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燕 王 磊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農業低碳生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內在需要。近年來,河南省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在平頂山市農業生產過程中,依舊存在化肥、農藥、農膜、農用機械過度使用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大量消耗現象。這種高碳排放的農業生產模式造成了平頂山市土地資源嚴重破壞、環境不斷惡化、碳排放量持續增長等諸多問題。對此,平頂山市需要加強農業碳排放研究,普及節能減排知識,促進低碳農業發展,更好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糧食安全水平。
平頂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共有4個市轄縣、4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區內耕地面積31.68萬hm2,其中基本農田面積27.03萬hm2。平頂山市西高東低,中間是丘陵地帶,位于淮河上游,域內河流眾多;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2020年,平頂山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393.19億元,是2010年的1.92倍,其中農業產值200.20億元;農作物播種面積55.155萬hm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4.448萬hm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0.707萬hm2;糧食總產量234.456 8萬t,比2010年增長2.09%,平頂山市各縣(市、區)的主要糧食作物產量都呈上升趨勢[1]。
目前,學術界沒有統一的碳排放測算方法。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匯總相關研究成果,結合研究區域的特點,此研究采用碳轉化系數法進行碳排放測算。
農業廣義上包括農林牧漁業,統計中的農業指種植業,該研究中的農業數據指種植業數據。種植業相關數據、農用物資消耗量均來自2011—2021年《平頂山市統計年鑒》和《平頂山市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統計公報》。
農業相關的碳排放源比較復雜。參考相關文獻,匯總學者的研究成果,農業碳排放源如表1所示。結合平頂山市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的碳排放源有農用化肥、農用膜、農藥、柴油、農業灌溉和土地翻耕。
表1 農業碳排放源
借鑒田云等[5]的研究,農業碳排放量和農業碳排放強度計算公式為
式(1)(2)(3)中:Ci表示i類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單位為萬t;C表示農業碳排放總量,單位為萬t;Ei表示i類農用物資的投入量,單位為萬t;Bi表示i類農用物資的碳排放系數;Cg表示碳排放強度,單位為萬t/億元;G表示農業總值,單位為億元。碳排放系數如表2所示。
表2 碳排放系數
2010—2020年,平頂山市農業碳排放量測算結果如表3所示,農業總值及農業碳排放強度如表4所示。2010—2020年,平頂山市碳排放總量及不同農用物資的碳排放量變化較為平穩,農業碳排放量前期緩慢上升,2015年達到峰值,而后逐年下降;不同農用物資產生的碳排放量存在明顯差異,農業碳排放強度呈逐年下降趨勢,且變化較為平穩。
表3 2010—2020年平頂山市農業碳排放量 萬t
表4 2010—2020年平頂山市農業產值及農業碳排放強度
2010—2020年平頂山市農業碳排放總量及其環比增長率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平頂山市農業碳排放總量變化平穩,略有下降,環比增長率呈波動下降的特征。2013年,平頂山市農業碳排放總量環比增長率達到了峰值,為2.39%;之后,環比增長率開始逐步下降,2015年后向負方向發展;2019年環比增長率達到谷值,為-4.17%。
農業碳排放強度能比較直觀地反映農業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如圖2所示,2010—2020年平頂山市農業碳排放強度遞減,農業產值遞增。這表明隨著經濟發展、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資源利用率有所提高,農用物資消耗量不斷減少,有利于低碳農業發展。
2010—2020年,平頂山市農業碳排放結構總體相對穩定,但其變化存在差異。其中,農用化肥產生的碳排放量占總碳排放量的比重最大(超過70%),農業灌溉產生的碳排放量占總碳排放量的比重次之,柴油第三,土地翻耕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最少。由于化肥的碳排放量與其他農用物資的碳排放量差值太大,因此,單獨列出農用化肥產生的碳排放量,如圖3所示。2010—2014年,平頂山市農用化肥產生的碳排放量逐年上升;2014—2016年較為穩定,以后明顯下降。如圖4所示,2010—2011年平頂山市農業灌溉產生的碳排放量有所上升,2011—2013年呈下降趨勢,2013年達到最低值,2013—2020年開始逐年上升;其他排放源的變化不明顯,其中柴油產生的碳排放量每年都保持在3萬t以上,2015年后開始呈下降趨勢;2010—2013年農用薄膜產生的碳排放量突破2萬t,但2014年后開始呈波動下降趨勢;2010—2015年農藥產生的碳排放量呈波動上升趨勢,2015年后逐年下降,2012年首次突破2萬t并連續5 a在2萬t以上;土地翻耕產生的碳排放量較小,但2014年后其碳排放量占農業碳排放總量的比重呈現緩慢上升趨勢,因此,土地翻耕產生的碳排放量不在低碳農業生產中容忽視。
在農業發展中,平頂山市需要根據農業碳排放的主導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減排措施,在保證農作物產量不減少的前提下,適度減少化肥使用量,多施有機肥。另外,為減少農業碳排放量,平頂山市應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減少種植高消耗、化學品投入量大的農作物,加強種植高產、高抗農作物;提升農業現代化技術水平,采用低碳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大力推進現代新型農業發展,多發展低碳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加強全民的低碳意識教育,樹立低碳經濟意識,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