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文 陳作仁 柳麗霞 華俊鋒 張小輝唐昌貽
(浙江省遂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浙江 遂昌 323300)
掌葉覆盆子(Rubus chingii)是一種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木本水果植物,其植株的枝干上長有倒鉤刺[1],未成熟果實具有清熱解毒、壯陽補腎、滋陰補虛、活血散瘀、免疫祛病等功效[2-3]。由于掌葉覆盆子作為優質的藥食同源特色種類資源分布分散,自然狀態下產量極低,為此,科技人員在掌葉覆盆子豐產高產人工栽培方面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4-9],但在修剪環節中,對生長果實的側枝留養株數方面研究卻很少。為此,本研究以掌葉覆盆子為試材,開展每株主枝上的不同側枝個數留養,觀測掌葉覆盆子植株的冠徑、鮮果產量,通過對比分析,探索出掌葉覆盆子每株主枝上留養側枝的最佳個數,以期為掌葉覆盆子樹體培養提供理論依據及技術指導。
試驗地設在浙江省遂昌縣(28°35′~28°37′N,119°13′~119°15′E),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1℃,最高氣溫40.1℃,最低氣溫-9.7℃,年降水量1212.5 mm,大于10℃年積溫5273.3℃,年均無霜期223天,平均相對濕度79%,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基地位于該縣新路灣鎮新路灣村遂昌云露家庭農場,海拔320 m,紅壤土,土層深度40 cm,pH值5.3,土壤(0<土層厚≤40 cm)養分有機質29.29 g/kg,全氮1.9 g/kg,全磷1.9 g/kg,全鉀7.3 g/kg,水解性氮167.6 mg/kg,速效鉀77.9 mg/kg,有效磷3.8 mg/kg,2018年春季種植。
2.1 試驗材料
在遂昌云露家庭農場(土名大候口),2017年種植的密度為2 m×1.5 m的掌葉覆盆子基地中,從每叢留養的3~4個新株主枝中,選擇1株長勢良好、根徑粗度1.8~2 cm、摘心后高度在150 cm左右的掌葉覆盆子植株為供試材料。
2.2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根據潘彬榮[10]等研究,掌葉覆盆子單個主枝每年萌發新枝數1~16枝,平均為8.85枝。所以,本試驗在每株主枝上,設留養側枝6個(A)、7個(B)、8個(C)、9個(D)、10個(E)、11個(F)6種處理,每種處理5株,重復3次,共90株。連續試驗2年。
枝條處理:2020年和2021年,果實采摘結束后,對老枝進行清理,每叢留養2~4株長勢良好的新株,對多余的株叢進行清除,待主枝長到1.5~2.0 m高時,摘去頂芽,每年10月下旬,剪去主枝上側枝中的枯枝、病枝、弱枝,然后根據設計要求,均勻留養側枝。
2.3 數據采集
待留養的主枝上有3~5顆果實成熟時,開始測定單個果實重量、逐個主枝的產果數量和產量及主枝的冠徑生長量。在每個主枝上隨機選取1個側枝,采摘該側枝上的全部果實,進行果實重量和產果數量測定。該側枝的單果重量=果實總重量/總個數;該主枝的果實產量=側枝的產果量×側枝數,主枝的冠徑=南北冠徑+東西冠徑/2。量測樹體冠徑工具用300 cm的鋼卷尺;產量和單果重用USB充電家用電子秤稱重。分析方法采用DPS軟件LSD法進行多重比較及差異顯著性分析。
3.1 主枝冠徑生長量分析
掌葉覆盆子莖直立,每年春季由根部萌發新枝(主枝),每個主枝抽發側枝1~16個[10],待第2年春天開花結果,為研究在單株的主枝上側枝數量對主枝冠徑生長量影響,現將2年的試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表1)。

表1 主枝冠徑生長量分析
由表1可見,每個處理的主枝冠徑大小不同,不同側枝數量之間,處理D最高,達到134.37 cm;處理F最低,為131.05 cm,依次排序為處理D>C>B>A和處理E>F。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不同側枝數量之間,F值=0.168,P值=0.9686>0.05。這說明不同側枝數量對主枝冠徑大小沒有顯著影響(P值>0.05)。由此可見,在一個主枝上留養側枝數量不同,主枝冠徑大小也不同,留養9個側枝的主枝冠徑生長量最大,既不是留養6~8個側枝的,也不是留養10~11個側枝的,由于在一個主枝上留養6~11個側枝,對主枝冠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為此,在掌葉覆盆子的生產管理中,主枝上留養側枝個數可以控制在9個左右。
3.2 單果重量及每株產量分析
