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帶給我們很多奇妙的體驗。
有人想念鄧麗君的搖曳身姿和動人歌喉,便看到了青年歌手周深和鄧麗君“同臺”演唱的畫面;有人因疫情原因無法趕到現場為歌手打call,卻能在千里之外欣賞TA的實時表演……
當我們在崇拜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也許我們可以使用科技手段搭建一個愛因斯坦直播間,請愛因斯坦“現身”回答我們的問題。
Q:穿越百年,您擁有了自己的直播間,此時的感受如何?
A:直播的技術、網絡的發展都是我關心的事情,只要是和科學有關的、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任何和現實有關的事情,我都樂于嘗試。我年輕的時候和朋友一塊兒申請過30多個專利,其中包括螺旋裝置、不用氟利昂而用氨氣的電冰箱、自動調節光強度的照相機等。
Q:您有一張“吐舌頭”的照片,非常出名,被大家所熟知。這是您故意調皮拍的嗎?
A:我72歲生日宴會后,攝影記者要拍些照片,不停地要求我笑。但我累得擠不出笑容了,只能吐個舌頭交差。不過這張照片拍出了我的個性,我自己也很喜歡。
Q:您最喜歡看的小說是什么?我們對科學家的閱讀愛好感到好奇。
A:《卡拉馬佐夫兄弟》,我最近一直在讀這本書,很喜歡。
Q:我對科學不感興趣,但我想要刻意培養一下,畢竟學習生涯中逃不開科學。
A:如果非要我給一些建議,我會建議你先培養自己的好奇心。我5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了指南針,我震驚了,怎么針還有自己的意志?我就產生了好奇,想要去探尋針背后的秘密。你說5歲的我懂什么是科學?不懂。但我當時的思維就是好奇的思維、科學的思維,它能幫助我們尋找事物背后的秘密。
Q:你覺得世界上有外星人嗎?
A:有理由相信,火星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然而,假如智慧生物真的存在,我不應該期望他們會嘗試用電波跟地球交流。光線的方向更好控制,所以他們更可能嘗試用光線進行交流。
Q:我對數學愛不起來,我很想知道喜歡數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A:當我還是12歲的小男生時,剛熟悉初等數學,我就看到,原來不借助任何外在經驗,僅僅通過推理也可能找到真理。后來我日益堅信,就連大自然也可以被理解為一個相對簡單的數學結構。學好數學的秘訣就是好好學習、盡情玩樂、不說廢話。
Q:您覺得您的成功除了您天才般的大腦,還有什么特質?
A:99%的人都在重復別人做的東西,可能只有1%不到的人在做創新的東西。
Q:我想養一只貓,起名為“愛因斯坦”,以致敬您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我想我的貓應該不會對這個名字有意見,只是不知道您會不會感覺受到冒犯?
A:多承你的好意和有趣的訊息。我向同名者致以最誠摯的問候,也代表我家的公貓向你致謝。它對你的貓的故事很感興趣,甚至還有些吃醋,因為它的名字“老虎”并不像你的貓的名字那樣,表現出跟愛因斯坦一家的本家關系。
Q:您為什么覺得“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A: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繞世界飛翔。
Q:您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都很好奇,您覺得您跟其他人比起來,有什么您所堅持和驕傲的?
A:大多數人在大海里撈到那根“針”之后就會停止尋找,而我卻繼續尋找,看是不是還有其他針。
Q:在現代的科學家看來,物理學史上有兩個“奇跡年”——牛頓的1666年和您的1905年,作為第二個“奇跡年”的締造者,您怎樣看待第一個“奇跡年”的締造者牛頓呢?
A:關于牛頓這個人物,有一點甚至比他的天才更重要,就是命運將他放置在人類智慧史的轉折點上。為了生動地看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牛頓之前,不存在完備的物理因果關系的體系,能設法描繪經驗世界的任何深層特征。
Q:您不僅僅在鉆研科學問題,也在不斷地思索生活中的哲學問題,您對哲學是怎么看的?
A:哲學像一位母親,她生養哺育了其他科學。因此,人們不應該見她衣不蔽體和貧困就看不起她,而是應該希望,她部分堂吉訶德式的理想還會活在她的孩子們心中,使他們不至淪于庸俗。
Q:在現代社會,做利己主義者是不是會更舒服?
A:在大多數情況下,成功者從他的伙伴那里獲得的東西,都遠遠超過他對他們所做的貢獻。但是,人的價值應該體現在他能給予什么,而不在于他能獲得什么。
Q:如果讓您重新選擇一次,您會進行原子彈的研發嗎?
A:我永遠呼吁和平。當我得知原子彈被用于殺害平民時,我懊惱萬分,我反對使用核武器,也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Q:世界上存在“真正的自由”嗎?
A:我認為,從哲學意義上講,人類根本沒有任何自由可言。每個人的行為不僅受制于外部壓力,還受限于內在需求。叔本華說過:“人雖然可以為所欲為,但卻不能得償所愿。”
Q:您覺得,這個世界是邪惡的,還是善良的?
A:假如科學家相信這個世界是邪惡的,他就會終其一生去發明武器,創造壁壘,發明那些把人們隔得越來越遠的東西。但如果科學家相信這個世界是善良的,他就會終其一生去創造連接、創造溝通,發明那些讓人們越來越近的東西。所以我認為,這個世界是邪惡的還是善良的,是最重要的科學問題。
Q:我們為什么要學習?
A:請記住這一點:你們在學校里學到的那些美好的東西,是由世界上所有國家世世代代的人經過熱忱的努力和無盡的辛勞才創造出的成果。所有這一切都作為遺產交到你們手中,希望你們能接受它,尊重它,增進它,并且有朝一日將它忠實地傳遞給你們的孩子。這樣,我們這些終將一死的凡人便能在我們共同創造出的永恒事物中獲得永生。如果始終銘記這一點,你們將會尋得生活和工作的意義,并能對其他民族和其他時代的人和事持有正確的態度。
Q:如果活得太理性,該怎么讓自己糊涂一些?
A:知性的傻瓜總是傾向于將事物復雜化。要扭轉這種傾向,需要一點點才能和更多的勇氣。
愛因斯坦先生的這場直播到此結束了,覺得意猶未盡?沒關系,我們還有“時空隧道”。
與愛因斯坦隔空對話

《我的世界觀》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本書完整收錄了愛因斯坦關于人生觀、世界觀的文章,有20多篇珍貴文章被初次譯為中文。這一版《我的世界觀》把愛因斯坦關于人生、科學、教育、戰爭、友誼、自由、宗教及社會問題的觀點和看法的文字完整地編譯在一起,讓我們通過這本書,與偉大的靈魂進行深度對話。

《愛因斯坦語錄》
[美]艾利斯·卡拉普萊斯 選輯
湖南科技出版社
從愛因斯坦的這些話語中,我們會更接近一個真實的他,他不是一個超人天才,而是一個人類天才,因為是人,所以他的形象更顯豐盈。在這些真實語句后面,站立著一個栩栩如生的人,他的個性是那么鮮明,與他的思想實驗一樣,足以讓人回首眷顧。

《愛因斯坦傳》
[德]菲利普·弗蘭克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全書總結了愛因斯坦之前的物理世界,在書中我們看到其摯友菲利普·弗蘭克筆下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在追尋理想、尋找自我時的迷茫與苦悶,以及之后愛因斯坦勇于否定、勇于選擇的成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