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雯,黃婕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血液、風濕免疫科,福建 福州 350004)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好發于老年人,主要臨床表現為骨痛貧血、腎功能不全和高鈣血癥等[1]。目前,化療是MM患者常用治療手段,但化療過程中患者常伴隨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和心理應激障礙等不良反應[2]。研究[3-4]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與疾病應對方式,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羅伊適應模式主張將人作為適應系統,通過識別外在刺激,制定護理計劃和措施,促進患者健康[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羅伊適應模式在MM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化療治療的88例M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MM相關診斷標準[6];采用化療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免疫系統疾病;存在精神疾病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齡(66.38±2.62)歲;國際分期系統(ISS)分期:Ⅰ期17例,Ⅱ期17例,Ⅲ期1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齡(66.31±2.51)歲;ISS分期:Ⅰ期15例,Ⅱ期21例,Ⅲ期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觀察、藥物指導及飲食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羅伊適應模式,分為一級評估、二級評估、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干預和評價等步驟,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一級評估。a.生理功能:MM化療患者因受疾病折磨,身體機能普遍下降;化療期間易產生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不良反應;營養失調不能滿足機體需要。b.自我概念:化療使患者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c.角色功能:擔心子女得不到照顧,害怕化療產生的大量費用造成家庭的壓力。d.相互依賴: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醫護人員的幫助。②二級評估。a.主要刺激:發生化療后感染或并發口腔黏膜炎。b.相關刺激:耽誤工作。c.固有刺激:害怕死亡。③護理診斷。根據上述一級、二級評估結果,提出患者目前存在或潛在的護理問題。④制定護理目標。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況,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患者食欲,降低化療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應。⑤護理干預。病房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護理人員詳細向患者和家屬解釋骨髓瘤化療的過程、注意事項及常見不良反應,指導患者情緒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音樂干預等;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列舉既往成功案例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組織病友交流會,獲得社會支持;指導患者攝入維生素充足、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少吃多餐,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幫助化療藥物代謝;使用軟毛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潔衛生,餐前餐后勤漱口。⑥護理評價。再次進行一級評估與二級評估判斷研究成果是否完成預期目標。兩組患者均持續護理干預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①負性情緒。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評價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總分均為69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越嚴重。②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期間感染、口腔黏膜炎、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AS、SDS評分干預后,兩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SAS評分 SD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4448.46±6.2324.66±6.21* 49.76±5.3825.91±6.25*對照組4449.35±6.0834.23±6.42* 50.45±5.2435.24±5.14*t 0.67 8 7.107 0.609 7.648 P 0.50 0 0.000 0.544 0.000
2.2 不良反應觀察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73%(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MM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目前臨床多認為該病的發生與患者接觸化學毒物、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等因素有關[8]。MM治療以化療為主,化療雖能有效延長患者生存周期,但化療期間患者極易出現惡心嘔吐、口腔黏膜炎等一系列并發癥,多數患者負性情緒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9]。因此,在化療的同時需加強對MM患者的護理干預。
近年來,羅伊適應模式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實踐中,該護理模式旨在通過提高患者對刺激的適應能力以及主觀判斷力,減少周圍應激反應,以減少患者治療期間的各種不適,提高整體護理效果[10-11]。惡性腫瘤患者常由于擔心治療和預后不佳產生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化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MM化療患者護理中應用羅伊適應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分析原因在于,在羅伊適應模式中,護理人員通過一級評估、二級評估、護理診斷、制定護理目標、實施護理干預與評價6個步驟,針對患者的病情和具體狀況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除了注重疾病本身的康復,也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促進患者積極應對不良刺激,恢復健康心態,提升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明顯改善其負性心理情緒,并減少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有利于MM患者化療后的恢復。
綜上所述,羅伊適應模式在多發性骨髓瘤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降低化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