從掌葉覆盆子果實的單果重、株產果數及每株產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主枝上適宜留養多少個側枝。現將每個主枝留養不同側枝個數掌葉覆盆子的單果重、株產果數及每株產量2年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表2)可知,每個主枝留養7個側枝的平均單果重最高,達到4.09 g;第2是留養8個側枝的為4.03 g;第3是留養6個側枝的為3.87 g;第4是留養9個側枝的為3.86 g;第5是留養10個側枝的為3.63 g;最差的是留養11個側枝的為3.43 g。經單因素方差分析,6種處理間的平均單果重均達到極顯著差異。通過LSD法多重比較分析,平均單果重每個主枝留養7個側枝的與8個側枝的差異性達不到顯著水平,每個主枝留養7個側枝的與6個側枝、9個側枝、10個側枝及11個側枝之間的差異性均達到極顯著水平。由此可見,每個主枝留養7~8個側枝平均單果重量最高。

表2 單果重、株產果數及每株產量分析
從表2中單株產果個數看,處理D的單株產果個數最多,達199.47顆,最少的是處理A僅有101.87顆,兩者相差97.6顆,依次排序為處理D>E>C>F和處理B>A,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單株產果個數每個主枝留養9個側枝的與其他5個處理之間差異性均達到極顯著水平。由此可見,掌葉覆盆子的果實適宜在留養9個側枝的主枝上生長。
每個主枝留養不同數量側枝的單株產量以處理D最高670.76g,分別比處理C的667.51 g增加0.5%、處理E的634.03 g增加5.8%、處理F的517.67 g增加29.6%、處理B的458.56 g增加46.7%、處理A的394.58 g增加69.99%(表2);經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單株產量處理D與A、B、E和F之間均達到極顯著差異,與處理C沒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單株產量既不是留養側枝越少越高,也不是留養側枝越多越高,而是在每個主枝上留養8~9個側枝產量最高,為此,生產上在留養側枝時,建議每個主枝留養8~9個側枝。
4.1 經2 年試驗發現,不同留養側枝個數間主枝冠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相對高一點的是留養9個側枝的,為134.37 cm。生長較弱的是留養11個側枝的,為131.50 cm;平均單果重量留養7個側枝的最高,達到4.09 g,最差的是留養11個側枝的為3.43 g,達極顯著差異;單株產果個數留養9個側枝的最多,達199.47個,最少的是留養6個側枝的僅有101.87個,達極顯著差異;單株產量留養9個側枝的最高670.76 g,留養6個側枝的最低為394.58 g。由此可見,每個主枝留養9個側枝的不僅生長勢強,而且單株產果個數最多,單株產量最高,因此,在掌葉覆盆子的生產管理中,每個主枝上留養側枝個數可以控制在9個左右。
4.2 每個主枝上留養6~11個側枝之間的主枝冠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最大平均冠徑134.37 cm與最小平均冠徑131.50 cm,僅相差2.87 cm。究其原因,試驗材料掌葉覆盆子的主枝粗細和主稈高低基本上是一致的,為此,所萌發的側枝長度也就差不多。其次,留養6個和11個側枝的主枝冠徑為132.97 cm和131.50 cm,比留養9個側枝的134.37 cm分別少了1.40 cm和2.87 cm,主枝冠徑既不是留養側枝個數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這可能與掌葉覆盆子的樹種有關,由于掌葉覆盆子屬于多年生落葉小灌木[11],所以,側枝長度不會隨環境條件變化生長越來越長。
從每個主枝上留養6個側枝與每個主枝上留養9個側枝的單株產量看,隨著側枝數量增加,單株產量也會隨之增加,但每個主枝上留養的側枝個數>9個時,單株產量卻隨著側枝數量增加而減少。分析原因,首先可能是枝條過密,造成內膛不通透,從而阻礙樹體結構合理的分配和降低了光照利用率[12]所致;其次可能與養分供給有關,由于側枝數量增加,相互遮擋陽光,造成光合作用制造的養分減少,還有側枝之間相互爭陽光、爭養分,造成養分供應不足,影響單株產量。
根據修剪可以控制側枝個數,改善光照條件,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實現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15]的目標。由此可見,掌葉覆盆子也不能例外,修剪也是種植中的一項重要管理技術,是決定掌葉覆盆子生長走勢、產品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13],為此,建議在掌葉覆盆子栽培修剪時,每個主枝留養側枝個數9個左右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