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興朝,陶鐵軍,婁乾星,劉榮欣,劉春舵,陳 航
(1.貴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貴陽 550025;2.貴州大學礦業學院,貴陽 550025;3.中海建筑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4.貴陽學院城鄉規劃與建筑工程學院,貴陽 550005)
鉆爆法具有高效經濟的優點,是我國隧道開挖的主要方法,在隧道鉆爆法施工中,超欠挖問題一直都是亟待解決卻始終沒有很好解決的技術難題。超欠挖不僅影響爆破質量,還會增加作業成本,降低施工進度,因此,探明隧道爆破超欠挖的根本原因,提出應對措施,對隧道高效安全經濟爆破具有重要意義。
超欠挖一直是隧道爆破的研究熱點,大量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諸多研究:郝廣偉等[1]基于蟠龍山隧道工程,開展了不同循環進尺大小的掘進爆破試驗,對比分析了不同循環進尺下隧道超挖值及圍巖成型效果。袁樹成[2]結合甘河隧道工程中特殊的水平薄層狀巖層易導致超欠挖的特征,提出了將信息化施工與新爆破技術相結合的“三組一新”控制超欠挖方法。張運良等[3]對周邊孔的外插角、裝藥參數、內移距離及裝藥結構等進行優化,減少了水平層狀圍巖光面爆破造成的超欠挖。楊玉銀等[4]提出從施工技術、爆破技術等方面減小超挖的方法,得出了控制單循環進尺可有效減少超挖的結論。王海亮等[5]提出的周邊孔采用“長短眼”布孔方式,克服了鋼拱架對周邊孔鉆鑿的限制,有效控制了超欠挖,同時降低了周邊孔的爆破振動。鄧顯平[6]提出“在影響隧道超欠挖的諸因素中,鉆孔精度和爆破技術對超欠挖的影響最大,分別為44. 2%和20. 3% ”。馮海暴等[7]以九瑞高速隧道建設為工程背景開展現場試驗,分析了影響超欠挖和造價耗費的主要因素,表明鉆孔偏差是造成超欠挖的主要原因。張運良等[8]以大林隧道為背景分析了影響光面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 總結了一套水平層狀圍巖光面爆破的施工技術。王承山[9]闡述了鉆爆法隧道開挖時超欠挖產生的原因, 提出了強化現場施工管理是減少超欠挖的根本措施。劉冬等[10]分析了影響隧道超欠挖產生的主要因素,并從提高周邊孔鉆孔精度和測量放線精度、加強現場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
上述研究對隧道爆破超欠挖的原因進行了詳細分析,提出了應對策略,成果頗豐,但似乎都停留在理論層面,鮮有對現場炮孔布設的實地測量,周邊孔實測傾斜角度對超欠挖影響規律以及影響機理未見相關報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以貴州省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白竹山隧道為工程依托,對現場爆破參數進行了數據采集,討論了當前爆破工藝下導致隧道超欠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應對措施,為現場爆破施工提供指導。
白竹山隧道為分離式特長隧道,右幅隧道長4 404 m,最大埋深323 m,左幅隧道長4 358 m,最大埋深318 m,隧道左右幅測設線間距為16~41 m。數據采集段為左幅隧道ZK19+984~ZK19+954區段,圍巖為中風化薄~中厚層狀凝灰質板巖,節理裂隙發育,巖體較破碎~較完整,呈鑲嵌碎裂結構,隧道自穩能力差,無支護時受震動易產生松動變形、擠壓破壞和坍塌及掉塊現象。本段巖體Kv=0.58,[BQ]=290,按Ⅳ級圍巖進行襯砌支護。
對現場爆破進行了9個循環的數據采集,超欠挖情況如表1所示,現場爆破基本都為超挖,基本無欠挖,超挖平均值在20 cm以上,最大超挖平均值為51.8 cm,最大超挖值為91.9 cm,遠超過規范[11]規定的最大允許超挖值150 mm,超挖嚴重,且每循環爆破由于超挖增加的混凝土成本約為2萬元,嚴重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迫切需要分析導致現場爆破超欠挖嚴重的原因,提出應對措施,改善爆破效果,降低超挖。

