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友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遙感與數字農業研究所,610066,四川成都)
遙感技術在農業中應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管理效率的提升,并且對農業管理質量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對相關人員來說,進一步提高農業管理質量,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加強對先進技術的應用,是進一步提升農業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在對大規模種植的土地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采用機械化方式進行作業,這種機械化作業的方式,相比傳統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效率,并且同時降低了相關農業人員的體力消耗。遙感技術與農業機械設備相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在大規模農業種植中應用遙感技術,對于加強田間管理,防止病蟲害及自然災害,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與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現代農業中對先進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農業生產中,遙感技術在多個方面均有所應用。首先,在農業機械上結合應用遙感技術,使農業機械的設計和制造有了很多新的方向,有利于提升農業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活動的人工負擔。其次,遙感技術在農業的其他領域中也多有應用,如農作物長勢檢測、土壤環境監測、農業災害監測等。遙感技術主要是提供導航、檢測等功能[1]。
在農業機械應用領域,遙感技術的主要功能在于導航,通過在農業機械設備上安裝相應的遙感技術設備,能夠實現對機械位置和狀態的監控。不僅如此,遙感技術結合其他技術,還能實現對農田等的檢測功能。
采用傳統種植方式,種植戶對田間的農作物長勢進行分析觀察,往往需要前往田間進行實地勘探,這對于體力是一個極大的消耗。使用遙感技術對農作物進行檢測,能夠實現對農作物長勢的遠程觀察,相比傳統人力檢測方式,其更加科學,對于田間農作物整體的生長態勢,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種植戶進行農作物長勢檢測的人力付出,降低其勞動強度,并且提高效率。
在具體實行中,利用遙感影像技術,對作物不同階段的生長狀態進行實時記錄,獲得同一地點中不同時間段作物長勢數據。這項技術實現的理論基礎是綠色植物光譜理論,針對同一種作物,由于其內部組成及外部形態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即便是在同一片田地中,生長狀況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基于綠色植物的光反射特性,依據反射光譜不同的波長,對衛星照片上光譜數據的差異性進行對比,可以判斷出該片區植物生長的狀態,進而實現對農作物長勢的檢測。葉面積與農作物產量之間存在直接的關系,利用光譜反射原理,根據農作物長勢測算結果,利用長勢數據與產量之間的數學關系進行推算,結合農作物種植面積,通過計算得出回歸系數,最終能夠實現對產量的測算。國家對糧食產量的預估,用的就是這種原理。
采用傳統田間管理方式,對大規模的農田種植管理往往難以落實到位,種植戶想要實現對整個田間土壤肥料情況的檢測,需要親自前往田地進行觀察,而且在觀察中,往往是在農作物體現出相應的長勢之后,才能判斷出土壤中微量元素是否缺乏。利用遙感技術進行輔助監控,對于進一步加強土壤肥力的檢測管理,分析土壤中的肥料情況,有極大的作用。一旦田地中缺乏某種固定的微量元素,并且低于一定的標準時,遙感技術裝置就會報警,在土壤肥力管理中實現預先判斷。
這一技術當下主要用于精準農業,應用遙感技術對相應地點的信息進行收集,通過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加工,就能準確反映出所在區域中田地的綜合情況,這對于加強田間管理有很大的幫助。這種實時監測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業的整體產量[2]。
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病蟲害對于農業生產的結果往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傳統管理方式中,種植戶為了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往往會通過噴灑大量農藥的方式,來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并且在后續的病蟲害預防階段,一般會在病蟲害高發期進行巡邏看護,在這一期間,農作物往往已經有一定的長勢,因此在田間巡邏極為不便。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由于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全世界糧食總產量會降低20%~40%,足見病蟲害對糧食產量造成的損失之大。傳統的病蟲害監測方式是實地取樣檢測,十分耗時耗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發揮了效果,但也因為技術方式的限制,這種監測手段難以實現大范圍的應用。
遙感技術早已被應用在田間病蟲害監測,避免種植戶在田地中頻繁地巡視,降低種植戶的勞動強度。一旦農作物發生病蟲害,可以通過遙感技術對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等進行判斷,從而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避免種植戶使用大量農藥進行預防,實現農藥的科學使用,提升經濟效益。在傳統管理方式中,種植戶為了保證農作物不會遭到病蟲害的侵襲,往往會通過大量用藥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控,以免自己管控不力導致糧食產量受病蟲害影響而大幅度降低。遙感技術的應用,加大了田間監控的力度,由此可以實現減少農藥使用和降低種植戶成本的目標,同時減輕或避免糧食的藥物殘留,提高糧食質量。
除了病蟲害等因素,自然氣象災害也會對農作物產生直接影響,例如狂風、冰雹。農作物受災后,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大面積倒伏現象?,F如今,針對這種強對流的自然氣象災害,還無法進行控制,只能作出預警。
發生農業氣象災害后,遙感技術可以準確地對災害的位置、面積進行確定和計算,在此基礎上,對整體的經濟損失進行估算,并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抗災措施。在大規模種植中,應用這種技術還可以對受災情況進行統計,與農業保險之間相互配合,測算出受災面積及對應的保險金額,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3]。
如今,隨著物聯網技術等的飛速發展,物聯網等多種技術未來勢必會在農業領域中實現綜合應用。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中,需要充分結合遙感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建設,實現對農業生產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后續其他新型技術在農業管理中實現應用時,例如智慧農業等,也都離不開遙感技術。在未來農業發展中,遙感技術會成為所有新型技術在農業領域中應用的基礎,通過遙感技術來實現對農作物長勢、田間土壤水肥及病蟲害等大范圍精確化的監測,在此基礎上,與其他技術、設備之間相互配合,才能落實田間智能化管理。利用遙感技術檢測獲得的信息傳輸給計算機,計算機通過對結果進行分析之后,給末端裝置下達命令,實現及時的控水控肥、防蟲治病等。遙感技術是其他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的入口所在,只有建立在遙感技術的基礎之上,才能實現其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科技逐漸融入各行各業,農業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遙感技術與農業種植相結合,在田間管理方面,能夠大大提升效率,很大程度降低種植戶的勞動強度,提高田間管理質量,對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及農業生產效能的提升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