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楊豐文,鄭文科,龐穩泰,劉清泉,張伯禮,張俊華
(1.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 301617;2.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天津 301617;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 10001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對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重大威脅。面對2020年疫情暴發,中國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用近兩個月的時間有效阻斷了病毒傳播鏈條,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1]。目前全國疫情處于高發階段,由于奧密克戎毒株具有傳染性強、隱匿性強、毒性相對較弱的特點,全國輕癥和無癥狀比例高、感染者多,這對當前國內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戰。
“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是控制疫情蔓延,挽救生命的前提保障,而方艙醫院的建立解決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陡增導致醫院床位不足的難題,實現了分級分類診療,優化了資源配置,最大程度保護患者生命健康。中醫方艙醫院的建立,為實現中醫藥全過程介入防治、科學評價中醫藥療效、彰顯中醫藥優勢提供了“陣地”。江夏中醫方艙醫院是全國第一個以中醫藥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收治了564例患者,實現零轉重、零死亡、零復陽的治療目的[2]。總結的經驗得到推廣應用,為抗疫作出突出貢獻。2022年3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其中明確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這提示方艙醫院治療是未來防疫的趨勢,中醫方艙醫院“零轉重”的經驗將更具有參考價值。因此,筆者系統介紹方艙醫院的建立和治療模式及經驗,為疫病防控中醫陣地的開辟提供借鑒,為新形勢下的疫病防控提供參考。
以醫療方艙為載體,醫療與醫技保障功能綜合集成的快建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動醫療平臺,可適應突發應急救援任務,在抗震救災等公共衛生應急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3]。在應對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中,將體育場和展覽中心大規模改造為臨時醫院,是一次大規模創造性應用實踐。方艙醫院救治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同時提供醫療和生活保障,實現與家人和社區隔離。武漢市16家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2萬余人[4],實現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目標。《柳葉刀》指出:“中國建造的方艙醫院對于緩解醫療衛生系統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5]
在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顯示出良好療效的指導下,江夏中醫方艙醫院得到疫情防控中央指導組批準建立,成為唯一一個以中醫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由武漢江夏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改造而成,設置床位800張。該方艙醫院設置“三區兩通道”(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醫務人員通道、患者通道)的建筑布局,實現醫患分離、潔污分離。見圖1[6]。
生活設施方面,為保護患者隱私,專門劃分了男女病區,人性化地為每個床位設置了拉簾,形成獨立空間。完善生活設備,給患者以舒適的生活空間,中醫方艙醫院配備了電熱毯、熱水飲水機、微波爐、空氣凈化器、充電插板、大屏智能電視、公共活動區域等生活設施,并建立了圖書角,心靈壁報等供患者閱讀交流,對緩解患者的不安情緒起到良好作用。
行政管理體系方面,中醫方艙醫院是由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擔任名譽院長、總顧問;由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任院長;由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及天津、江蘇、河南、陜西、湖南等省市領隊、隊長任副院長,下設綜合協調組、后勤保障組、應急安全組、組織宣傳組、醫療工作組、患者自治小組。醫療工作組由來自各省市中醫醫療機構的360余名專家組成,主要負責制定及落實中醫藥綜合治療方案、開展臨床研究等。
為了保障患者的治療和醫生的安全,中醫方艙醫院在運行期間積累了應急狀態下方艙的運行管理經驗,總結了實用有效的中醫藥治療模式。
第一,建立科學合理的入院條件,使醫療條件與患者需求基本適應。新冠肺炎患者入艙前需仔細進行病情評估,有吸毒史及精神病史等患者不宜入艙。第二,設置重癥觀察區,配置心電監護儀、除顫儀、氧氣等搶救設備,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第三,配置移動式設備、一臺計算機斷層掃描(CT)移動檢查車、一臺救護車,滿足快速診療需要,由政府部門進行協調,第三方檢測機構定期派專人、專車到方艙醫院收取標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確保影像檢查、核酸檢測、中藥個體化治療能夠順利開展。第四,配備一臺移動中藥智能藥房,滿足中藥供給及靈活調配。第五,建立醫患協同管理機制,成立患者自治小組,根據片區由患者自愿選出病區長,與醫生協同管理,一起為患者服務。第六,將信息系統和江夏中醫院的His系統做了對接,便于病案管理。
中醫方艙醫院以中醫藥及非藥物療法為主,搶救藥品、抗病毒、抗感染及對癥治療西藥只有在患者需要搶救或主動要求情況下提供[7]。中醫方艙醫院總結出一套有別于傳統定點醫院但更為有效的治療流程和方案,“初步群體治療—升級主癥治療—個體化綜合療法—分層康復調護—全程情感支持”治療模式。
