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一中學 楊煥珍
隨著我國教育領域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如果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會讓初中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抵觸的心理,難以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教師將情感教育滲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則可以讓初中生獲得更真實的道德情感體驗,從而更加主動自覺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這樣不但能讓初中生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識理論,而且也能提升初中生的法治意識與道德情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具有時代意義的。
第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情感目標,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在教學方法上確實存在許多問題,這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受到了影響,而在中學道德法治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情感教育具有內容和形式的雙重特征,它的作用是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和成熟,并確保他們的健康成長。
第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初中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初中生是未來建設家園的關鍵力量,只有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發揮巨大作用。
第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念。在這個成長階段,初中生迅速成長的同時,世界觀也在形成。這一時期學生的道德和法律素養的培養非常重要,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極大影響。只有初中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取向,才能有效地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基礎、發揮思想道德價值觀的優勢、保證自己在學校中有立身之本。科學合理的價值體系在指導人們的生活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由于初中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說是最佳途徑,下面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展開探究。
教科書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知識交流與互動的主要來源。教師、教科書以及學生之間能不斷實現知識的傳輸,也能實現情感上的互動。教師深入挖掘教科書中蘊藏的情感因素,不但有助于喚醒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熱情,提高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的認知潛能,而且還有助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情感因素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無處不在,如圖片、小故事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從宏觀角度掌握該學科的特點與內容,并全面了解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等,不斷鉆研并探索教科書中的情感因素,同時制訂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
對教科書中顯性的情感教育內容,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語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實現以聲傳情、以情潤聲,用飽滿的情感觸動初中生的心靈深處。例如,在學習到“我們屬于多種群體”中“我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時,教師可以為初中生播放詩歌《我愛這土地》,并將該詩歌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經歷等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將自己代入到詩人的身份中感受與體味這首詩歌蘊藏的情感。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飽滿的情感朗讀這首詩歌,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配上音樂,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面對教科書中缺少情感因素的教育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充滿情趣的語言為原本平淡的內容賦予情感色彩,從而讓內容變得活潑,激起初中生學習與深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學“加快追趕的步伐——科教興國”這一內容時,課程基本都是一些有關“科教興國”的理論性知識,如果教師只是枯燥地將這些知識講解出來,那么初中生會對該內容的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導入這一內容時可以將我國現如今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如我國神州十三號飛船成功發射以及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在“天宮二號”的生活狀態等視頻資料,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國現如今取得如此重大的科技成就主要依靠什么?”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是國家強大,有的說是人才。這時教師對這一問題進行總結并繼續提出問題:“是的,人才強國,那么人才是怎么培養的?”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是教育。”這時教師就可以用振奮昂揚的語氣進行這一教學內容的導入:“對,人才是我國發展的關鍵,只有大力發展教育,才能為國家發展培養所需人才,才能不斷推動我國科技與經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國制定并出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國策——科教興國。”通過這樣的導入,不但能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熱情,養成積極健康的學習心理,而且也讓他們認識到科教興國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提升學習的效果。
人們感受或者抒發情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所以為了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滲透情感教育,教師就要創設富有情感的教學情境,引發初中生的情感共鳴。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初中生營造富有情感的課堂氛圍,提升初中生對情感的認知與感受能力,并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與抒發自己的情感。
