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 胡梅英 黃琴
1.江西省兒童醫院門診部,江西南昌 330006;2.江西省兒童醫院信息科,江西南昌 330006;3.江西省兒童醫院門診注射室,江西南昌 330006
靜脈留置針具有套管柔軟富有彈性、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等優點,能夠保護淺表靜脈,維持血管通路,減少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在兒科門診廣泛應用[1-2]。門診輸液患兒常在輸液完成攜帶留置針回家,護士無法實時觀察及護理,需家屬配合護理觀察。但患兒年齡較小,加之多數家屬缺乏照護知識和技能,導管堵塞、意外脫管等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縮短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影響患兒疾病治療[3-4]。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運用手機微信平臺,定期向患兒家屬發送健康教育知識,為其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院外導管自我維護指導。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兒科門診靜脈留置針家庭護理中采取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
選取2020年1月至4月江西省兒童醫院采取常規健康教育期間于門診輸液室接受輸液治療的200例患兒作為對照組,另選取2020年5月至8月江西省兒童醫院采取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期間于門診輸液室接受輸液治療的200例患兒作為觀察組。觀察組患兒中,男103例,女97例;年齡1個月~6歲,平均(3.56±0.24)歲;疾病類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8例,支氣管肺炎62例,急性胃腸炎40例,病毒性/細菌性腸炎26例,其他4例。觀察組家屬中,男84名,女116名;年齡26~39歲,平均(32.58±2.14)歲;學歷:初中及以下56名,高中67名,專科及以上77名。對照組患兒中,男105例,女95例;年齡1個月~6歲,平均(3.59±0.21)歲;疾病類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例,支氣管肺炎61例,急性胃腸炎38例,腹病毒性/細菌性腸炎瀉29例,其他2例;家屬:男88名,女112名;年齡26~39歲,平均(32.62±2.12)歲;學歷:初中及以下58名,高中69名,專科及以上73名。兩組患兒及家屬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血管評估適合置入靜脈留置針并需要院外維護的患兒;②年齡1個月~6歲;③患兒家屬具有使用智能手機、應用微信交流的能力。排除標準:①門診置管期間轉為住院治療的患兒;②凝血功能異常。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倫理審查批號:JXSETYY-YXKY-20200084)。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教育。患兒在門診輸液期間,采用面對面交流方式與患兒家屬溝通,耐心回答患兒家屬提出的院外留置針護理問題,離院后采用電話給予患兒家屬指導和幫助。
1.2.2 觀察組實施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1)建立微信交流群。建立留置針維護微信交流群,保持微信群內延續護理小組人員實時在線,離院前指導家屬掃描二維碼加入微信交流群,定期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發送留置針維護方法及注意事項,鼓勵患兒家屬在微信群內交流心得,按時發送微信消息提醒復診時間。(2)線上答疑解惑。每周五晚采用視頻方式進行在線答疑解惑,及時解答患兒家屬提出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予以指導,具體如下:①加強健康教育。詳細介紹留置針輸液的優點和日常護理注意事項,囑其勿隨意轉動留置針[蘇州碧迪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準)字2015第3141545號,24 G]、透明敷料[明尼蘇達曠野制造(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82642128],沐浴時采用保鮮膜包裹,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②針對性護理。對于手背留置靜脈留置針患兒,對穿刺部位進行適當制動,采用彈力繃帶加以固定,睡眠時佩戴手套,防止抓撓脫出,教會家屬觀察患兒穿刺部位反應,發現腫脹、發紅等異常立即聯系醫護人員;對于頭皮靜脈留置的患兒,告誡家屬注意避免患兒頭部過多活動,妥善約束患兒雙手,避免抓針,采用網狀彈力帽進行保護。
比較兩組患兒留置針留置時間、家屬健康行為、并發癥發生率和患兒家屬滿意度。①記錄兩組患兒留置針留置時間。②干預前后采用江西省兒童醫院自制健康行為調查表,從遵醫囑正確用藥、輸液過程配合方法正確和拔針后按壓方法正確3個方面,調查患兒家屬健康行為,調查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59,重測效度為0.867,各項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兒家屬健康行為越好。③統計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局部滲漏紅腫、靜脈炎、導管堵塞和意外脫管等。④發放江西省兒童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包括“您對護士技術水平是否滿意?”“您遇到問題時,護士能耐心解答嗎?”“您對此次留置針的使用是否滿意?”等10項內容,調查患兒家屬滿意度,該調查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59,重測效度為0.867,采用0~2分評分法,總分20分,15~20分表示非常滿意,9~<15分表示基本滿意,<9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留置針留置時間為(2.89±0.43)d,長于對照組的(1.28±0.2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312,P<0.001)。干預前,兩組患兒家屬健康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家屬健康行為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患兒家屬健康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家屬健康行為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家屬健康行為的比較(分,±s)
組別遵醫囑正確用藥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輸液過程配合方法正確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拔針后按壓方法正確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對照組(n=200)觀察組(n=200)t值P值68.94±3.25 68.99±3.27 0.153 0.878 75.57±3.30 84.46±3.38 26.615<0.001 20.244 46.520<0.001<0.001 70.34±3.36 70.39±3.42 0.148 0.883 76.96±3.39 81.15±3.48 12.197<0.001 19.615 31.187<0.001<0.001 72.28±3.53 72.32±3.65 0.111 0.911 79.59±4.02 83.64±4.13 9.938<0.001 19.324 29.045<0.001<0.001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兒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觀察組患兒家屬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總滿意度的比較[n(%)]
由于兒科門診的特殊性,靜脈留置針患兒置管后需帶管回家,護理人員無法對其進行全程護理,部分患兒家屬對留置針知識缺乏了解,加之患兒的不配合,導致兒科門診留置針的使用率普遍偏低[5-6]。因此,加強對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傳統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口述方式開展,易受溝通技巧、講解時機的影響,難以滿足患兒及家屬多方位護理需求,健康教育效果較不理想[7-8]。
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依據患兒病情和實際情況,制定整體性護理方案,為其提供針對性、系統性健康教育指導,保證護理的連續性和有效性[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留置針留置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家屬健康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家屬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能夠延長兒科門診靜脈留置針患兒留置針使用時間,促進患兒家屬健康行為,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提升家屬滿意度。在兒科門診靜脈留置針家庭護理中采取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微信是目前最為流行的社交平臺,具有集圖片、語音、視頻為一體的功能,使信息傳播更加簡易,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使出院隨訪更加便捷、有效[10-11]。借助微信平臺開展追蹤式健康教育,利用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為患兒家屬提供正確的護理知識及技能,易于接受、記憶和掌握,避免家長護理的盲目性,最大限度減少靜脈留置針并發癥,延長留置針使用時效[12-13]。定期進行答疑解惑交流互動,向患兒家屬講解靜脈留置針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能夠提高患兒家屬對靜脈留置針各方面知識的了解,促進患兒家屬健康行為的改變,提高其看護水平,從而為患兒提供更加規范合理的照護服務[14-15]。通過微信患兒家屬能夠與護理人員保持緊密聯系,對出現問題的患兒及時給予正確的指導,實現留置針使用全程護理,能夠提高置管有效率及護理質量,從而提高患者家屬滿意度[16]。本研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觀察時間較短等局限性,且部分家屬文化程度較低,未熟練掌握微信的使用方法,仍需在今后研究中延長觀察時間,進一步加強對患兒家屬微信使用相關知識培訓,以進一步探討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的遠期效果。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平臺追蹤式健康教育在兒科門診靜脈留置針家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延長留置針使用時間,有效規范患兒家屬健康行為,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從而獲得更高的家屬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