3.1 群體通治 借鑒古代抗疫經驗,患者進入中醫方艙醫院后,接受初步群體治療,即給每位患者發放中藥湯劑。方劑是張伯禮院士和劉清泉院長基于已經取得的經驗同時結合疫情特征擬定的宣肺敗毒湯,也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清肺排毒湯。
3.2 主癥治療 在充分梳理輕型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征的基礎上,組織醫療專家組擬定了4張分別針對“發熱”“咳嗽”“無特殊癥狀”“焦慮失眠”的中藥協定處方。合并發熱者采用“中醫方艙1號方”,兼有咳嗽者選用“中醫方艙2號方”,無癥狀者選用“中醫方艙3號方”,伴有失眠、焦慮者使用“中醫方艙4號方”。由各省隊所轄病區中醫專家查房,對證使用,是對群體治療的補充,發揮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
3.3 個體化綜合治療 中醫方艙醫院根據癥情進行分層分類處理,采用中醫藥個性化診療手段來緩解患者的痛苦。值班的一線醫師遇到病例出現特殊突發病癥或明顯不適主訴時,給予及時處理。根據出現的癥狀靈活采用耳壓、外治、針灸、溫灸、拍打經絡等多種手段幫助患者減輕病痛。多次進行核酸檢測仍然沒有轉陰的患者,胸部CT結果提示病變吸收不良病例,針對性采取化濕、解毒、祛瘀等中藥進行治療。
3.4 分層康復調護 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和體質情況,分別采用具有針對性的鍛煉項目,引導患者進行鍛煉。例如,對體質良好、年齡較小、病癥較輕的病例,值班醫護人員教授其八段錦和太極拳;年齡偏大、體質相對較弱、病情復雜的病例,傳授其運動量相對較小的“呼吸吐納功法”;達到出院標準的病例,則主要采用扶助正氣、清理余邪作用的中藥,以達到瘥后防復的效果。
3.5 全階段貫穿心理治療,情感支持,體育療法 新冠肺炎患者大多有焦慮、擔憂、恐懼等不良情緒,這對于患者的恢復是不利的。中醫醫護人員始終以患者健康為中心,輔助八段錦、太極拳鍛煉,用熱情的態度、細致入微的診療和護理給患者以心理上的撫慰,如為患者過生日、評選“三好艙友”、“心靈雞湯”鼓勵等活動,這樣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恐慌與焦慮,促進了疾病的恢復。
江夏中醫方艙醫院從2020年2月14日開艙,3月10日休艙,運營26天,共收治患者564例,治愈482例,其余82例好轉,均有1次核酸檢測陰性,按要求轉定點醫院觀察。收治的564例患者,輕癥約71%,普通型約29%。患者年齡分布:20歲以下占3.5%,20~40歲占 29.5%,40~59歲占 49.3%,60歲以上占17.7%。經治療后患者CT影像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咳嗽、發熱、乏力、喘促、咽干、胸悶、氣短、口苦、納呆等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防治輕型和普通型患者轉為重癥是新冠肺炎治療效果評價的核心指標,因為沒有重癥就沒有死亡,一旦轉重,會增加病死率,國際報道的轉重率為15%~20%[8]。中醫方艙醫院收治的564例患者,以中藥湯劑為主,輔以太極拳、八段錦和穴位貼敷等,不僅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同時沒有1例患者轉為重癥。同期收治330例輕癥和普通型患者的一家方艙醫院,沒有中醫師指導使用中藥治療,轉重比例約10%,一定程度表明中醫藥是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世界衛生組織(WHO)開展的400多家醫院,約1.2萬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羥氯喹、HIV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瑞德西韋以及洛匹那韋/利托那韋+β干擾素,這4種藥物對治療新冠肺炎無效或療效甚微[9]。
中醫方艙醫院是特殊時期的一種臨時醫療救治載體。相較于傳統中醫院,其發生了3個方面的改變。第一,醫生定位的改變,中醫方艙醫院里醫生不僅僅是治療者,還是生活服務管理者,給予患者情感關懷。第二,患者角色的改變,在中醫方艙醫院內患者不再是被動治療,而是主動參與治療,部分患者還主動參加方艙醫院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形成了良好的醫患關系,有益于治療康復。第三,治療方式的改變,中醫方艙醫院借鑒歷史上中醫治療大型傳染病的策略,再結合前期專家治療經驗,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群體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相結合,內治外治結合,治療康復并舉,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早期疫情防治工作中,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中醫藥發揮了主動干預作用,為疫情防控作出貢獻,中醫方艙醫院是重要載體和模式創新。第一,形成了中醫藥全過程參與重大疫情防控的鏈條。沒有中醫方艙醫院,中醫藥的介入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彰顯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優勢。第二,中醫方艙醫院取得的成績也充分證明了中醫可以獨立、有效地治療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患者。第三,建立了一套中醫藥隊伍快速成建制應戰的組織協調模式,為未來參與疫情防治積累了組織經驗。第四,探索了醫患共治、醫患和諧的治療模式,真正實現以患者為中心,患者參與決策,患者參與治理的醫患共治模式。
目前全國疫情雖然處于高發階段,但大多是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主要原因是奧密克戎毒株感染傳播速度快,但癥狀輕。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10],輕型病例只需要實行集中隔離管理,因此方艙醫院對于快速收治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患者,就起到關鍵作用。江夏中醫方艙醫院“零轉重”的經驗對于快速收治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患者的重要參考意義更加凸顯。“中醫方艙醫院”是構建“以人為本,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協作”的中國特色醫療模式的一次成功實踐,是適應新形勢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優化的關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