1.創設生活情感的教學情境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兼具思想性與人文性的學科,對很多學生而言,這門課就是要求枯燥機械地記憶知識點,所以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致不高,如果加上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不當,將會直接導致這門課程遠離其開設的最初目的。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站在初中生實際生活的角度,將生活中的素材與教科書中的知識相結合,使初中生在課堂學習中把自身代入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事件的當事人角色,深刻領會當事人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什么是違法?”這一內容時,在講到我國關于違法類型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幫助初中生理解,如撿到他人貴重物品不歸還且占為己有屬于民事違法行為,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持刀搶劫并傷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通過這些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案例加深初中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然后教師再聯系學生身邊可能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如欺負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學生等,讓學生對這些不良行為進行思考與反思,形成法律意識,用法律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步入違法歧途,逐漸養成良好的品德。
2.創設活動情感的教學情境
通過具有情感的活動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拓展初中生的思維,讓初中生在活動中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并融會貫通地運用知識、深化情感。例如,在教學“一把‘雙刃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展開辯論活動,根據班級學生的意愿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選出參與辯論的雙方辯手、主持人、記錄員等,引導他們在課前收集有關科技的利與弊等相關資料,還可以允許他們針對辯論內容向教師尋求幫助。在課堂上,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主持人進場主持辯論賽,雙方辯手在辯論賽開始后對本方的觀點進行充分闡述,盡情展現自己的能力與風采,讓班級所有學生都能在這激烈的辯論活動中產生思想上的碰撞,進而實現觀點的升華。在辯論賽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班級其他學生對辯論中的觀點進行補充發言或者談一談自己在參與辯論賽后的感想,最后引導初中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科技,并根據身邊的科技產品將對科技的認識寫成小文章,由教師選出一些優秀的文章張貼在宣傳欄中,讓班級學生都能觀摩與學習。此外,教師也可以將辯論賽的照片以及辯論的文字記錄等貼在宣傳欄中,讓初中生能看見自己的優秀表現,從而提升自信心,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中。

新課改突出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強調要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形式的多樣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拓展情感教育的滲透途徑,利用多媒體生動、直觀、高效、有趣等特點讓原本枯燥的課堂活躍起來,從而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達到以情育情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維護國家利益”這一內容時,教師應明確這節課的目的在于教育初中生愛護公共設施、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初中生呈現一些圖片或視頻資料:有的人在公園里隨處吐痰、亂扔垃圾,有的人破壞公共設施以發泄自己情緒……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從這些視頻中看到了什么?”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展開思考與討論,最后大多數學生都能說出“這些人的社會意識比較薄弱”的結論。然后,教師要進行情感上的升華,讓初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愛護國家公共設施,保護國家公共利益,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教師也可以借助視頻傳揚中華傳統美德,滲透情感教育,就“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展開辯論。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老人摔倒要扶,并表示這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種延續,讓社會上的人感受到溫暖。這樣,教師的情感教育已經發揮了作用,初中生秉承著“惡小不為,善小也為”的理念,徹底抵制不良思想的干擾,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將具有代表性的視頻、圖片等資料呈現在學生面前,不但能活躍課堂學習的氛圍,而且還能進一步深化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情感目標,推動情感教育打開初中生的心靈,將所學知識內化為精神力量,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的學科,更注重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之間的練習,引導初中生走出課堂與校園,自主體驗與參與社會上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而思考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在教學“生命的特殊體驗”這一內容時,教師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帶領學生到敬老院與老人聊天、幫老人整理內務、感受老年人的心理,學會尊重與關心愛護老人。教師還可以組織初中生進行登山活動,在登山之前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各個小組進行小組登山比賽,以此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在登山時,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讓學生形成安全意識,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鼓勵與支持,初中生學會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形成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在登上山頂后,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在于運動。雖然登山會讓學生感到身心俱疲,但是在比賽活動中卻也感受到別樣的快樂與興奮,這些都將化為學生不斷前進的目的,并逐漸形成堅韌不拔、堅持到底的精神品質。通過這些活動,不但能幫助初中生從課堂知識的思維局限中“沖”出來,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逐漸獲得信心,而且也能讓初中生認識到生命的美好,以及為了這些美好而需要付出的努力。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道德與價值觀念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為初中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進而為初中生成為具有良好品質的公民奠定基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開設旨在促進學生身體與心理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所以初中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積極探索與嘗試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實現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從而讓初中生在學習與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理論的同時也能認識到這一學科對自身發展的重要價值,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