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凱(紹興市人民醫院)
紹興市人民醫院是紹興地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秉承 “厚慈為醫,健康為本;人道在心,責任在肩”的醫院理念,提出了“和諧、規范、創新、學術”的辦院理念。該院工會目前有會員2684名,其中女會員占67.5%,群眾工作覆蓋到醫院的各個崗位。會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有2610人,其中碩士、博士444人,高級職稱594人,學歷層次普遍較高。為兼顧到每一位會員,工會設立了61個工會小組,圍繞醫院中心工作、圍繞職工需求、圍繞文化建設,不斷提升職工歸屬感、幸福感、榮譽感,獲得較好的成效。
政治建設是根本性建設,醫院工會工作首先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因此必須堅持黨建引領,貫徹落實黨的方針與政策,守住政治底線,服務大局、強化政治意識。工會干部更是需要統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醫院中心工作、重點工作,以職工為中心,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發展道路,進一步強化工會工作的政治性。工會圍繞醫院中心工作開展工作,體現了工會組織使命和宗旨的根本要求,不僅把廣大職工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更體現了醫院工會在實際工作中踐行黨的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2020年是紹興市衛生健康系統“五星示范、三名強醫”工作推進年和成果豐收年,醫院推進新時代公立醫院改革,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黨工團一體化”為載體,打造一支“黨建有使命、創新有活力、醫術有強項、服務有特色、醫德有口碑”的五星團隊,促進醫院“樹名醫、建名科、創名院”。圍繞“五星三名”活動的創建,醫院工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組織機構設置以黨支部為基準與核心,同步配置工會小組,強化基礎組織的政治功能,實現群團與黨建工作同謀劃、同推進、同打造、同提升、同考核。工會小組參與每月的黨工團婦支委會,在科內形成行政班子、支委班子、群團班子共同研究黨建、業務、群團工作模式,實現群團與黨建、群團與業務雙向滲透、雙向融合。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紹興市人民醫院成為紹興抗疫的主戰場。醫院作為紹興市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救治患者成為重中之重。從拉響戰斗警報到全市“清零”,醫院收治了全紹興幾乎所有的危重癥、重癥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暴發初期適逢春節長假,加上很多商家、廠家停工停產,無法正常供貨,醫院的庫存無法立即滿足臨時抗“疫”需求。面這一情況,工會第一時間響應,發動職工組建了“抗冠戰士后援團”,邀請醫院同事幫忙解決困難。許多不在一線的醫務人員主動當起了“白衣外賣員”和“代跑團”,每天24小時分班有人在線,為正在留觀或者隔離區內的市民和醫護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和保障。據不完全統計,后援團從國外募得抗疫物資價值15萬歐元,自掏腰包采購、捐贈各類物品2萬余元,跑腿代取物資60余人次,快速有效地解決了抗疫一線所面臨的各種困難,為支持醫院“共克時艱,同渡難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為紹興實現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后援團因此榮獲了紹興市疫情防控優秀青年志愿集體。
職工代表大會是醫院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載體,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1]。為維護職工民主權益,醫院工會不斷完善職代會制度,使其在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中充分發揮作用。結合醫院實際,工會每年召開1至2次職工代表大會,針對醫院改革發展及關乎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譬如醫院“十四五”規劃、學科建設規劃、職稱晉升評定方案等,全部需要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審議,形成決議后再施行。
為了發揮職工提案在保障醫療安全、優化服務流程、維護職工權益等方面的作用,讓廣大職工參與到醫院管理中來,工會針對如何當好職工代表、如何撰寫提案等內容進行專題培訓。同時,工會完善提案處理流程的管理,對每一個提案的內容、承辦部門處置及反饋內容、提案人滿意情況等內容一一進行落實。為確保提案落實的公開有效 ,工會每年組織召開職代會提案答復評議會。會上,醫院領導、工會委員、提案人、職工代表評選出優秀提案獎,并對提案承辦部門的反饋及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與部門考核掛鉤。通過提案管理這一抓手,職工建言獻策的主人翁意識受到激發,從而有效提升了醫院民主管理水平[1]。
醫院工會樹立以職工為本的理念,堅持從職工中來、到職工中去,建好職工之家、當好職工的“娘家人”,對在職職工住院、生育、工作時無故受患者辱罵等情況做到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看望慰問,使職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為幫助職工應對可能遇到的重大疾病,工會每年為職工統一辦理紹興市在職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把暖心工程落到實處。
在抗擊疫情期間,為了消除馳援武漢及隔離病房、發熱門診、留觀病房等一線醫務人員的后顧之憂,工會主動組建“戰士家屬群”,委托相關部門實施“一人一幫扶”行動,心理疏導、每周送菜上門、幫助打掃衛生、上門走訪、線上慰問……像“老媽媽”一樣給予關心關愛,讓職工們倍感溫暖,為醫院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階段性勝利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工會經常聽取一線員工的需求,關注勞動用工、職業防護等涉及職工權益的問題。如長期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讓很多醫務人員存在職業性腰背痛等健康問題,為此工會特別邀請了康復醫療科的同事傳授能量節約技術,幫助他們在繁重的工作中更科學、更省力地完成搬運病人、翻身等動作,避免因姿勢不當導致勞動損傷,受到職工廣泛好評。同時,工會非常關注職工的身心健康,成立員工撫慰中心,通過熱線電話、QQ郵箱等形式幫助員工釋放心理壓力、消除心理困擾、改善人際關系、提高工作效率。疫情期間,為了防止職工因長時間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出現可能的不安與焦慮情緒,工會及時了解大家存在的家庭困難,關注每個一線職工的情況,通過主動關心、策劃生日會、組織集體學習放松操等活動,幫助職工樹立積極陽光心態,有效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指出,群團組織的職責就是為群眾服務,堅持服務群眾是群團工作的生命線。因此,醫院通過群團共建,多途徑加強與職工的思想交流,準確把握醫務人員思想動態,充分利用“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醫師節”“護士節”和職工運動會等,將主題黨日、工會小組、團支部等活動同謀劃、同推進、同打造、同提升,營造良好的協作氛圍,實現場所共用、資源共享、信息共通。
