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瀾


目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些國家經貿保護主義抬頭,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及俄烏戰爭等因素的疊加,世界范圍內經濟低迷,企業涉外經營的風險進一步加大,其中也包括了匯率風險。前些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工程企業已開始海外布局。筆者所在的公司因為業務發展的需要也于2013年開始在非洲贊比亞、肯尼亞等國家從事境外工程項目的實施,基于此本人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匯率風險的問題,想結合過往實際的工作經歷談談本人對境外工程項目匯率風險應對的看法。
本文圍繞三部分展開,第一部分為境外工程項目的財務特點和匯率風險概述,第二部分從中長期及短期分別提出境外工程項目的匯率風險應對,第三部分為結語。
一、境外工程項目的財務特點和匯率風險概述
境外工程項目一般具有如下特點:需要有融資的信貸支持、項目內容復雜廣泛、工程建設周期長、海外施工風險大。我國現階段承攬的境外工程項目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第三世界國家,資金緊缺財政緊張是這些國家普遍會遇到的現實情況。但與此同時,先修路后致富的發展理念又深入人心,一些國家也在積極推進所在國基礎建設的實施從而發展經濟,這就需要國與國之間的互利合作。能否帶資承包成為境外工程項目是否進展順利的關鍵問題,我國的政策性銀行如中國進出口行等也在為中資企業走出國門拓寬融資渠道,提升中資企業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中資企業在境外工程所在國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及本土化運作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升。由于項目的執行地在我國境外,圍繞工程發生的大宗材料采購、機械采購及租賃、人員雇傭及管理、社保稅費繳納等一系列經濟事項大多是以當地幣或美元進行收支,項目業主通常是所在國政府或組織,所以境外工程項目一般是以外幣的形式簽訂合同。從會計記賬角度,在我國,國內企業的會計核算一般用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在國外,外幣業務占據了境外工程項目經濟業務的大部分,因此一般是采用境外工程項目所在國家或地區的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由于境外工程工期一般較長,以及人民幣、當地幣甚至美金之間的折算及收付款時間不匹配,企業往往不得不面對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企業或是其他組織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如債權及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如短期負債及長期負債),因外匯匯率的波動(其中涉及諸多因素如所在國國際收支與外匯儲備、利率、通貨膨脹、政治局勢等)從而引起企業價值上漲或下降的可能。對很多國際工程承包商而言,其境外施工所在地主要集中在非洲、東南亞及南美等全球新興國家,這些國家的當地幣通常與美元掛鉤,由于國家的經濟實體體量有限,匯率圍繞著美元往往呈現波動的風險,由于外匯匯率波動很有可能引起應收資產和應付債務價值的變化從而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對匯率風險的應對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想從實務層面談談境外工程匯率風險的應對。
二、境外工程項目的匯率風險應對
通常在國際工程項目承包的執行前期,前期業主已對承包商開具各類付款保函、業主支付預付款、工程進度款(扣留質量保證金)做出基本安排。在工程項目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承包商有時需要以某種方式為項目融資,與此同時接受業主的延期付款,這期間承擔匯率風險也成為一般安排。更有甚者,比如說在BOT項目中,由于項目時間跨度長,實施過程中問題不斷,承包商承擔的匯率風險周期甚至長達十年以上。以往項目施工過程中具體看,承包商的采購活動中也不可避免涉及匯率風險。不論強勢抑或弱勢貨幣均存在給承包商帶來風險損失的可能性。在國際工程項目接近尾聲時,承包商還要用本幣進行項目結算。因此,本幣、外幣(可能有多種外幣)和時間這三個因素,都形成了外匯風險。基于此,應對外匯風險的措施十分有必要。
