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濤 賈欣 江嫄嫄/文
防偽溯源在商品流通、品牌標識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材料、電子、信息科技等領域的技術發展,出現納米防偽、DNA、同位素三種技術。其中包含材料學、納米技術、物理、化學、通訊電子、自動化、信息化處理技術。為了應對商品標識管理、物理性大范圍部署及平臺電子商務等交叉應用的需求,結合目前廣泛應用的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先進技術,使得納米防偽溯源系統具有更寬廣的適應性。在保持與前沿技術趨勢同步的同時,也能確保低成本,幾乎可以用在各種行業。納米防偽、防盜、身份識別是整體產品實現的關鍵核心技術。
假冒偽劣商品在世界各地的大量流行是不爭的事實,經常造成重大的損失,嚴重危害商家、人身安全和人體健康、社會倫理、誠信道德等。應著力進行商標保護、品牌保護,在正品的供應鏈過程中進行全程保護、抵制各種形式的不法造假活動,保護商品提供者的利益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基于行業或客戶期望,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制定。根據行業、客戶對應用模式的期望,應用場景特點,將在實際部署前給出具體實現方案、實現難易程度、成本、近遠期部署等系列建議。
傳統防偽技術比較容易被復制、使用環境受限等缺點,使用納米防偽系列產品有從精選材料的光、電、磁、熱等物理特性及納米、DNA、微表面圖形結構來體現理論高度上的編碼唯一、不可復制、不可去除、隱形的防偽要求的本質特性。除用于產品唯一特征標志外,還可以用于生產過程的分類識別,輔助提高自動化程度。甚至可以保持到與產品壽命同長,為產品回收提供分類便利。結合現代有線、無線通訊技術和數字加密技術,可以提供從商品制造原地、物流和國際貿易過程、海關、批發零售環節到消費者手里的全程可核對、可驗證防偽技術手段。杜絕仿冒、摻假、篡改、水貨、走私、作弊等的可能性。
根據不同客戶需要,定制為不同形式的個性產品。不僅可以作為防偽技術手段,同時也可以有商品出廠相關信息的載體,如出廠日期、生產批號、使用說明、性能指標等關鍵信息。為商品提供全程跟蹤銷售分布情況,增加用戶體驗,進行流通商品的市場分布、區域銷售能力分析等可靠的統計手段。
組合商品內部防偽和包裝防偽(包括標簽、包裝物、密封部等)進行綜合防偽,從內部到外部綜合防偽,強化防偽手段。
應用在固態、液態、紙張等不同材質的產品形態中,同時不影響原商品加工過程。
有著廣泛的技術實現手段,指紋以納米示蹤粒子、納米DNA編碼、微表面成像技術多種方法來實現,甚至輔以密鑰數字形式來保存、傳送指紋信息。除防偽外,可以用于防盜、物產標識、失物追尋、禁入判別等廣泛應用領域。
多種檢測手段靈活預先選擇、組合,如現場進行光、電、磁、熱等特征的檢驗鑒別,或者進行聯網檢驗。檢測終端可以是智能手機、紫紅外光源或者專用手持設備。也可以憑借通訊網絡,與設置在生產廠家、第三方權威機構、國家指定職能部門進行聯網驗證,數據安全儲存等。
在提高材料技術、物理化學技術的發展基礎上,如納米技術、分子生物學DNA技術、微表面技術。選用不同的原材料,在高度保密、嚴格工藝條件下制成的具有100多億次的不同編碼,并可預設精確的物理特性。納米顆粒極難逆向工程復制,選材的微小比例變化或者工藝條件的稍微不同,就會造成顆粒特性的不同或者喪失編碼特征。納米尺寸化后的材料可以預制具有不同光、電、熱、磁、力學精確特征的微小粒子,再對顆粒進行耐酸堿、耐老化、耐熱處理,以具有廣泛環境的適應性和與不同基材的配伍性,從而可以加入到各種材料中或者結合到傳統商品標識、防偽技術里。由于有上百億次的編碼方案,可以為不同客戶定制完全不同的,具有世界唯一性編碼的防偽納米顆粒。發行后的納米顆粒編碼及對應特征全部備份到保密數據庫中,以備查對或者避免任何重復。
納米防偽噴涂方法技術上可以實現手動、半自動及全自動。全自動噴標壓電驅動,可以達到40點每秒的速度,也容易與常見的印刷方式結合使用,如膠印、絲網漏印、熱轉印、凸印、凹印等。
納米防偽顆粒的大小范圍和噴涂技術這種技術使用時是用無色透明墨水、清漆等來分散納米防偽顆粒,以及考慮在各種可能的基材上涂布。目前可以制作的顆粒大小范圍(大致分類,以人眼最小90um識別能力為界)
適合于印刷范圍8 to 15 μm 15 to 20 μm 20 to 25 μm 25 to 32 μm 32 to 45 μm 45 to 63 μm 63 to 90 μm
適合于工業用品范圍90 to 125 μm 125 to 180 μm 180 to 250 μm 250 to 500 μm 0,5 to 1,0 mm 1,0 to 2,0 mm
納米防偽技術作為當今經濟社會最前沿的防偽技術之一,結合IT平臺的全程覆蓋能力,可以更好地實現防偽、溯源、全程定價監控、分銷商管理、防串貨等綜合能力。并依其納米指紋核心技術,結合現代科技先進思想,研究系列化、個性化防偽解決方案,實現各個行業、領域及各類企業不斷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