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11月28日文章,原題:與員工相比,網約車司機和外賣騎手終于獲得相對平等的地位 新加坡政府11月23日接受平臺人員咨詢委員會提出的建議,這將對不斷增長的平臺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有關工傷賠償等新政策,將改變平臺工作的風險與回報狀況,從而重塑零工勞動力相關的激勵機制。
目前,新加坡平臺人員超過7.3萬人,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改變了我們的飲食、購物和出行方式。在新加坡,上述委員會建議平臺人員不應被歸類為員工,但承認平臺公司對他們負有相應義務。
如果這些建議全面實施,平臺人員將在一些方面獲得與員工平等的地位。這些建議解決了長期以來平臺人員的諸多擔憂。例如,若在工作過程中受傷,平臺人員將按照《工傷賠償法案》規定的范圍和程度獲得賠償。對許多零工工作者來說,與他們目前能獲得的賠償相比,這將有顯著提升。同樣重要的是,建議要求平臺公司和平臺人員的中央公積金繳納率分別與雇主和員工的繳納率保持一致。
平臺人員從事此類工作的愿望和動機不盡相同,他們所處的人生階段和個人經渺犬況影響了他們的選擇。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今年早些時候對外賣騎手開展的一項調查發現,約半數受訪者希望強制繳納中央公積金,而另一部分人則不希望這么做。采用差異化的方法來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似乎是明智之舉。
盡管更多的保護聽起來是積極的發展勢頭,但實際效果還得取決于這些變化是否能使零工工作變得更具吸引力。這也將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平臺將把一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服務成本還將取決于工人供應,工人較少可能會推高價格,而更多工人將有助于保持價格穩定?,F實的經濟情況是,如果我們希望繼續享受網約車和外賣等平臺服務,就不能讓成本高到整個系統無法承受。平臺人員咨詢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各項調查表明,平臺用戶“普遍愿意”為平臺服務“支付稍高費用”,以加強對平臺人員的保護。
鑒于網購和人口老齡化等趨勢,新加坡存在對網約車和夕陵等平臺服務的更多需求。因此,規范平臺工作對不斷增長的平臺人員至關重要。每個工人都應該受到重視,每一份工作都有尊嚴可言。▲(作者特倫斯?何,丁玎譯)
環球時報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