我們在如何應對匯率風險方面將有針對性地把匯率風險分為短期交易風險及中長期折算風險。需要對兩種類別的風險因策施計。
(一)針對中長期風險的應對措施:
1.將匯率風險簽在合同條款內,在主約上附一個價格調整條款,允許匯率在某一區域內無需調整,但若真正的匯率波動超過此限,則超過部分所引起的差額由合同雙方協商分攤。此舉防止出現“黑天鵝”現象。通常情況下,針對人民幣及美元幾年來的走勢,將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幅度鎖定在10%-12%以內則能較好地規避匯率所帶來的“黑天鵝”現象,防止出現大的損失,我們說匯率風險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盡可能減輕;如某工程合同專用條款里具體如下約定:某具體編號條款如下表述: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變化引起的合同價格調整——本合同對美元兌換人民幣的由于匯率變化引起的合同價格變化進行調整,調整的基數為合同簽約日當天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兌換人民幣的中間匯率為基準匯率。對美元的價格的調整,僅在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低于5.6:1時,對超出部分進行相應的調整。從合同端減輕匯兌風險尤為重要,尤其我們很多境外項目的實施所在國當地幣對美元的匯兌走勢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尤其明顯,會直接造成項目實施過程中采購成本及人工費用的巨大影響,從而影響境外項目的利潤水平;但實操層面,由于財務人員受專業局限,在境外工程前期往往很難從項目追蹤到合同簽訂都全程參與進去,有些合同甚至在外匯風險這塊從未提及調價因素,這無形會給合同帶來巨大隱患,一旦合同簽訂后續很多經濟活動只能被動暴露于匯率風險之下,因此在合同會簽環節,財務人員在早期合同簽訂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匯率風險,提出這方面的建議,做好事前控制的必要工作。
2.結合國內外資金蓄水池充裕情況,在對匯率走勢相對可靠的預期下,決定不同時間點的計量款是在國內接收還是在國外接收為宜(這塊需結合境外項目合同的具體簽訂內容做規劃),這一點針對工程企業在不同發展的階段尤為明顯。我們知道匯率的預測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很難說能夠完全預測準確,因此在具體實操過程中可以通過與多家銀行合作取得匯率的趨勢報告,這方面的報告可通過銀行國際業務部門處理外匯事宜的工作人員處取得,但不能完全相信一家,建議從當地比較權威的幾家銀行獲得信息進行甄選,我們可以進行匯總取均值的方式取得相對可測匯率。在對匯率的走勢有理性判斷時,境外工程企業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其境外工程所占企業年營業額的比重也大有不同,收入來源的幣種種類也進一步豐富,由于現代財務通常采取集中資金管理的方式,做好總體資金收支的規劃也顯得尤為重要,企業資金蓄水池本身的抗風險能力在不同階段風險系數也不一,強大的資金蓄水池本身可以減輕一定程度上的匯率風險,企業在自身資金蓄水池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與金融機構取得充分合作,利用套期工具等手段提前鎖定匯率,避免匯率的巨大波動。
3.參加外匯匯率風險保險,在前景情況比較復雜,對于匯率走勢、施工所在國通貨膨脹水平及利率不好評估判斷的情況下,企業追求較穩妥的財務政策,參加外匯匯率風險保險是個不錯的選擇。劉文霞主編的《國際匯兌操作》書中提到“外匯風險保險法”,西方很多國家都有外匯風險保險制度,這屬于進出口保險的一種。其通常操作模式為投保的企業向保險機構提供相關齊全的單據證明,按一定比例及時繳納保險費,當中也涉及保險機構需要對投保企業的貨幣匯率波動幅度的范圍給予明確。假設未來匯率波動在規定的幅度范圍內,那么保險機構對投保企業所遭受的匯率損失需要負責賠償,但假設匯率波動巨大,超出幅度范圍外,則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與此同時,如果匯率變動超過規定幅度而產生收益,這種情況下,收益歸保險公司所有。這樣從世界范圍看,企業確實可以通過買保險減少某些情況下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只不過這一解決辦法也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完美,絕不是一買保險匯率波動風險就消除了,因為這類保險也只是緩解和解決一部分風險,而且涉及各種條件限制。對中國和世界各國貿易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來說,大家在這一領域相互交流借鑒很有必要,有助于減少企業遭受的匯率波動損失,讓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投資和工程承包減少一些障礙,更加便利。但如果具體到一些欠發達地區而言,從實操層面則很難真正實現,因為當地的金融業不發達,很多國家的銀行還是處于銀行業的早期發展階段,銀行本身缺乏各類金融工具產品,因此往往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來抵御匯率風險。
