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現實生活中有這么一些人,他們心理承受力很差,常常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傷心難過。這類人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聯想很多,非常容易受到負面影響,他們內心是不自信的,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而且意志力普遍很薄弱,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很難堅持到最后,可能會因為別人無意間的一句話就開始懷疑自己。通常這種人被別人認為有一顆“玻璃心”。那么如何改掉自己的“玻璃心”呢?
1.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當你下次覺得自己又被別人“傷害”的時候,先不要急著難過,而是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對方為什么會這樣說。是自己真的做錯了么?試著分析這件事和自己的關聯性,當把自己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后,以旁觀者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才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
2.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并和自己對話
當自己真的受到外界的攻擊并受到傷害的時候,首先接納自己的這個情緒。
問問自己,為什么會因為這句話覺得難過?是因為覺得自己被否定了嗎?回想現在的感受,是否跟兒童期被否定時的感受相似。這樣就可以由現在的感受情緒回溯到童年,找到這個感受的出處。
習慣性地去思考情緒形成的原因,可以幫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只有當你更了解自己的時候,你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分得清楚情緒的來源
“玻璃心”的人,常常喜歡用自我歸因的方式,而且特別容易卷入到別人的情緒里。比如你看到自己的伴侶或者領導不高興,就會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好,然后就對自己產生懷疑。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情緒,哪些是別人的情緒,并且不要輕易卷入他人的情緒。
4.不要將他人的評價等同于自身的價值
也許每一個人眼中的你都不一樣,別人眼中的你不一定是真實的你,那是他人的價值觀、認知,這是他人的事,與你關系不大。但是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優缺點,清楚自己的人格品質。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認同自己的價值,當一個人的內在是很穩的時候,他是不會隨便被外界動搖的。
也不要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心理學有個概念叫作去殼原理,它的意思是說,99%的人,他的心理優勢是因為有一個殼子,如果你看透了他的殼子,他在你眼里就沒有了光環,氣場瞬間就變小了。
舉一個例子:你第一次見到你最喜歡的大明星,肯定是既緊張又激動。但是如果你跟這個人結婚了,跟他朝夕相處,一年兩年,他在你眼里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了。因為你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他的真實的樣子你都盡收眼底了。而你之前知道的他,不是真實的他,只不過是刻意塑造的熒幕形象而已。
記得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經歷過什么,都對今后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改變自己的“玻璃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和耐心。不要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里,而是要為自己而活,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不完美,這樣我們才能輕松上陣,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