。來場后在鳳凰寨中轉點檢測消毒、靜置14 天后由專用物資車送往分場執行下一步洗消。
各分場客戶車輛先到黃陂總部實驗室進行視檢并采樣檢測,合格后前往車輛洗消烘干點(對外)進行洗消烘干,到中轉點消毒,等待裝豬;中轉點接到銷售通知后對內部司機及車輛進行采樣檢測,合格后往分場進行洗消烘干流程,到上豬臺洗消后裝車,內轉車洗消烘干后備用。
2.場區大門口二級洗消隔離點
二級洗消隔離點位于會龍山場區大門口,獨立隔斷區域,主要功能:人員洗消—二級隔離;物資倉庫—二級消毒;內轉車烘干房,主要對進場人員、物資及內部車輛進行管控。
人員在二級隔離點洗澡換衣隔離24 小時,方可進入生產區;物資在二級倉庫門口進行分類消毒,按照種類進行浸泡、烘干、熏蒸等方式進行消毒靜置后方可入場。
內部車輛不出場,使用完畢后洗消烘干停放場區指定區域備用;外部車輛不靠近場區。
3.生產區入口三級洗消
洗澡間單向流動設計,凈臟區不交叉,洗澡間配置有工業洗烘一體機,場區人員工作服要求每日更換,烘干后備用。
4.廚房區域獨立管理
廚房位于場區辦公區一個獨立區域,廚師和廚房區域其他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進行實體隔斷,食堂飯菜通過窗口取餐。
5.飼料入場流程優化
加裝料線和料塔,飼料車場外料塔打料,飼料車和袋裝料不進場,減少車輛和物資包裝進場風險。
根據場線設計、人員分配等將場區不同車間和棟舍進行模塊劃分,按照最適單元格進行操作管理,不同單元格之間禁止交叉,單元格內部盡量進行精細化生產操作。
場區內設計為密閉式趕豬通道,人、豬路線有效分開,且轉群時實行“三段式接豬”操作,限位欄通體料槽全部改成單體料槽,切斷豬與豬之間的直接接觸。
定期監測:豬大環境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場區內部一周2 次;大環境采樣監測每周固定一次。每日異常豬群定時送檢2 次(上午、下午)。
生物安全例會和巡檢:每月15、30 號定期進行生物安全溝通會議和關鍵環節培訓。制定生物安全檢查表,每月定期巡檢。
建立生物安全監督群:每日重點工作群內視頻/圖片反饋,非本場人員入場,須經大區獸醫總監審批通過方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