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馨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本該闔家歡樂、相聚一堂的溫馨場景,國家雖及時嚴防布控,使得疫情保衛戰在短期時間內取得了巨大成效,人們生活秩序得到了恢復。但病毒變異速度之快、危險性之高,隱匿性之強,注定這場疫情保衛戰的最終勝利將不會那么容易獲得。
時至今日,疫情經常伴隨著節假日“突襲”。故我們需加以防范、動員,從提高人民群眾自覺性、自發性出發,讓疫情保衛戰真正成為全民行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無為”與“有為”,很好地為人們提供了行動指南。
這里提倡的“無為”,指的是不妄為,不亂作為,順應自然規律而發展。首先,疫情的暴發與個人的防護有著莫大的聯系,我們要將戴口罩、隨手消毒等行為融入生活習慣當中,無須特意提醒、強調,人人自發遵循這一規律,使之成為一個自然之態。其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疫情之時,要以一顆平常之心應對,既不要極端放松,也不要過度緊張,自發將日常防護做好。
在面對疫情之時,我們必須做到積極“有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好自己的定位,做好防護的同時,發揮自己的作用,如:聞令而動,一線醫護人員積極馳援;疫情管控,基層管理工作過大,不少人積極報名志愿者……
面對疫情,我們需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而打贏這場攻堅戰不僅需要國家階層的統籌,更需要人民群眾團結一心,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階段,我們通過借鑒儒家“有為”以及道家“無為”之精華,及時調整,為國家管控增添力量,必將以最小代價獲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