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欣 安徽大學幼兒教育集團合肥高新區金港灣幼兒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教育領域尤是如此。上至高等教育,下至啟蒙教育,都應將文化自信囊括于當前發展的路徑探究中。我們要發揮地域優勢,傳承徽州文化,依據本園環境特色、角落的設施布置,借助多種互動方式,聯合幼兒一起打造充滿徽州元素的幼兒園環境,并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外部世界,幫助幼兒在徽州歷史文化中豐富知識,樹立幼兒的文化自信。
創設缺乏教育性。通過觀察及對比,我發現安徽地區部分幼兒園盡管地處徽文化環境當中,卻未能因地制宜將地方文化融入環境創設當中。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教師在徽文化的環境創設中缺乏目的性,較少呈現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可能會導致幼兒失去文化熏陶和自信培養的機會,愛國主義情懷的發展也可能會相對落后。
師生缺乏互動性。當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由教師獨立完成,幼兒很少甚至沒有參與,固定的格局和風格形成之后,較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改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包括幼兒教師不能正確及全面地了解、把握幼兒認知發展的特點,同時過于遵循傳統課堂而忽視了環境創設的互動和創新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被舆^程的缺失可能會導致幼兒失去獨立和動手的能力,及參與團體建設的欲望;同時,也可能會影響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
3—6歲的幼兒,正處于認知心理機能高速發展的階段。幼兒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高速發展,抽象運算水平和空間邏輯概念逐漸萌芽。根據支架理論,教師應當在幼兒園的最近發展區提供適當超出幼兒認知水平的教育輔佐。徽文化歷史悠久,將徽文化注入幼兒的環境創設中,能夠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師的帶領和引導下,幼兒自主對每個步驟產生領悟并進行塑造,如自由發揮的剪紙及自己動手制作成的硯臺等,都通過立體而生動的方式豐富著幼兒的認知領域,引領著幼兒認知的發展。
強化理論認為,任何一種行為的習得都需要強化,而幼兒的認知則可以通過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以及教師和家長對其行為的反饋進行強化。而基于徽文化的幼兒園環境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真實可感的品德環境。如通過經典詩詞的朗讀,幼兒了解了徽文化中良好的品德行為,教師引導幼兒去模仿和學習,促進幼兒正確品德觀的形成,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為幼兒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奠定基礎。
中華傳統文化蘊含了強大的正能量,對培養幼兒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有積極的作用。社會規范為群體提供道德標準,文化為這一標準繪制底色。徽州文化中所弘揚的見賢思齊、尊老愛幼以及自立自強等品德都為幼兒的成長環境提供了整體框架和建構思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只是青年為之奮斗的目標,更是每一個國民的心之所向。幼兒園作為幼兒社會化的第一個教育場所,承擔了建立和塑造幼兒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功能。因此,中華傳統文化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有機結合,極大地發揮了環境創設對幼兒影響的作用,同時,也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為樹立幼兒文化自信,培養幼兒民族認同感提供沃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要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與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被瘴幕宫F出的思想造詣和文化水準,不僅有濃厚的地域特點,也是時代極高文化水平的代表。
視知覺和聽知覺占到人類感覺通道的97%,因此將徽文化元素通過視覺和聽覺形式展現出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瘴幕胤柺翘厣问秸Z言的集合,不僅表現在建筑語匯與器物造型之中,也表現在民族服飾、語言及藝術作品之中。
語言通過符號進行表達和傳遞。在將聽覺信號轉換成視覺信號的過程中,如何取舍、如何精煉是創作者需要考慮的重點。依托幼兒園環境創設展現徽州文化經典元素,是徽文化的創新發展,這既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現今時代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
除了視覺效果之外,徽文化中的“教育”元素也應當在環境創設中充分體現。徽文化提倡“因材施教”及“平等開放”等教育理念和方式,這與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全面發展、注重個體不謀而合。將徽文化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中,不僅是促進幼兒園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弘揚、發展徽文化的正確方式,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內在動力。
教師應當嘗試讓幼兒感受所處的環境,讓幼兒意識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需要他們的參與。基于此,幼兒園可以增加一些徽文化活動,讓幼兒直接參與到徽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中。主題班會中,教師可以帶著幼兒一起在圖文解說中感受徽州豐富的歷史,如涉及社會文化領域的“筆、墨、紙、硯”,引導幼兒對文化的日常觀察、思考。環境創設始終應以幼兒為中心,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為其打造與徽文化教育相對應的環境主題,除了選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內容之外,還應積極邀請幼兒參與到所有可以動手的環節。在互動中,幼兒會不斷了解徽文化,拓展歷史視野,從而強化對文化、民族的認知,樹立文化自信。
學校是接受教育的海洋,家庭是鞏固教育的溫床。因此,家長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使幼兒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動手,感受筆、墨、紙、硯的制造過程,帶著幼兒一起觀看、學習黃梅戲及廬劇等地方特色戲劇。同時,教師還鼓勵家長和幼兒收集徽州建筑的名勝古跡圖片,并倡導幼兒通過繪畫、口述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去過的旅游景點。教師還可與幼兒一起把這些作品布置到園所的主題環創中,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幼兒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也同樣促進了幼兒動手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應當從幼兒抓起,緊跟時代的發展,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幼兒園工作者的責任。通過幼兒園環境創設這一媒介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幫助幼兒了解本土徽文化,使幼兒樹立文化自信。教師應在環境創設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記錄能力,逐漸豐富幼兒對民族、國家的認知,激發幼兒對文化和國家的熱愛之情,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堅定愛國主義情懷,培養民族自信與民族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