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瑤,趙延紅,蔡子墨,葉冰玉,安 鵬,張愛軍,石興民,吳喜利*
(1.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陜西 西安 710004;2.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藥劑科,陜西 西安 710004;3.西安交通大學 醫學部,陜西 西安710061;4.西安市第五醫院 風濕免疫科,陜西 西安 710082)
“腎囊腫”是好發于腎臟的囊狀液態良性包塊,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1],80歲以上發病率高達50%[2]。目前腎囊腫的病因尚未明確,現代醫學認為內環境與外環境均為其生長、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早期,腎囊腫患者常無臨床癥狀,但隨著囊腫的迅速發展,逐漸侵襲原有腎組織,導致腎功能障礙出現腰酸腰痛、尿血等癥狀[3]。當病情進一步進展,即會惡變為惡性囊腫或進展為慢性腎衰竭[4]。因此早發現、早診治十分必要。臨床中治療腎囊腫的方法較多,近年來穿刺注射硬化劑是主要的治療手段[5],有研究表明穿刺硬化治療后,囊腫創面存在易復發等問題[6]。目前西醫對于腎囊腫的治療手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尚無有效的保守療法[7],因此,從中醫藥角度出發,探討腎囊腫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對改善腎功能及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喬成林教授為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陜西省首屆名中醫,陜西省知名中醫腎病專家,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臨床、科研及教學近50年,創新性提出“治水必先溫通”的學術思想,臨床常用溫陽活血方治療腎囊腫,收效甚佳。
中醫學根據腎囊腫的臨床特征和性質可歸為“腰痛”“虛勞”“積聚”等范疇?!蹲C治準繩》中載:“本病之因,有風,有寒,有濕,……皆標也,腎虛其本也?!薄夺t宗必讀》曰:“積之所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靈樞·本臟篇》曰:“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闭f明腎臟腫大容易出現腰骶疼痛?!鹅`樞·脹論篇》云:“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故患腎囊腫時可見腰酸、腰骶疼痛的癥狀。另外,腎囊腫觸之柔軟,如囊裹液[8],也形象地說明了囊腫的特點。
對于本病的病因病機,有學者基于“陽化氣,陰成形”理論對其進行探討[9],也有學者考慮本病以虛損、腎失封藏為本,水濕、瘀血、濁毒、滯氣為標[10]。另有醫者認為是臟腑氣血失調而致,以針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調理臟腑氣血,以此來治療腎囊腫[11]。根據古籍、文獻及結合本病的臨床特點,我們認為腎囊腫發生的內因多為素體稟賦不足,腎氣虧虛,外因則為內傷七情或飲食勞倦等因素侵襲,致使體內陽氣虧虛。而脾腎陽虛則為本病發展的關鍵,脾陽虛則脾失運化,水液運行受阻;而腎陽不足一則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水液阻滯,凝結為痰濁,二則導致氣血運行滯緩,脈絡受阻,瘀血內生。痰淤阻滯,交結于腎,凝結不散發為囊腫。若病情進劇,痰瘀日久,阻滯氣血運行;又可化熱傷陰,耗損氣血,致使病情虛實夾雜,后期氣血陰陽虧損,發為虛勞,預后較差。
腎囊腫病機之本為陽虛,陽虛不能化氣行水致使水濕內停,痰濁瘀血交結于腎而出現腰酸腰疼、尿血等癥狀。《醫林改錯》指出:“治瘀積,重氣血”[7],我們依據腎囊腫陽虛為本的病機和囊腫與痰飲類的性質,基于喬成林教授“治水必先溫通”理論,立“溫陽活血,健脾利水”治則,以溫陽活血方為主方進行辨證施治。
溫陽活血方由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加味而成,由桂枝、當歸、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澤瀉、白術、川芎等藥物組成。桂枝茯苓丸載于《金匱要略》,可治療瘀血阻滯的癥瘕等病癥,為活血化瘀的經典名方,現代多用于治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疾病[12]。有學者以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療腎囊腫,發現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腰痛以及血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標[13]。當歸芍藥散出自于《金匱要略》,為治療“婦人腹中痛”的代表方劑,該方治以肝脾不和、氣血瘀滯之病癥,具有祛邪扶正、血水同治的功效[14]。有研究發現將當歸芍藥散與桂枝茯苓膠囊合用可縮小卵巢囊腫體積,療效顯著[15]。溫陽活血方由以上兩方化裁而成,旨在溫陽活血,健脾利水。
