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林
(甘肅省莊浪縣水務局,甘肅 莊浪 744699)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飲水安全的重要性。水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核心資源,只有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才能在保證人們生命健康的同時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需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提高農村飲水質量和農民的生活質量。雖然農村建設了集中式供水工程,但規模較小,多由農民直接管理,管理水平相對專業人員來說較落后[1-3]。
近年來,隨著科學文化的普及,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飲水安全的重要性,城市的飲水安全管理系統較完善,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很多水利設施依然沒有普及到部分農村地區。雖然近幾年政府部門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但我國農村人口基數較大,部分農村地區居民的日常飲用水依然是井水。部分農村地區雖然接通了自來水,但受當地條件的限制,自來水凈化消毒措施落后,無法保障衛生條件,水質達不到飲用水質量標準。水利設施發展緩慢是當前農村飲水安全面臨的最大問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4-6]。
農村地區的年輕人一般都會外出打工,留守人員年齡較大,文化知識有限,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存在將垃圾扔到河里、隨意在河邊放牧、將生活廢水直接排進河里等現象,導致水資源被污染,加之缺乏凈化消毒措施,飲水質量難以達標。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進行殺蟲打藥時,殺蟲劑通過雨水滲透到地下,對地下水資源造成了污染。農民長期直接飲用被污染的水,會引發皮膚病、癌癥等疾病。
科學系統的飲水管理體系是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前提,但目前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首先,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才外流現象嚴重,供水管理系統只能交給當地村民管理,而當地村民缺乏專業的管理能力和安全用水意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保障飲水安全屬于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管理人員緊缺是農村飲水安全管理體系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農村地區將保障飲水安全的重心放在了建設水利設施方面,卻忽略了后期的管理工作。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離不開日常的管理維護,缺乏日常的管理維護,就無法保障農村人畜飲水安全[7-8]。
飲用水水源地是農村人畜安全用水的源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是確保農村人畜安全用水的第一道防線,水利管理部門須在飲用水水源地設置標示牌,引導人們自覺保護水源。但目前部分水源地沒有設置水源標志牌,部分水源地雖設置了標志牌,但沒有引起村民的足夠重視,有的村民在水源附近進行漁業養殖,有的村民在水源地附近引水灌渠,有的村民在水源地洗衣服,嚴重影響了水源質量,造成了水源污染。水利管理部門要加強水源地管理,禁止村民在水源地附近從事養殖業、游泳或其他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動。
部分農村地區雖然開發了飲用水水源地,但沒有制定水源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也缺乏具體措施引導村民對水源地進行保護,大部分村民對污染水源的行為置之不理,農村人畜飲水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
為了有效保障農村飲水安全,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接通各村的自來水供水系統。開發農村飲用水水源的過程中,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現場勘察,科學合理地規劃與布局農村飲水工程,在大幅度減少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成本的同時,提高農村飲用水安全水平。同時,要重視農村自來水凈化消毒,構建完整的自來水凈化消毒系統,確保農村人畜飲水水質達到飲用水水質標準,保障農村居民的生命健康,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建立健全科學的農村飲水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農村飲水安全水平的前提,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在現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計。
首先,要提高農村水利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加大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崗位培訓,使其在培訓過程中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水利工作者的使命感與職業自豪感,從而激發工作熱情,更好地開展農村人畜飲水管理工作。同時,可通過培訓引導當地農民進行水利設施管理。可通過完善競爭機制和獎懲機制,提高村民參與飲水工程管理的積極性。
其次,將飲水工程日常管理納入農村飲水質量管理體系,嚴格落實日常管理工作,并與相關工作人員簽署目標責任書。目標責任書可明確工作責任,有利于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工作人員身上,可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從而在日常工作中時刻保持著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最后,要合理調度人力資源,定期分配技術人員到農村地區進行水質勘察,并做好勘察報告,及時上報并在最短的時間內處理勘察過程中發現的飲用水污染問題,避免污水影響村民的身心健康,切實保障農村飲水水質能夠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促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快速發展[9-11]。
農村地區的水資源污染嚴重是當前影響農村飲水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水資源保護的相關知識。可利用微信、短信、微博及電視臺等進行大力宣傳,使居民認識到自身的一些行為對水資源造成的危害,增強村民的責任意識與管護意識,切實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也可召開村民大會,面對面向村民宣傳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引導村民積極地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讓村民輪流監管水源地,并給予優秀管理者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激發村民保護水資源的積極性。同時,要發揮環保部門及相關管理部門的職能,減少污染源。如要求農村周邊的企業應用污水處理技術,提高污水排放標準,嚴格管理污水排放途徑,從而實現對水源地的保護[12]。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優化了一些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傳統的農村飲用水管理模式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還無法保證相關數據的準確性。因此,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可大力應用信息化技術,對農村飲水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確保農村飲水安全[13]。
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存在的問題,科學制定保障措施。應在農村進行一次飲水普查工作,并據此編制農村飲水規劃。同時,根據農村人畜飲水普查情況,對于不符合安全飲水的水源及時停止供水,并尋找合適的水源將其代替。科學選擇水源地、供水方式及最優供水路線,優先解決對村民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的飲水安全問題[14]。
農村自來水工程建設前,應對當地的地形地貌及村民居住點進行普查,在鄉(鎮)所在地或按照地貌單元建設農村自來水工程,或在村民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小型的集中供水網絡。在政府的引導、扶持及群眾的參與、支持下,建立農村自來水供水管網體系,促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健康發展。
確保農村飲水安全的關鍵就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許多領導干部覺得農村地區較偏遠,生活條件較差,不愿在農村地區服務。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加強領導,將工作落實到位,工程建設進展快、效果好。農村飲水安全監管是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重中之重,應建立月報制度,按月將農村用水存在的問題進行上報。
提高農村飲水質量是推動農村地區發展的前提,當前農村飲水安全主要面臨著水利設施發展緩慢、飲用水源污染嚴重、缺乏科學系統的管理體系及水源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問題,相關部門應針對這些問題,合理制定保障機制,統籌水資源管理與規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水資源監測體系,從而有效提升農村飲水質量,保障農村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