表1 超欠挖情況統計
鄧顯平[6]、馮海暴等[7]經過對隧道拱部超挖因素的分析,認為造成隧道爆破超挖的主要因素有6個,即裝藥量與鉆孔精度、孔網布設、施工管理、測量放線、地質變化以及其他因素,如圖2所示,其中裝藥量與鉆孔精度、爆破技術、施工管理分別占比44.2%、20.3%、17.7%,對隧道爆破超欠挖的影響最大,現對以上3因素對超欠挖的影響規律做進一步分析。

圖1 超欠挖影響因素統計分析[6]
根據9次數據采集資料,每循環所采用的爆破技術基本相同,現場爆破人員都是持證上崗,并有爆破專家對爆破人員進行培訓,且每循環上臺階爆破均為同一班工人開展,但超挖值卻有較大變化,說明孔網布設及施工管理不是導致白竹山隧道超挖嚴重的主要原因。
雖然每循環爆破均為同一班工人開展,但現場并未進行相應的測驗工作,如打孔位置、鉆孔角度以及單孔裝藥量等,本文在對現場進行的9次爆破參數采集中,均對上述參數進行了詳細采集。
對每個炮孔的裝藥量進行數據采集,如表2所示。每個炮孔的裝藥量都是固定的,但超挖值卻有較大變化,說明裝藥量不是導致白竹山隧道超挖嚴重的主要原因。

表2 炮孔裝藥量統計
以6~9次現場測試數據為例,對周邊孔孔口布設位置進行準確標定,將周邊孔孔口布設輪廓線與超欠挖輪廓線進行對比,如圖2所示?,F場技術人員在進行周邊孔鉆孔時,往往以上一循環初支混凝土表面為參照,初支混凝土表面的凹凸不平以及人工鉆孔時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周邊孔孔口位置布設不整齊,距離隧道輪廓線的距離不統一,同時周邊孔的間距不均勻。由圖2b)分析可知,周邊孔孔口位置不是影響白竹山隧道超欠挖的主要原因,然而,由h=a+tanθ(h為隧道超欠挖,a周邊孔開口位置,θ為周邊孔外斜角度)可知,周邊孔開口位置將影響周邊孔孔底分布位置。

圖2 周邊孔孔口布設輪廓線與超欠挖輪廓線
1)鉆孔角度對超欠挖的影響規律。對現場爆破工藝進行現場檢測時發現,由于受到開挖臺車結構構造、鉆孔設備以及技術人員作業空間的制約,使得周邊孔鉆孔時都會向外傾斜一定角度,當外斜角度過大,周邊孔爆破時將會對保留巖體產生類似楔形掏槽孔的作用效應,如圖3所示,保留巖體損傷嚴重。

圖3 周邊孔三維模型
鉆孔完成后,對每個周邊孔的角度進行準確測量,定義周邊孔的傾斜角度為90°與現場測量角度的差值,正值代表周邊孔外斜,負值代表周邊孔內斜。限于篇幅,此處僅對第7、8、9次現場測試數據進行分析,如圖4所示(注:個別炮孔為淺孔裝藥,未進行角度測量,導致周邊孔傾斜角度曲線不連續)。由圖可知,隨著周邊孔外斜角度的增大,超挖值逐漸增大,隨著周邊孔內斜角度的增大,超挖值逐漸減小,說明周邊孔的傾斜角度是影響白竹山隧道超欠挖的主要原因。

圖4 超欠挖與周邊孔傾斜角度關系
2)鉆孔角度導致超挖原因分析。現場圍巖為層狀板巖,節理裂隙發育,巖體較破碎,呈鑲嵌碎裂結構,隧道自穩能力差,在應力波與爆生氣體共同作用下,巖體易脫落,造成超挖。
粉碎區半徑可按下式進行計算[12]:
(1)
式中:R0為粉碎區半徑;rb為炮孔半徑;ρ0為炸藥密度;ρm為巖石密度;D為炸藥爆速;Cp為巖石縱波波速;K為不耦合裝藥系數。
選用2號巖石乳化炸藥進行計算,密度ρ0=1.24 g/cm3,爆速D=4 200 m/s,炮孔半徑rb=2.1 cm,依據式(1)進行粉碎區半徑計算,炮孔直徑為42 mm,藥卷直徑為32 mm,不耦合裝藥系數K=1.30,計算得出粉碎區半徑R0=2.02 cm。
裂隙區半徑可按下式進行計算[13]:
(2)
式中:RL為裂隙區半徑;σtd為巖石抗拉強度;D*為損傷因子;λ為側壓力系數,λ=μd/(1-μd),μd為巖石的動態泊松比,μd=0.8μ;α為應力波衰減系數,α=1-λ。