桂枝溫陽通脈,助陽化氣,為君藥。方中桂枝一則辛甘而溫,溫通血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緩解血管平滑肌痙攣以及抗凝血的作用[16];二則桂枝有增強陽氣而化水之功效[17],表現為既可溫脾陽以助運水,又可溫腎陽以助膀胱氣化而行水濕、痰飲之邪,且與茯苓、澤瀉等相伍可治膀胱氣化不利。血瘀成癥,唯破血方可消其癥積,故配桃仁、丹皮活血破瘀,散結消癥,赤芍苦泄散瘀力強,且丹皮涼血能清瘀久所化之熱,當歸味甘重,氣輕而辛,可補血活血,消腫止痛,四藥共為臣藥,行中有補,破瘀不傷正[18]。痰濁瘀血交結于腎,配茯苓滲濕健脾,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兩藥相配,健脾以扶正氣,滲燥相合,使水濕化生無源又有所出路。澤瀉甘寒,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配伍茯苓后滲利之功尤為顯著[19],配合活血祛瘀藥以助消癥化濕,共為佐藥。川芎辛散溫通、活血行氣為使藥。至此,諸藥合力可補腎陽之虛,助氣化之復,共奏溫陽活血、健脾利水之效。臨證時喬成林教授發現腎囊腫多為老年患者,其腎臟功能退化,當補腎填精、溫腎助陽,故在合方中靈活加用黑附片、酒萸肉、益智仁、金櫻子、僵蠶、蟬蛻等溫陽活血通絡之品[20-21],加減施治諸多病例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病案一:張某,男,52歲,2016年6月15日初診。主訴:腰部疼痛4年,加重2周伴血肌酐升高??滔掳Y見: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勞累后腰部疼痛,未入院診治,2周前再次出現腰部疼痛,伴肌酐升高,畏寒,倦怠乏力,食納、睡眠可,大便成形,1~2次/日,小便有大量泡沫,消失較慢,舌質暗,苔黃,脈沉弦細。無惡心、嘔吐,無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高血壓”病史1年(口服吲達帕胺片,2.5 mg/次/日;血壓130/80 mmHg)。否認其他病史。輔助檢查:①血肌酐198μmol/L,尿酸540μmol/L,胱抑素C 4.18 mg/L,尿蛋白(++);②雙腎彩色B超示:雙腎增大,左、右腎大小約16.4 cm×7.6 cm、16.8 cm×8.0 cm,雙腎內見多發無回聲,較大約3.1 cm×2.3 cm(左)、2.8 cm×2.4 cm(右)。
入院診斷:西醫診斷:①慢性腎功能衰竭,腎性貧血;②多囊腎;③高尿酸血癥;④高血壓III級(極高危)。中醫診斷:①腎衰病;②慢腎風。辨證:脾腎陽虛證。治法:溫陽活血,補腎健脾,滲濕利水。方選溫陽活血方加減:桂枝15 g,黑附片10 g(先煎),大黃12 g(后下),川芎12 g,當歸10 g,生黃芪30 g,桑寄生30 g,茯苓30 g,白術10 g,澤瀉10 g,澤蘭12 g,山萸肉15 g,牡蠣15 g,10劑。水煎服,200 mL,2次/日。
2016年7月6日二診。患者訴腰部疼痛,畏寒,倦怠乏力癥狀稍有好轉,小便泡沫減少明顯。復查血肌酐138μmol/L。遂在原方中加金櫻子50 g,山藥30 g,芡實30 g。10劑,水煎服,200 mL,2次/日。
2016年9月16日三診。患者訴諸癥悉除,病情穩定,舌淡紅,苔薄白,脈沉弦有力。復查:血肌酐116μmol/L,尿酸382μmol/L,胱抑素C 2.18 mg/L,尿蛋白(+-);繼原方上加減:桂枝10 g,黑附片12 g(先煎),生大黃10 g(后下),川芎15 g,當歸15 g,山萸肉12 g,生黃芪50 g,生地12 g,金櫻子50 g,芡實30 g,煅牡蠣15 g。焦杜仲15 g,川牛膝12 g,30劑,矚定期門診復診(1次/月)。
2016年10月21日四診。患者無明顯不適,復查:血肌酐96.7μmol/L,尿酸377μmol/L,胱抑素C 1.03 mg/L;尿常規示:隱血(-),尿蛋白(-)。患者病情平穩,建議繼續服用前方半年,之后若無不適即可停用中藥湯劑治療。生活上保持心情舒暢,飲食營養搭配同時注意忌口,加強休息,避免劇烈運動,若出現不適,及時就診。
按:依據患者主訴、臨床癥狀及輔助檢查,提示該患者已進入腎功能不全期。從中醫角度辨證論治該患者屬腎囊腫之脾腎陽虛證,以腎陽虛為主,脾陽虛為輔。脾腎陽虛,陽氣不足,故畏寒,倦怠乏力;氣虛不化水,致使水液代謝異常,痰濁內生;氣虛不行血,而使脈絡不暢,血瘀成積。痰濁瘀血交結于腎,阻塞腎絡,發為囊腫。且年歲漸長,腎氣不足,瘀阻加重后囊腫增大,侵襲原有的腎組織導致腰部疼痛難解,同時出現其他臨床伴隨癥狀。故治療上以“溫陽活血,補腎健脾,滲濕利水”為治則,充分體現了喬成林教授以“治水必先溫通”的學術思想為指導在腎臟疾病中的治療特色。方中附子、大黃,健脾溫陽,通腑泄濁,桂枝、澤瀉、茯苓助膀胱之氣化,桑寄生、牡蠣等補腎固澀。復診時根據患者癥狀變化進行加減,加用山藥、生地,既能補益,又能收斂固澀,金櫻子、芡實益腎固精兼補脾氣,焦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腎囊腫因陽虛不化氣,氣虛瘀積而成,故臨證用藥時要治病求本,抓住關鍵的病因病機。
