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瓊瑤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優化資金使用、嚴格資金監管的決策部署,財政部寧波監管局切實提高站位, 緊密結合專項核查和日常監管工作,加強研究分析和總結梳理,針對專項債券項目償債能力確定性、資金使用時效性和規范性、基礎工作質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更好地發揮債券資金穩投資、擴內需、促消費的積極作用。
一是健全發行工作機制。 地方應統籌發揮財政、發改和各行業主管部門各自職能作用,形成多部門協作的政府債券發行機制,共同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進一步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銜接。二是強化儲備項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嚴格落實專項債券必須用于有一定收益的重大項目及融資規模與項目收益相匹配的工作要求,夯實項目源頭管理把關。按照謹慎性原則,合理評估項目收益,制定項目全生命周期資金平衡方案,確保項目收益和融資自求平衡。同時,嚴格按照項目預期收益實現情況,合理確定債券發行期限。 三是加強擬發債項目評審評估。 建立專項債券項目評審專家庫,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的專家,綜合評價項目申報的可行性和實施的穩健性。建立項目評審評價標準體系,明確細化項目立項前期手續、項目必要性、投入產出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籌集資金合規性等評審標準,提高評審效率,保障評審質量,減少日后可能產生的各類風險。
一是規范執業資質。對中介機構設置合理的業務準入門檻,篩選一批有能力為專項債券發行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推動市場規范有序發展,提升中介評估服務價值。二是規范機構執業。建議在行業協會層面出臺“一案兩書”編制標準,明確具體分析原則及方法,改變原來參差不齊的評價標準,確保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方案真實、準確地反映項目現金流狀況和項目風險水平。 規范信用評級,評級機構應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和行業自律規范,獨立、客觀、公正、審慎地開展信用評級工作,使評級意見真正合理體現項目差異。 三是加大違規行為處罰力度。 對存在配合過度包裝項目、項目收益注水、法律合規性審查不到位等明顯不盡責的行為嚴肅追責問責,督促中介機構切實盡職履責,積極練好“內功”,提升專業性和獨立性,真正當好“看門人”。
一是壓實各類參與主體管理責任。 督促地方財政、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在資金撥付使用、項目建設運營、會計核算等各環節切實承擔起各自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規范資金收付、加快資金使用進度、確保項目質量等各項要求。二是加快建設數字化監測系統。提升信息化水平,及時掌握項目資金使用、建設進度、運營管理、收入收繳等情況,實現對專項債券項目全生命周期、常態化風險監控,有效提高監管能力。 三是建立動態評估機制。 重點關注債券存續期收入是否與現實存在較大偏離、專項債券還本付息計劃是否與實際有偏差、對潛在影響項目收益和融資平衡結果的風險評估是否準確等問題,動態跟蹤核對真實數據與測算數據的差異, 定期評估債券項目實際償債能力,實現風險早發現、早預警。
一是加快財政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精神在地方的落地落細。 督促地方結合實際加快制定具體實施細則,逐步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探索以個別項目為試點先行推進,細化考核評價標準。 二是開展績效運行評價。組織開展或聘請第三方機構定期開展專項債券項目績效評價工作,根據項目周期特點,分階段對債券資金使用及時性、合規性以及資金使用效益、還本付息能力等進行評估。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剖析問題根源,為改進債券管理提供重要參考。 三是加強激勵約束。 積極運用績效評價結果,將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績效結果等與專項債券額度分配掛鉤, 對工作開展較好的地區適當傾斜。 對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通報并督促整改,對各有關責任方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