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 要 山西省是我國草原資源重點省份之一。近年來山西省草原保護修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草原生態系統整體仍較脆弱。作為山西省重要生態屏障的晉北草原地區,草原鼠害較為嚴重,受災草原面積占山西省的1/2左右,嚴重破壞了晉北地區草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并引發了草場退化、草原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為加快解決晉北草原鼠害問題,介紹了晉北地區草原分布情況、主要的草原害鼠類型,分析了不同害鼠的習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生態防治、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
關鍵詞 草原鼠害;防治技術;晉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S443;S81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63
晉北地區是山西省草原資源分布最廣泛的地區,占山西省草原面積的30%以上,對維護山西省區域生物多樣性和畜牧業穩定發展有重要作用。晉北草原地處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年降水量較少,屬于半干旱氣候,也是山西省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1-2]。晉北地區草原鼠害多發,受災面積占到山西省草原鼠害面積1/2以上。鼠害一旦發生,極易造成水土流失,部分破壞嚴重的草場恢復周期很長,整個草地生態系統都面臨較大威脅,鼠害嚴重的局部草場甚至可能出現寸草不生的現象,嚴重威脅山西省草原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制約著當地畜牧業發展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加強晉北地區鼠害研究,有利于深入開展草原鼠害防治,對晉北地區畜牧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有重要意義。
1 晉北草原概況
晉北地區,即山西省北部,從行政區劃上看,主要包含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3個地級市;從地理位置上看,地處黃土高原東北方,東經111°90′~114°15′,北緯38°30′~40°30′;整體海拔較高,在1 000~2 500 m;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其中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宜人。
晉北草原屬于全國五大草原區之一的蒙寧甘草原區,蒙寧甘草原區主要包括內蒙古、甘肅兩省(區)大部和寧夏全部,以及冀北、晉北和陜北的草原地區,面積約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30%。晉北草原面積約118.5萬hm2,主要類型包括山地草原類草地、山地草甸類草地、山地灌叢類草地和喜暖灌木草叢類草地。
2 晉北草原鼠害類型及分布
2.1 主要類型
草原鼠害是指棲息、采食、活動的草食性嚙齒動物對草原所造成的損害,為害動物包括屬于嚙齒目的各種鼠類和兔形目的鼠兔。鼠害一旦發生,將對當地草原生態環境和畜牧業造成嚴重危害。據有關資料統計,晉北地區活躍的鼠類有10余種,包括達烏爾黃鼠、中華鼢鼠、子午沙鼠、長爪沙鼠、黑線倉鼠、褐家鼠和小家鼠等[1]。
2.2 生活習性及分布情況
晉北地區形成鼠害的鼠種主要有中華鼢鼠、長爪沙鼠、達烏爾黃鼠和子午沙鼠4種,害鼠生活習性和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3 晉北草原鼠害成因及危害
3.1 鼠害成因
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人均畜產品消費量逐年遞增,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畜牧業發展。晉北地區作為山西省草原資源較為集中的地區,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也產生了草原資源過度開發的問題,牧區人口和牲畜數量增長過快給晉北草原生態承載力造成了極大壓力,很多草場出現了退化現象。而草場退化形成的稀疏植被環境是害鼠理想的棲息地,加劇了害鼠的繁殖,直接誘發鼠害[3]。而過量繁殖的害鼠對草場的啃食又進一步加劇了草場的沙化和荒漠化,草場退化和鼠害頻發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造成晉北草原鼠害頻發的根本原因是粗放的畜牧業發展方式對草原資源的無序、過度消耗所引起的草原生態系統失調。
3.2 主要危害
3.2.1 破壞晉北草原生態
晉北地區鼠害頻發嚴重破壞了當地草原生態,大量繁殖的害鼠將草場植被啃食殆盡,特別是長爪沙鼠和達烏爾黃鼠等鼠種喜食植被根系和草籽,導致草場生態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草場出現大面積的沙化和荒漠化。害鼠啃食和草場退化破壞了晉北草原植被的多樣性,并嚴重威脅其他食草動物的生存,給晉北草原生態帶來巨大破壞。
3.2.2 導致草原水土流失
根據對晉北草原鼠種的研究可知,大部分鼠種有打洞習性,一旦害鼠大量繁殖且鼠害持續時間較長,草場地下將產生數量龐大的鼠洞。大量的鼠洞嚴重削弱了草場的蓄水保墑能力,造成土壤中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加速了晉北草原的荒漠化、沙漠化進程。因此,鼠群大量繁殖和鼠洞的激增,是導致晉北地區草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2.3 造成疫病流行