病案二:郭某,男,51歲,2017年7月1日初診,主訴:腰部脹痛不適2月伴蛋白尿8余年??滔掳Y見:畏寒乏力,腰痛,以左側腰部明顯,疼痛時難以入睡,否認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尿頻尿急等不適。喜熱飲,偶有口苦,小便泡沫較多,不易消失,偶有尿失禁,大便正常。舌質暗而稍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左寸關弦滑,尺沉細,右沉細?!案哐獕骸辈∈?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次/日;血壓130/80 mmHg),否認家族遺傳病史及傳染病史。輔助檢查:尿素8.86 mmol/L,血肌酐162μmol/L,尿酸521μmol/L;尿蛋白(+++)(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7-06-18)。院內檢查(2017-07-02):腎功能:尿酸 596μmol/L,尿素12.77 mmol/L,血肌酐152.40μmol/L。彩超示:左腎囊腫(最大者3.13 cm)。尿常規示: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1 608.98 mg/24 h。
入院診斷:西醫診斷:①慢性腎衰竭(腎性高血壓 多發性腎囊腫);②慢性腎炎綜合征。中醫診斷:①腎衰??;②腎囊風。辨證:脾腎陽虛證。治法:溫陽活血,化濕泄濁。方藥:溫陽活血方合溫陽化濁方加減。桂枝15 g,黑附片15 g(先煎),大黃12 g(后下),酒萸肉15 g,麩炒山藥15 g,芡實30 g,烏藥15 g,黃芪50 g,益智仁30 g,澤蘭10 g,茯苓30 g,川芎12 g,僵蠶15 g,金櫻子30 g,蟬蛻10 g。10劑,水煎服,每次200 mL,2次/日。
2017年7月12日二診?;颊咴V腰部脹痛不適明顯減輕,夜能入寐,泡沫尿消退。繼用原方加減:桂枝12 g,黑附片15 g(先煎),大黃10 g(后下),酒萸肉15 g,麩炒山藥15 g,桃仁12 g,丹皮15 g,黃芪50 g,澤蘭10 g,川芎12 g,白芍20 g,澤瀉10 g,白術15 g,當歸15 g,茯苓30 g。7劑,水煎服,每次200 mL,2次/日。
2017年7月19日三診。患者訴癥狀消失,無明顯不適,復查:腎功四項:尿素7.27 mmol/L,血肌酐125.06μmol/L,尿酸291.4μmol/L,胱抑素C 1.55 mg/L;尿常規示: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 155.46 mg/24 h?;颊吣I功能改善明顯,效不更方施治28劑,定期門診復診(1次/月)。
2017年9月1日四診?;颊咴V無不適,復查:尿常規示:尿蛋白(-);腎功四項:尿酸286μmol/L,胱抑素C 1.30 mg/L,尿素 6.61 mmol/L,血肌酐80.01μmol/L;彩超回報:左腎囊腫(最大者1.05 cm)。遂予以患者口服中成藥桂枝茯苓丸,每次30丸,水泡化,2次/日。囑患者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避免劇烈活動,若出現不適,及時就診。
按:根據患者主訴、現病史及輔助檢查,推斷該患者已發展為慢性腎衰竭,且進入了腎功能不全期?;颊吣隁q較大,不宜采用手術療法,故采取中醫保守治療。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辨證為腎囊腫之脾腎陽虛證。陽虛則見畏寒,倦怠乏力;氣血無力運行則不能榮養機體,不榮則痛;且痰濁瘀血俱生,不通則痛,故腰痛甚重;腎氣不足,失于固攝,精微下注見尿濁(蛋白尿)?;凇凹眲t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在初期給予患者溫陽活血方加減施治,10劑效良。而后改用溫陽化濁方、當歸芍藥散及桂枝茯苓丸加減治其本。溫陽化濁方溫陽活血,化濕泄濁,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當歸芍藥散養血活血,健脾利水。三方加減合用共奏溫陽固腎、化濕泄濁、健脾利水之效,七劑而諸癥俱除。該慢性腎衰患者以“脾腎陽虛”為主病機,分析明確病因而見效甚速。腎囊腫的成因為陽不化氣、氣不行水,此案充分體現了喬成林教授“治水必先溫通”學術理論的臨床應用。
腎為先天之本,主水,對全身水液代謝具有重要的作用[22]。腎囊腫為先天稟賦不足,后天七情內傷、飲食勞倦等因素而致陽不化氣,水濕痰飲內停,痰瘀交阻積聚于腎,發而為病。溫陽活血方由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加減化裁而成,立足于腎囊腫之病因病機,以喬成林教授“治水必先溫通”為遣方用藥準則,旨在溫陽活血,補腎健脾,臨證時辨證辨本,靈活用藥,獲效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