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豐
(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第一中學高中部 黑龍江大慶 163458)
地理比較教學法對于闡明地理空間差異與聯系有著十分有利的作用,其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地理空間變化規律。教師運用比較法能夠清楚地比較、概括、剖析教學基本知識點,并有效培養學生知識轉換綜合應用才能和使用實際才能。強調比較的直接性,強調對表、圖標、像素的使用,對教學工作內容進行直接的對比。
分類比較又大體可再分為同類的比較和異類的比較,比如,分類比較關于天氣的知識,老師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對比。例如,可以把東北和長三角的氣候現象做一對比。在兩個相同的世界經度條件下,學生之間通過互相對比了解不同星球的歷史地理環境文化和人類其他自然因素,可以同時幫助一個學生去理解兩種不同世界的世界經度,從而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概念解釋在教學中都是難點。而地理學科的概念較多,而且過于抽象,更加難以掌握。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考慮將兩種相對較為接近的學科概念進行對比,讓同學們找到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方便他們記憶。例如,在教師了解亞熱帶氣候類型特點和其他氣候類型時,教師往往可以選擇將印度熱帶雨林氣候類與我國溫帶大陸季風氣候類型相比較,從而了解氣候變化的差異,從而更好地了解氣候。
在高中地理課教學環節中,我們就經常會接觸到的各種地理圖形,圖表的優點是非常直觀,它可以進一步幫助增強學生自身對相關地理知識背景的進一步理解認知和學習記憶。例如,在選擇農業區位時,課本中會用到長江、青藏等地的地圖。對比上述兩幅圖,學生們從中就會真正了解到,三江平原還是更多適宜于農民選擇農業用地,而在青藏高原則可能更多適合于發展人工放牧。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育目標都不只是教授最基礎的理論,而是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地理課也是一樣,老師既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又要讓學生正確使用地理綜合分析方法。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區域性對比法的功效,例如,在科學研究氣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各種氣象的差異,使學生了解到各個地方的氣象。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還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利用比較方式來進行地理知識的掌握。比較法適用于許多專業知識,學習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式,就能在學習過程中解決許多問題。
在中學區域素質教育中,地質學對照法是一個最基本的思想方式,運用地質學對照法進行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掌握基礎地理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梳理、對比、總結。從而使學生能夠較好地牢記和運用復雜的地質學基本知識。運用地理類比法,既能提高教學效果,又能指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對比,鞏固和深化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另外,利用地理比較方法,要給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在運用的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其他的知識,將所有的知識能夠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運用地理比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比較法對掌握地理知識有很大的作用,它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前提。將區域比較法運用到地理學學科教學中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地理比較方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教師在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生產方式下,對不同的資源、地理、環境的利用與改造進行比較,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生態環保教育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對地理事物的變化規律的對比,可以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歷史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的熏陶。
將比較法運用于地理教學,有助于學生在鞏固基本知識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對比來獲得新的知識。比如,當學生掌握了等高線的基礎知識,那么教師就可以用比較法教授等溫線和等降雨量線的知識,通過比較這些內容的不同,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舊知識,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中學地理知識是一種相互關聯的知識系統。因而,通過知識的相互關聯,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應用地理比較教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知識的連貫性,并能更好地記住那些復雜而又困難的知識,認識地理發展的規律。世界上的一切都在發展和改變,地理也是一樣。老師在教的過程中,要根據比較法對現在、未來進行對比,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地理事物的變化。比如,在“河流地貌發育”課中,通過對比長江各流域的水文特征,了解其演變與發展的過程。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比較法包括類別比較、圖表形式比較、概念性比較方法等的多種綜合教學實踐手段。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能夠根據具體教學環節,合理恰當地采用科學靈活的課堂教學方法,使整體教學內容顯得生動,從而能夠達到穩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使學生全面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并將其細化到具體的地方,并堅持由大到小的思想,使學生在理解全局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局部的認識。在地理專業教材中,為了比較非洲國家與我國的地理專業主要知識點互相關系的特殊性,可以從經濟發展上比較區位、總人口、民族經濟等,再從經濟發展上比較自然資源要求、社會人文科學發展要求等。使學生能夠理順思維,建立起一個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并能更好地理解和記住有關的內容。
課堂教學是一項相對綜合的活動,它需要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支持。光靠一種方法學生會感覺到厭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不斷創新地理教學的方法,使不同的教學方式相互結合,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將其他的方法與地理知識相結合,這樣可以有效地地提升學生的地理成績。
例如,氣旋與反氣旋的鋒面氣旋教學時,可導入所學的氣體運動這節內容,讓學生在大氣水平運動理論的基礎上,通過近地層等壓線繪畫出水平氣動梯度力和南北半球近地層風向,主要分析高低壓力體系的氣流和天氣情形。例如,在丘陵、山地、盆地、高原、平地五類基本自然地貌教學時,可以綜合使用列表、地貌圖、圖表對比法進行綜合分析,增加教學的直達性,強調對比的適用性,并不是所有具體內容都適用進行比較法,不同教材有與之相配套的教學方式,比較法也要科學合理運用,保證恰到益處,為教育和讀書提供有利前提條件。
因其強大的對比性、總結性和易用性,在地理教學中起到了無可取代的作用。對比法是一種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的方法,它使學生能夠通過對比不同的地理現象與事物的不同之處,從而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住新的知識,增強他們對新知識的認識,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在中學地理教科書中,概念與定義的精確度和細節都不夠精確,學生在學習和研究時,常常無法理清相似概念之間的關系和差異,從而增加了學習的困難。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對比和分析地理相近概念,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識。運用比較法對已知知識點與未知知識點進行對比,使其能夠快速復習所學知識,并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所學知識。這種方法與學生的認識特征相符合,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新的學習,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加有效的理解和運用。原因對比,把握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并從原因上進行對比分析。
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要根據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開發主題比較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力和記憶能力,并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明確的知識庫。以長江、松嫩平原為代表的地域綜合發展,可以主要從分析比較上述兩個典型地區間的各種自然或地理環境差異來入手,然后綜合農業、工業、人文、地理、歷史活動條件五個方面之間進行比較。從中國地理環境、農業物質生產、工業科技活動、人文地理社會活動四個方面分別進行了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兩個地區的地理環境、農業生產、工業活動、人文地理活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層層推理、因果對比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類別比較法可以幫助學生對相似的學習點進行分析對比,在學習的全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有效掌握地理知識。在教學中這種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比較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理解新的知識,鞏固原有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緩解老師的教學壓力。不同知識的對比,通過對比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差異,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加深了印象,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圖冊、圖示教學中,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并通過適當的觀察與實驗相結合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對比分析。比如,要注意讓學生能記住各個相鄰國家的特征,如地理位置、經緯度、地形地貌、氣候變化等,然后自己再根據這些資料將不同國家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圖表比較法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圖表對比法是地理對比法中的一個綜合運用法。圖表通常具有突顯知識點的作用,能增強中學生掌握地理定義的工作效率,并引起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通常運用圖形對比法來協助學生區分相似地圖,加強學生的認知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將地理比較方法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對于學習地理的邏輯思維有所提升,也對學習地理的質量有很大的提升。地理對比法教學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住所學的內容。因此,在實踐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地理比較方法,讓學生對地理的認識更加深入,并且能夠靈活地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