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警濤
黨史基本著作不僅可以把黨的歷史搞清楚,更重要的是可以把黨在長期奮斗歷程中鑄就的輝煌成就、積累的歷史經驗、形成的優良作風,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挖掘整理出來,進一步發揚光大,發揮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史研究人員,我有幸能夠參與《中國共產黨黑龍江歷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簡稱《黑龍江黨史二卷》)的具體編寫工作。14 年的精編細研,也伴隨我在黨史研究道路上不斷成長,使我在積淀史學素養、夯實研究基本功、拓寬研究視野等方面受益良多。
第一,參與《黑龍江黨史二卷》編寫,使我更加堅定了以科學理論指導黨史研究工作的自覺性。在黨史研究中,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至關重要。《黑龍江黨史二卷》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全書的各個方面,在揭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艱辛探索時,突出了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編纂地方黨史工作政治性強、責任重大、要求很高,這一時期反映的既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驗、光輝成就,又有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發展,如何理清頭緒,正確擺布、處理好這些復雜內容和關系,是工作的難點之一。我們在編寫中,始終強調要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中央有關重要文獻為依據,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堅持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又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見,特別是對有爭議和比較敏感的歷史問題,采取慎重的態度和宜粗不宜細的原則,努力寫就一部可讀、可信、可取的地方黨史著作。按照這一要求,在編寫、修改書稿時,我始終堅持黨史姓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保證在原則上不出錯。
第二,參與《黑龍江黨史二卷》編寫,使我在黨史研究工作中更加注重對資料的積累。黨史資料是黨的歷史活動的重要載體,是進行黨史研究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是黨史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堅持歷史的真實性,是編寫黨史基本著作的生命。在《黑龍江黨史二卷》編寫過程中,我們用大量精力去收集研究史料,在掌握既有文獻及公開出版的一些黨史書籍等資料外,還圍繞編寫大綱,分別到省檔案館及有關部門查閱大量文獻、報刊,在查閱中不斷擴大線索,發現了很多新的資料,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力求以豐富翔實的史料,弄清歷史事件的真相和來龍去脈。這使我深刻認識到沒有足夠扎實的史料作為支撐,任何研究都是站不住腳的。如果說黨史研究是一座宏偉大廈的話,黨史資料就是建筑這座大廈的磚和瓦。在黨史研究中,收集和研究史料是史學工作者的基本功,這項工作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要大力提倡“靜下心來看檔案,踏踏實實做學問”的工作作風,將黨史研究真正建立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寫出“有戰斗力的歷史論著”。
第三,參與《黑龍江黨史二卷》編寫,使我在黨史研究工作中更加強化研究意識,重視專題研究。黨史研究,并不是簡單堆砌史料、羅列文件,而是要抓住歷史的核心要素、科學地具體再現歷史真實、解釋歷史內在本質和規律,說明歷史為什么這樣走,還將向哪里去,從而為認識現實、解決問題提供借鑒和啟迪。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的根本所在。開展專題研究是深化黨史研究的重要環節和途徑。從《黑龍江黨史二卷》編寫來看,不論是準備階段,還是啟動后的寫作、修改階段,進行專題資料研究,始終是與《黑龍江黨史二卷》編寫相伴隨的、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該書啟動之前,已經有很多成熟的專題成果,《一五時期黑龍江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與發展》《開發建設北大荒》《大興安嶺開發與建設》等都為編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為了指導全省市(地)《黑龍江黨史二卷》寫作,原省委黨史研究室向各市(地)編發了29 個黨史專題研究目錄,為基層《黑龍江黨史二卷》的寫作提供了有益指導。《黑龍江黨史二卷》作為地方權威黨史著作,歷經十余年反復打磨,其間編寫人員始終帶著強烈的研究意識,對一些研究空白點開展專題補充,深研究、細比較,力求寫出地方特色,寫出黑龍江省委帶領全省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龍江奮斗和不懈探索。在具體專題的寫作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專題研究可以更深層次對一些歷史事件、問題進行研究挖掘,有助于養成鉆研問題、嚴謹扎實的學風,還會從中培養自己的興趣點和研究專長,是提升研究能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做出好的黨史研究成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研究的積累和磨礪,由專至博、由博至通,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才能最終破繭成蝶,達到新的研究高度。
第四,參與《黑龍江黨史二卷》編寫,使我增強了做好黨史研究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黨史研究工作是一項需要冷靜思考、久久為功的事業,也是一項需要以滿腔熱情注入心血的事業。在《黑龍江黨史二卷》后期統改工作中,統改組人員共進行100多次集體討論,逐字逐句進行校準,他們中間既有年逾古稀的老專家,也有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者,他們不僅把編寫黨史基本著作當作一項工作,更是當作一種信仰來堅持,使我感觸很深,很受教育。老專家們討論書稿時對史料如數家珍,他們高度負責、扎實研究的學風令人欽佩。這個過程,對我既是一次思想教育,更是一次信念激勵,讓我切實感受到黨史研究的強大生命力和無窮魅力,進一步堅定了投身黨史研究的決心和信心。作為黨史工作者,要以老一輩黨史專家、學者為榜樣,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堅定的科研意志和皓首窮經的敬業精神,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潛心鉆研,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接續和接力做好黨史研究工作,在為黨立言、傳承紅色基因中彰顯作為、體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