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亮 薛國輝 陳雪禮 劉曉峰 張仕佩 華琳 李觀華▲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病理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九江 332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乳腺癌發病率在女性超過35歲之后會大大增加,55~65歲達到發病高峰,乳腺癌發病也日益年輕化[1]。據統計,在2018年全球新增乳腺癌病例中就有62.6萬人因乳腺癌死亡,對現代女性的健康帶來了極大威脅[2-3]。現今乳腺癌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了解乳腺癌發病的機制,從分子角度了解乳腺癌是具有意義的[4]。三陰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總數的15%~20%,是一類較為特殊的乳腺癌類型[5]。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孕激素受體和雌激素受體表達均為陰性時患者屬于三陰性乳腺癌[6]。三陰性乳腺癌惡性程度較高,侵襲能力很強,易出現遠處轉移,疾病后果較為嚴重,預后不良,且死亡率較高[7]。LAIR-1是人類絲氨酸/蘇氨酸激酶(aurora/ipllp kinase,AIK)中的一個蛋白類型,曾被稱為乳腺癌擴增激酶(breasttumor amplified kinase,BTAK)。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形成和胞質分裂尤為關鍵,LAIR-1是紡錘體形成所必須的蛋白。LAIR-1與細胞有絲分裂具有相關性,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均有表達[8]。本研究探討LAIR-1在三陰性乳腺癌中的表達情況及臨床價值,旨在為三陰性乳腺癌的評估診斷治療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的55例原發性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收集患者的癌組織及癌旁組織(距離癌組織5 cm以上)。其中三陰性乳腺癌25例,非三陰性乳腺癌30例;年齡24~67歲,平均(44.64±13.98)歲;病理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8例,Ⅲ~Ⅳ期31例。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倫理批號:2022-087)。納入標準:①患者粗針穿刺確診為乳腺癌,術前均已進行放化療;②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伴有其他器官惡性腫瘤;②患者合并有嚴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礙;③患者有精神疾病;④臨床資料不全。
1.2.1 實驗方法應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55例乳腺癌組織和乳腺癌旁組織中LAIR-1的表達水平。
1.2.2 實驗試劑LAIR-1兔抗人單克隆抗體(美國Santa Cruz公司),EDTAKA抗原修復原液pH8.0、抗鼠兔通用型免疫組化檢測試劑盒、DAB染色液、PBS磷酸鹽沖洗液、蘇木素-伊紅染液、二甲苯。以上藥物和試劑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免疫組化步驟切片:將癌組織蠟塊處理為厚度為2 μm的石蠟切片,放置于60℃烤箱中進行烤片處理以固定組織切片。脫蠟水化:用二甲苯浸泡脫蠟,共進行三次,每次10 min;后分別用95%、85%、65%的酒精沖洗殘余二甲苯,共進行2次,每次10 min。沖洗:現用蒸餾水沖洗3次,每次3 min,再用PBS液沖洗3次,每次3 min。組織抗原修復:將組織切片放入高壓鍋內,加入檸檬酸緩沖液浸沒組織切片,沸騰后緩慢加熱3 min,冷卻處理,再用PBS溶液沖洗3次,每次3 min。滅活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將過氧化氫溶液滴在片上室溫下反應15 min,隨后用PBS溶液沖洗3次,每次3 min。加入一抗和二抗:將比例為1∶200的LAIR-1兔抗人單克隆抗體滴入各個組織切片之中,放入冰箱一整夜;第二天取出切片,將切片用PBS溶液沖洗3次,每次持續3 min。DAB顯色:將DAB顯色液滴入組織切片,陽性呈棕黃色。蘇木素復染:使用蒸餾水沖洗切片3 min,將切片放置于蘇木素染色液中3 min,然后放于鹽酸分化液浸泡5 s,完畢后沖洗15 min,隨后放入無水酒精脫水處理兩次,每次1 min。封片:將切片充分晾干后用中性樹脂再次固定,不留氣泡,晾干鏡檢。
選擇4個視野,按照染色程度區分陽性和陰性細胞,評分標準如下。①按細胞核和細胞漿染色程度計分:不顯色計0分;淡黃色計1分;棕黃色計2分;棕褐色計3分。②按照顯色比例計分:選擇4個高倍鏡視野,100個細胞,顯色細胞占細胞總數0%~25%,計1分;顯色細胞占細胞總數25%~50%,計2分;顯色細胞占細胞總數50%~75%,計3分;顯色細胞占細胞總數>75%,計4分。③按照兩者乘積得分判定:(-)陰性:0分;(+)弱陽性:1~4分;(++)中等陽性:5~8分;(+++)強陽性:9~12分。考慮統計方便性,將(-)陰性和(+)弱陽性歸為陰性組,將(++)中等陽性和(+++)強陽性歸為陽性阻。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轉換為正態分布后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LAIR-1在乳腺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LAIR-1在乳腺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n(%)]