(3)
現場板巖的抗拉強度σtd=10.3 MPa,泊松比μ=0.22,可得A=5.16,α=1.78,不同不耦合裝藥系數條件下,裂隙區半徑RL與損傷因子D*關系如圖5所示。

圖5 裂隙區半徑RL與損傷因子D*關系
由圖5可知,不同不耦合裝藥系數條件下,裂隙區半徑RL與損傷因子D*關系的變化規律基本相同,隨著損傷因子的逐漸增加,裂隙區半徑逐漸增大,當損傷因子達到0.5時,裂隙區半徑達到極值,損傷因子繼續增加時,裂隙區半徑逐漸減小,這是由于隨著損傷因子的增大,巖石中的裂隙不斷增多,裂隙的發育消耗了應力波的大部分能量,因此裂隙區半徑會逐漸減小。本文現場爆破的不耦合裝藥系數K=1.30,取損傷因子D*=0.5,計算得出裂隙區半徑RL=78.93 cm。
分析周邊孔傾斜角度造成超欠挖的原因:由圖5可知,現場板巖爆破時產生的裂隙區半徑RL為78.93 cm,每個周邊孔爆破都將產生一個類似圓柱體的裂隙損傷區域,此裂隙損傷區域以周邊孔底部中心為圓心,半徑為裂隙區半徑RL,高為裝藥長度,如圖6所示。ZK19+984~ZK19+954數據采集區段,圍巖為中風化薄~中厚層狀凝灰質板巖,Rc=25 MPa,屬于較軟巖,Kv=0.58,[BQ]=290,節理裂隙發育,巖體較破碎~較完整,呈鑲嵌碎裂結構,隧道自穩能力差,無支護時受震動易產生松動變形、擠壓破壞和坍塌及掉塊現象。依據此區段板巖性質,輔助孔爆破為周邊孔爆破提供了臨空面,同時對周邊圍巖產生了“卸載”作用,裂隙的發育使本來破碎的板巖更加不穩定,周邊巖體在爆破振動作用、自重應力作用以及裂隙的分割作用下從保留巖體中脫落,形成超挖區域。

圖6 周邊孔爆破形成的裂隙損傷區域
由上述分析可知,周邊孔的布設對隧道超欠挖的影響較大,合理的周邊孔布設參數能夠較好的控制超欠挖。
1)周邊孔孔口布設在距離設計輪廓線15 cm位置,與輔助孔的間距控制在60 cm,周邊孔間距為50 cm,孔深控制在3.5 m,確保布孔整齊均勻。
2)為了控制超欠挖,同時便于鉆孔操作,在開挖臺車上安裝鉆孔定位裝置,使周邊孔控制在以3°的斜率向斷面外傾斜。
3)周邊孔采用不耦合裝藥和空氣間隔裝藥,裝藥量為4條/孔,確保炸藥爆炸時能量在巖體中均勻分布,如圖7所示。

圖7 周邊孔裝藥結構
爆破參數優化后,超挖厚度控制在15 cm以內,噴混超耗率控制在90%以內,超欠挖控制效果較好,如圖8所示。

圖8 參數優化后的爆破效果
1)周邊孔的外斜角度過大是造成白竹山隧道爆破超挖嚴重的主要原因,隨著周邊孔外斜角度的增大,超挖值逐漸增大,隨著周邊孔內斜角度的增大,超挖值逐漸減小,周邊孔孔口位置雖然對超欠挖的影響較小,但其開口位置將影響周邊孔孔底分布位置。
2)不耦合裝藥系數為1.30時,2號巖石乳化炸藥在板巖中爆破形成的粉碎區半徑為2.02 cm,裂隙區半徑為78.93 cm,周邊孔爆破時會形成一個類似圓柱體的裂隙損傷區域,周邊巖體在爆破振動作用、自重應力作用以及裂隙的分割作用下從保留巖體中脫落,周邊孔的外斜角度越大,超挖越嚴重。
3)白竹山隧道爆破降低超挖量的核心是嚴格控制周邊孔的外斜角度,將周邊孔孔口布設在距離設計輪廓線內15 cm位置,在開挖臺車上安裝鉆孔定位裝置,以≤3°的斜率向斷面外傾斜,能夠將超挖厚度控制在15 cm以內,爆破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