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巖 常惟智
黑龍江省是全國重要的北藥生產基地之一,中藥產業深具發展潛力,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推進中藥產業走向標準化、國際化,實現黑龍江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黑龍江省中藥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相對較為單薄,應重點從種植、加工、營銷、服務四個方面強化產業集群部署。
(一)在源端保證優質藥材。近年來,黑龍江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穩步擴大,截至2020年底,已達到260萬畝,實現產量52萬噸、產值104億元、效益35 億元,四項指標同比分別增長超40 個百分點,均比2018 年翻一番。黑龍江省道地藥材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如刺五加達80%以上,板藍根達50%以上。要實現黑龍江中藥產業發展目標,需充分依靠科技創新,提高中藥規范化、規模化種植養殖水平。支持開展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從源頭保證全省中藥材品質,加快構建中藥材種植養殖的規范體系,打造具有黑龍江特色的中藥品牌。
(二)在前端完善加工產業鏈條。構建從初級原料到終端產品包括研發、種植、生產、銷售的中藥加工完整產業鏈。鼓勵省內企業與高校對中藥經典名方進行聯合研發,支持飲片精深加工和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依托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中藥二廠等制藥企業,吸引一批國內大型藥材加工企業落戶黑龍江,生產以省內道地藥材為主料的終端產品,推進中成藥生產工藝、流程的標準化、現代化。加快中藥企業工業智能化建設,鼓勵集成創新和技術創新,延展加工產業鏈條,提高中藥資源利用率,實現黑龍江省中藥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中藥生產加工體系。
(三)在中端開辟營銷專門渠道。對黑龍江省中藥材中成藥大品種、大品牌進行量身打造和針對性市場推廣。結合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倉儲物流和市場發展情況,按照高度集聚和相對集中的原則,建設“線上+線下”交易平臺,進一步完善加工、貿易、物流、倉儲、電商等多環節配套體系,加快中藥產業數字化進程,提高流通體系信息化水平。加速推進中醫藥產業園項目,建設全省中藥立體化流通中心。
(四)在末端輔助醫療服務體系。建議由省發改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省衛生健康委、各市(地)政府(行署)負責,以國內外健康市場對中醫藥產業需求為導向,提高中醫服務能力。建立以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為主、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為輔,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突出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爭取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設成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支持水平較高的市級中醫醫院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開展優勢病種、特色鮮明科室建設和經典病房建設工作試點。
(一)解決產業化品牌化不足問題。黑龍江省中藥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應引導優勢企業率先發展,形成龍頭示范效應。重點打造以刺五加、五味子、人參、西洋參等為重點的“龍九味”品牌。著力培育哈爾濱西洋參,齊齊哈爾板藍根、防風,牡丹江刺五加、黃芪,伊春平貝、人參,鶴崗五味子、人參,大興安嶺赤芍、黃芪等示范展示基地。研發更多有品質、有療效、有影響的產品,面向全國大力宣傳推廣,在全國大健康事業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
(二)促進中藥產業延伸發展。建議由省衛健委、中醫藥局、藥監局等部門牽頭,積極借鑒和有效利用現代科技的手段提高中藥材的利用率。引導中藥制藥及食品加工企業加強對藥食同源食品和基于中藥材的保健食品、日化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如以五味子、刺五加、黃芪、西洋參等藥材為主要原料的有特定功能成分的保健產品;以人參、豆豉、沙棘、桔梗等為原料的系列食品和化妝品、添加劑、日用品、植物提取物等產品。
(三)嘗試循環再生經濟模式。建議由省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省市場監管局、省中醫藥管理局負責,支持林區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充分利用黑龍江得天獨厚的優良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森林、草原、濕地資源,建設一批道地藥材種苗繁育基地、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藥材產地初加工基地。開發綠色環保技術,通過建立循環再生經濟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保證黑龍江省中藥源純質優,保障產業可持續化發展。
(四)搭建與世界對接橋梁。建議由省商務廳、省外辦、哈爾濱海關、省藥監局、省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負責,持續俄羅斯植物源性中藥材的準入,豐富進口藥材種類,建設落地加工基地,增設綏芬河、同江等藥材進口口岸。利用地緣優勢,助力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積極參與中藥國際標準的制定、省內道地藥材的國外推介與營銷。積極與同源文化圈國家互鑒互動,加強對異源文化圈中藥文化的宣傳推廣。
(一)落實政策保障。建議由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衛健委、省中醫藥局等部門牽頭,通過各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渠道,推進符合條件的中醫藥領域產業建設項目。支持信用服務機構提升中醫藥行業信用信息歸集能力,鼓勵創新金融產品,支持中醫藥特色發展。
(二)增強社會支持。建議由省衛健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牽頭,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具體實施,鼓勵靈活運用地方規劃、用地、價格、保險、融資支持政策,鼓勵、引導社會投入,提高中醫藥產業企業競爭力,打造中醫藥健康服務高地和學科、產業集聚區。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中醫藥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鼓勵社會資本設立中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中醫藥產業的長期投資力度。
(三)拓展融資渠道。應努力拓展融資渠道,加快企業的資金流入,解決因為資金缺乏而給中藥產業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通過建立有效的風險投資機制,為擁有廣闊市場前景的中藥企業融資。同時要倡導有實力的黑龍江中藥企業在海外上市,不斷拓寬海外市場,持續學習和借鑒海外市場的運作方式,利用海外地區的資金優勢帶動黑龍江中藥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