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儀晶,代文意
(1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胃腸外一科,河南 南陽 473000;2南陽市中心醫院 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結腸癌是發生于結腸上皮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發病率較高。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方式治療結腸癌,其中腹腔鏡根治術最為常用,可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生存期,但由于手術具有一定創傷性,即使切除了病灶組織,部分患者術后仍會因擔心疾病復發、疾病治療經濟壓力等因素影響,導致其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性較低;而心理社會適應性可反映患者生活狀況,若心理適應水平較低,可能會加重患者負性情緒,影響術后恢復進程[1]。因此,及時明確影響結腸癌患者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情況的相關危險因素十分必要。鑒于此,本研究分析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間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行腹腔鏡根治術的120例結腸癌患者。納入標準:符合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5版)》[2]中結腸癌診斷標準;符合腹腔鏡根治術手術指征;認知功能正常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患有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礙;既往有結腸癌手術史。120例患者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52~74歲,平均年齡(62.58±3.4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或中專49例,大專及以上41例。
1.2 方法
1.2.1 基線資料收集 統計入選患者的基線資料,包括性別(男、女)、性格(內向、外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專、大專及以上)、術后放化療(有、無)、婚姻(無配偶、有配偶)、月收入(≤3000元、>3000元)、術后造口(是、否)、并發癥(有、無,即術后出現出血、感染、無法自主排尿等并發癥)等。
1.2.2 心理社會適應情況評估方法 參照心理社會適應量表(Psychosocial Adaptive Scale,PAS)[3]評估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情況,量表包含焦慮抑郁、自尊和自我接納、態度、自我控制和效能、歸屬感5個維度,共計44項條目,每項1~5分,總分為44~22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社會適應能力越好。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類型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PAS評分比較120例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平均PAS評分(128.57±13.49)分。無配偶、月收入≤3000元、術后造口患者的PAS評分低于有配偶、月收入>3000元、術后未造口患者(P<0.05);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PAS評分與其性別、性格、文化程度、放化療、術后并發癥無關(P>0.05)。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PAS評分比較(±s,分)

表1 不同類型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PAS評分比較(±s,分)
單因素 n PAS評分 t/F P性別 男 69 128.90±13.08 0.3130.755女 51 128.12±14.04性格 內向 42 128.60±13.52 0.0190.985外向 78 128.55±13.47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30 128.84±13.16高中或中專 49 128.01±13.09 0.0730.930大專及以上 41 129.04±14.21放化療 有 58 129.03±13.41 0.3610.719無 62 128.14±13.56婚姻 無配偶 39 123.40±13.13 2.9130.004有配偶 81 131.06±13.66無 100 128.57±13.57月收入(元) ≤3000 28 122.69±12.17 2.6290.010>3000 92 130.36±13.89術后造口 是 76 125.60±12.89 3.1650.002否 44 133.70±14.53術后并發癥 有 20 128.55±13.07 0.0060.995
2.2 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PAS評分的影響因素線性分析以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PAS評分作為因變量,表1中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并賦值,其中婚姻X1(1=無配偶,0=有配偶)、月收入X2(1=≤3000元,0=>3000元)、術后造口X3(1=是,0=否)。經多元線性回歸得到方程:Y=57.034+0.179X1+0.187X2+0.229X3,其中回歸模型F值為18.555,R2為0.324,調整后R2為0.307;結果 顯示無配偶、月收入≤3000元、術后造口是導致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水平低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PAS評分的影響因素線性分析
腹腔鏡根治術是目前臨床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手段,但術后恢復階段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患者術后心理適應性不佳[4],故找出影響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情況的相關因素臨床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120例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平均PAS評分為(128.57±13.49)分,經單因素和多元線性回歸顯示,無配偶、月收入≤3000元、術后造口是導致結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水平低的影響因素(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無配偶。結腸癌患者術后獨立性較低,生活自理能力較弱,需配偶及家人的照顧,而無配偶患者術后因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配偶的照顧、幫助,患者個體獨立性降低,承擔的自護壓力較大,且生活中無傾訴對象,內心承受較大壓力,導致心理社會適應性降低。②月收入≤3000元。結腸癌患者在腹腔鏡根治術后,還需進行放療、化療等輔助治療,增加患者經濟負擔,若患者月收入較少,承擔的治療經濟壓力更大,易產生愧疚、焦慮等消極情緒,而治療的經濟負擔越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越重,導致心理社會適應水平越低,影響術后機體康復[5]。③術后造口。術后腸造口患者認為造口會給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帶來不變,常需忍受造口滲漏、異位、無法自主排便等形象改變的問題,導致患者易產生自卑被歧視感,出現多種負面情緒[6-7],不愿意與朋友及社會接觸,進而降低其心理社會適應性。
綜上所述,結腸鏡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心理社會適應水平較低可能與其無配偶、月收入水平低、術后造口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