LAIR-1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為(3.227±1.025),高于在癌旁組織中的表達(1.184±0.5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167,P<0.001)。
55例患者中,三陰性乳腺癌25例,非三陰性乳腺癌30例。LAIR-1在三陰性乳腺癌腫瘤組織中呈現高表達(0.952±0.287),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的表達水平(0.613±0.3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07,P<0.001)(圖1)。

圖1 LAIR-1在三陰性及非三陰性乳腺癌組織中的免疫組化(200×)
不同腫瘤直徑和TNM分期患者的LAIR-1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35歲、淋巴結轉移陽性患者的LAIR-1表達水平高于年齡≤35歲、淋巴結轉移陰性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臨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LAIR-1表達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臨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LAIR-1表達水平比較(±s)
臨床特征例數LAIR-1表達t值P值年齡(歲)≤35>35腫瘤直徑(mm)≤2>2淋巴結轉移陰性陽性TNM分期Ⅰ~ⅡⅢ~Ⅳ8.642<0.001 7 48 0.526±0.238 1.042±0.131 0.658 0.514 18 37 0.691±0.138 0.722±0.175 4.030<0.001 38 17 0.132±0.157 0.718±1.067 1.243 0.219 24 31 1.502±0.254 1.437±0.126
乳腺癌的形成、發生和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參與的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物過程。目前乳腺腫瘤的研究熱點集中在細胞信號傳導通路在腫瘤形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活化或調控異常)及機制[10]。
本研究顯示,LAIR-1基因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旁正常組織的比較中呈現高表達。LAIR-1在三陰性乳腺癌中的表達更高,這是較為特異的表現。在>35歲、淋巴結轉移陽性的患者乳腺腫瘤中呈高表達,表明LAIR-1與患者年齡和淋巴結轉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關性。AKT傳導通路在細胞增殖,誘導腫瘤增殖、分化、轉化、凋亡、放化療拮抗等作用過程中起著比較關鍵的作用。該通路在乳腺癌、肝癌、肺癌、宮頸癌等部位惡性腫瘤中發揮了一定作用,并為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11]。AKT全稱是蛋白激酶B,屬于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LAIR-1是其中的一個家族成員。LAIR-1是紡錘體形成所必須的蛋白。紡錘體形成、配裝缺失,細胞周期阻滯凋亡能夠抑制活體乳腺癌的生長[12]。以往的研究顯示[13],被轉染活化的AKT基因在細胞轉染過程中發揮著穩定的惡性表型,此結果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該基因在細胞異常活化和惡化過程中作用,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中均發現AKT活性顯著升高。LAIR-1作為中心體調節蛋白,LAIR-1活性增強會導致中心體過度復制分離,有絲分裂紡錘體裝配出現錯誤,繼而導致染色體穩定性缺失,染色體異常分離刺激抑制癌癥基因缺失,更易導致癌癥細胞快速分化增殖引發惡性腫瘤[14]。有研究發現[15],AKT基因家族在人類的細胞中表達較低,只有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更容易被表達和激活,近年來此細胞通路成為抗癌靶向藥物中最有價值的靶點。研究發現在乳腺癌的分期中,AKT基因扮演著重要角色,乳腺癌分期、AKT基因都與非整倍體密切相關。在大鼠的實驗中,研究者發現了大鼠乳腺腫瘤與AKT下游基因的相關,由此推測BTAK除了在形成異倍體、腫瘤惡性轉化中發揮作用外,還可激活下游基因促使腫瘤發生發展[16]。
綜上所述,LAIR-1對三陰性乳腺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呈現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