文化是一個集體中最富有向心力的磁場,可以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彰顯醫院風采,增強綜合競爭力[2]。近年來,醫院工會積極探索“紹醫”品牌活動,如連續12年的職工運動會、連續7期的“遠方”文化驛站等活動,以此為抓手,充分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通過主題鮮明、內容活潑的文化活動傳播醫院的理念和價值觀,加深職工對紹醫理念的認同,引導職工在本職工作中建功立業,樹立職業榮譽感。
為促進非紹興籍新職工更好地融入醫院的工作生活,消除文化習俗差異帶來的隔閡,醫院工會聯合團委、婦聯、組織人事部特別策劃了“新紹興人學紹興話”活動,還為外地職工一對一配備紹興話導師,不但增進了大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營造了幸福和諧的“家”文化,促進了醫院的穩定與發展。2021年春節,為了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工會與團委特別策劃了“以院為家,留紹過年”主題線上文化活動,通過“學說紹興話”“品嘗紹興菜”等線上互動游戲和文娛節目,向外地員工介紹紹興的過年民俗和特色飲食,讓他們不但感受到單位的溫暖,而且更好地了解紹興、融入紹興,安心地留在紹興過年。2小時的直播活動共收獲了311人47075個點贊和3712條互動信息。活動被新華社客戶端轉發,閱讀量達111萬。2021年,工會創新活動方式,組織職工“學百年黨史,守健康初心”文體活動暨“女神節活動”,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參與職工7000余人次,讓大家在緊張工作之余,感受運動和健康的快樂[2]。
此外,工會根據職工愛好設立了9大文體俱樂部,分別是籃球俱樂部、足球俱樂部、羽毛球俱樂部、戶外俱樂部、垂釣俱樂部、攝影俱樂部、書畫俱樂部、“飛魚”跑團、合唱團。每個俱樂部定期開展活動,工會每年予以一定的資助。如羽毛球俱樂部每周訓練一次,合唱團聘請院外專業老師進行輔導,戶外俱樂部周末組織會員踏遍紹興周邊的名山大川,攝影俱樂部定期活動、交流創作心得……通過9大俱樂部的各項活動,不但提升了職工的人文素養、豐富了他們的業余生活,而且促進了職工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讓每一個職工都成為充實的紹醫人。
工會積極探索,結合中心工作,通過創先爭優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推進職工素質教育。通過“黨工團一體化”建設,醫院多個科室同時獲得各級工人先鋒崗、巾幗文明崗、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如感染性疾病科二(隔離病房)工會小組“舍小家、為大家”獲得“全國模范職工小家”稱號,急診科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和“省級五星級青年文明號”稱號,胸心外科在黨委、工會、團委的共同指導下創建全國青年文明號、省級巾幗文明崗……通過這些先進團隊的創建,為其他科室樹立學習的榜樣。
同時,工會通過宣揚紹醫精神、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不斷深化醫院精神的文化內涵。如培育最具“工匠精神”能手與團隊,選樹青年創新能手,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醫務工作者,增強學科和團隊影響力,職工的職業自豪感、榮譽感倍增。為宣揚紹醫精神、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工會在全院范圍內開展了紹醫工匠的培育選樹活動,通過專家評審和微信投票點贊活動,評選了15位培育選樹對象。工會利用多種宣傳載體,多渠道、多途徑展示入選對象風采,大力營造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營造了創先爭優、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活動受到了紹興市總工會的充分肯定,市總工會領導帶隊到醫院現場考察。一年來,入選的培育選樹團隊中有多位成員榮獲省市多項榮譽。其中,1人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1人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 稱號,1人榮獲全國動脈血氣分析標本采集技術一等獎,1人榮獲紹興市五一勞動獎章。
近年來,工會在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下,形成群團共同發力、工作協同推進的模式,戰斗力大大加強。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工會協同其他部門做好職工的后勤保障和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程度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完成了如24小時內構建隔離病房、10天內打造紹興的“火神山”醫院等眾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通過組織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各類活動,工會有效吸引凝聚職工,使職工對醫院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得到進一步深化,產生強烈的愛院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進而轉化為推動醫院發展的強大動力和行動實踐,大大增強了醫院的凝聚力。如2019年醫院接受第四周期等級醫院評審時,全體員工對醫院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空前高漲,大家從上到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隊協作、跨團隊協作能力得到進步一步激發,受到評審專家的一致肯定。
工會牢記職工冷暖,始終不忘初心、忠誠履職,秉承“以職工的健康成長為中心”的理念,進一步提升職工歸屬感、榮譽感、幸福感,尊重職工、依靠職工,當好職工的“娘家人”,使得工會在職工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得到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