(二)針對短期折算風險的應對措施:
1.合理安排國內支出及國外支出,國內支出主要涉及境內采購(如各類機械設備的采購),國外支出主要涉及境外建設,建設過程中涉及大量大宗材料的采購,所需支出的幣種不同,在國內我們采用人民幣進行支付,在國外往往以當地幣的形式支付,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為了推進項目的有效實施,但應該盡量減少高頻次的匯率交易環節從而減輕匯兌折算風險。從全球工程項目的承接情況來看,我國施工企業境外工程的經營區域主要集中在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及地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工業基礎建設薄弱,與此同時,由于缺乏發達的制造業,這些國家和地區物價較高,選擇性也較少。很多時候出于成本控制的需要,境外工程項目所需的工程物資和機械設備一般會從國內出口到項目地所在國家,這前期的項目成本支付幣種基本是人民幣。而在境外建設的過程中,如各種原材料、機械配件等的購買,往往支付的是當地幣種。這對財務人員及管理團隊提出較高的前瞻性要求,即在項目前期就合理規劃好資金的收與支計劃,正常一個項目在國內支出和國外支出的比例在實施過一兩個完整的國際工程后會有個經驗值,掌握這一經驗值對未來合理安排國內支出及國外支出意義重大,不僅可以為源頭上的收款所在國做出明智決策,也能盡可能減少交易折算風險。
2.增加當地幣收入,投產另一個類似“原材料供應商”的機構,減少短期折算風險,前提是該機構要有可觀的收入。這一點涉及更高層面上海外布局的思路。在海外施工工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由于施工所在國國家基礎的薄弱、制造業的缺少,原材料供應往往會成為阻礙項目施工進度的絆腳石。而如果中資企業在海外布局過程中,能一方面解決項目推進所需面對的材料供應不及時的窘境,一方面基于此開辟新的當地幣的收入來源,二者處理得當的情況下可以一舉兩得,雙管齊下,為公司海外布局的長遠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也會減輕或規避掉短期匯率風險,這種做法叫Multilateral Netting。對于國際工程的匯率風險,筆者也讀了不少中外國際工程的文獻資料,但實際成文還是多從實務可操作層面進行探究。不少外國文獻里提及的匯率風險規避手段主要涉及遠期交易合同套期Forward Exchange Contract Hedges和預先借支美金償還工程收款Borrowing in Dollars and Repaying with Project Receipts。這兩種方式更多停留在理論層面而非實務層面,因為兩種方法的前提都需要有較為明確的收款日期,以及精準的匯率走勢預測及考慮通貨膨脹水平等。在實操層面我們知道,工程行業的承包商一方面從業主方面的收款日期往往不是特別明確,并且在工程行業走出去當中的最大市場東南亞及非洲一帶的國際金融機構相對較少提供這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匯率的走勢往往涉及三種幣種,而影響匯率本身的因素是個綜合的因素,預測正確的對立面是錯誤,所以此兩種做法在實務層面可操作性不強,至少目前階段是。
結 語
最近這幾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境外工程項目的實施更加雪上加霜,充滿不確定性。普遍而言,很多項目的進展滯后,項目周期更長了,企業所承擔的各類風險也更加嚴峻。隨著越來越多中資企業在境外承接工程項目,市場競爭也越發激烈,承包商的預算利潤也進一步被壓縮。由于境外工程的建設周期一般要幾年,如果加上回收質保金的周期則期限更長。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匯率在幾年時間內波動10%的情況是十分常見的,而在一些落后國家,匯率的波動幅度則更加巨大,有時甚至浮動范圍超過100%。大多境外工程以外幣作為合同結算貨幣,因為涉及匯率的波動,完全有可能大幅度減少項目利潤甚至可能造成項目虧損。因此境外工程項目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值得所有中資單位加以重視,采取適當的措施規避一定的風險。
(作者單位:大成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