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琳 黃思紅
[摘 要]在新概念教學中,讓新概念的出現(xiàn)變得自然,使學生能在不知不覺中主動接受相關(guān)知識方法就是基于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從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已知知識出發(fā),用簡潔、緊密的邏輯前后鏈接,經(jīng)過演繹得出新概念。這種基于已知知識展開的邏輯思維方式,學生容易接受,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能很好地實現(xiàn)減負增效。
[關(guān)鍵詞]已知;演繹;思維;課堂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23-0033-04
之所以要推出動能定理的兩種表述,是對教材的細化。教材85頁“如果物體受到幾個力的共同作用,動能定理中的力對物體做的功[W]即合力做的功,它等于各個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兩種表述的呈現(xiàn)就是這段話的具體表現(xiàn),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本節(jié)內(nèi)容涵蓋相互作用、物體運動、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通過基于已知知識的演繹推理得出新的概念和新的規(guī)律,對學生形成綜合性物理觀念有較大幫助。
在鞏固新知時選用的兩道例題,第一道選用了課本86頁例題1,本例采用動能定理表述1解答。本例不但教會學生如何用動能定理表述1解答問題,還粗略地告知學生噴氣式飛機起飛需要的大致速度,使學生的科普知識得到加強;第二題選用物體在粗糙水平面及粗糙豎直圓軌道上運動的模型,該模型有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為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運動,所受力均為恒力,在豎直圓軌道上所受三個力有兩個是變力,一個變力不做功,一個變力做負功。該模型問題用功的定義式無法解答,用動能定理表述1無法解答,用動能定理表述2能輕松解答。通過例題2的訓練,為學生今后在復雜問題中求變力功奠定了基礎(chǔ)。兩道例題分別對應動能定理的兩種表述,講完每道例題便歸納出使用動能定理相關(guān)表述解答問題的步驟,理順了使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思路。本節(jié)課在推演出動能定理的常規(guī)表達式(表述1)后,再進一步推演出動能定理表述2,為學生今后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及變力做功問題奠定基礎(chǔ)。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基礎(chǔ)之上,通過建模、推理、論證得出新的概念和規(guī)律,使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必修第二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