鼠類攜帶著大量細菌和病毒,一旦鼠群急劇擴張形成鼠害,那么其攜帶的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廣泛傳播[4]。鼠類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次級消費群體,活動范圍十分廣泛,其傳播疫病的途徑主要是咬噬牲畜,嚴重時會造成牲畜的大面積死亡,給牧民帶來重大經濟損失。此外,鼠類咬噬人類也可能引發人類患病,從而引起鼠疫在人群中流行,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
3.2.4 威脅畜牧業發展
害鼠大量繁殖會對草場造成嚴重破壞,尤其是部分鼠種對牧草根系的啃食,將導致牧草死亡,使得鼠害嚴重區域的牧草喪失再生能力,導致食草動物失去水源和食物,造成其他物種種群數量的減少。同時,鼠害頻發所導致的疫病流行也會造成牲畜患病和大量死亡。因此,害鼠頻發嚴重威脅晉北地區草原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對當地畜牧業發展造成嚴重損害。
4 晉北草原鼠害防治技術要點
基于晉北地區害鼠種群特點和自然環境狀況,當前可采取的害鼠防治技術主要有生態防治、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4種。
4.1 生態防治
生態防治的核心是研究害鼠生活習性,通過對害鼠生存環境和食物來源的干預和控制,達到控制和減少害鼠種群數量的目的[5]。生態防治對各類害鼠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不受害鼠種類和地理條件限制,是晉北地區普遍采用的一種防治措施。
晉北地區鼠害生態防治主要措施是在害鼠活動的區域內進行圍欄和輪牧。1)對草場及時補播、淺耕翻和灌溉,恢復草場的自然生態調節能力,破壞害鼠的棲息場所,實現對害鼠種群密度的控制和降低。2)合理放牧,科學控制草原載畜量以避免出現草原資源過度消耗、草場出現大面積沙化和荒漠化問題。但是,生態防治措施并不能直接殺滅害鼠,通過對害鼠生活棲息環境和食物來源的干預而實現控制種群數量目的的防治辦法需要堅持較長的時間才能顯現效果。
4.2 機械防治
機械防治是利用機械捕鼠器械殺滅害鼠的措施,常見的機械防治器械有彈簧鼠夾、弓形鼠夾和捕鼠活套[6]。與生態防治相比,機械防治可實現對害鼠的直接滅殺,不受地形和季節限制,且不對人畜和自然環境產生危害,具有諸多優勢。但是,機械防治操作復雜,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治成本較高,不適合在鼠害大面積發生地區應用。在晉北地區,機械防治對中華鼢鼠等喜好打洞且長居地下的害鼠種群最為有效。機械防治的具體操作辦法是在害鼠經常出沒的洞道垂直布置捕鼠夾,以細土覆蓋捕鼠夾,再使用細鐵絲將捕鼠夾固定在鼠洞外的木樁上以防害鼠逃脫,最后用草皮掩蓋洞口完成偽裝。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核心是利用動植物及微生物與害鼠之間的關系實現控制害鼠種群數量的防治辦法。晉北地區害鼠的天敵主要分為鳥類和獸類兩大類,鳥類主要有草原雕、金雕、獵隼、鷂、游隼、蒼隼、老鷹及蒼鷹等,獸類主要有豹貓、沙狐、黃鼠狼和銀黑狐。
晉北地區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是在草場內架設鷹墩和鷹架進行人工招鷹。具體措施是使用石塊壘成直徑1.0 m、高度1.5 m左右的圓錐體鷹墩;選用長2.5 m
的6號鋼筋4根彎曲成Z形,再用6根裹筋捆扎成型并放入砼模具制成鷹架;除鷹架要豎起外,鷹墩和鷹架放置要求基本一致,應選擇害鼠頻發、植被稀疏且地表平坦、開闊處放置,不應放置在溝谷等地區。為防止鷹類不落架,鷹架放置位置還應遠離林地和其他遮蔽物。鷹架的設置不應過于密集或稀疏,一般其輻射范圍可控制在20 hm2左右,鷹架樹立時應深入土層0.5 m左右,以保證其穩固性。
4.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采用化學藥劑滅殺害鼠的防治方法。與其他防治措施相比,化學防治具有投入成本低、滅殺效果好和作用效果及時等優勢[7]。目前為止,化學防治是主要的害鼠防治手段之一。常用的化學藥劑分為胃毒劑和熏蒸劑兩大類,對各類害鼠都有較好的滅殺效果,尤其適用于長爪沙鼠和子午沙鼠等喜食草籽的鼠種。目前,晉北地區廣泛應用的化學藥劑是肉毒素類藥劑,采用肉毒素拌合毒餌對害鼠進行滅殺。經實驗驗證,選用引誘劑與D型肉毒素復合毒餌可有效滅鼠并減少對環境和其他牲畜的影響,具體做法如下:使用濃度0.10%的D型肉毒素和引誘劑混合配制燕麥毒餌,引誘劑可按照每1 kg毒餌配白糖7 g、食鹽7 g、菜籽油6 g、蔥末40 g制作;為避免牛羊等牲畜誤食,投放時應選擇淺洞投餌法;每次投撒劑量約5 g,投撒人員可根據當地鼠害情況靈活調整投撒量,但一般每1 hm2需投撒1.5~2.0 kg毒餌。
5 結語
草原鼠害防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鼠害防治的目的也不是完全消滅害鼠種群,作為草原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鼠群的存在對保持食物鏈平衡、維護草原生態和物種多樣性有一定作用。因此,本文認為鼠害防治的目的在于合理控制害鼠數量和密度,進而保持整個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在鼠害防治中,要注意避免持續采取單一手段,盡量綜合運用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生態防治等措施,在實現滅殺害鼠目的的同時減輕對人畜和草原自然生態環境的損害,更好地維系晉北地區草原的生態平衡。
參考文獻:
[1] 周恩芳,姜樹珍,張夏剛,等.山西靈丘縣草地鼠類群落劃分及多樣性研究[J].草原與草坪,2016,36(3):78-83.
[2] 洪軍,牟旭疆,林峻,等.我國天然草原鼠害分析及其防控[J].中國草地學報,2014,36(3):1-4.
[3] 楊樹晶,周俗,李俊,等.若爾蓋縣草原鼠害綜合防治成效與思考[J].草學,2019(6):84-86.
[4] 布仁代.草原鼠害防控技術探索[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11):69.
[5] 才旦卓瑪.草原鼠害的發生及其防控措施[J].廣東蠶業,2020,54(8):34-35.
[6] 韓偉.草原生態建設中的鼠害治理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8):219.
[7] 王立娟.草原生態建設中的鼠害治理技術探討[J].農家參謀,2021(12):137-138.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