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鎖榮 , 劉凱磊 , 康紹鵬 , 陳國炎
(江蘇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華盛頓協議》于1989年由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6個國家的民間工程專業團體發起和簽署,該協議主要針對國際上本科工程學歷資格互認,確認由簽約成員認證的工程學歷基本相同[1]。2016年,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我國工程教育質量標準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同時,對我國的工程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 Centering)、成果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持續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三個理念,簡稱為“OBE理念”?!癘BE理念”強調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將成果作為導向,最終對所有的培養環節進行持續改進[3]。
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使高校的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方案規范化,彰顯各高校的辦學特色,提升專業高等工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自從“OBE理念”引入我國以來,許多高校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教學質量評價、師資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4-10]。
近年來,江蘇理工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根據“OBE理念”,積極地進行了課程改革與探索,以機械類專業核心課“機械裝備設計”為例,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與達成情況評價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使學生能夠解決機械工程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初步具備一定的機械裝備設計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今后從事本專業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機械裝備設計”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緊跟國家發展戰略步伐,面向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該課程是學生在完成學科基礎課的基礎之上,以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成套設備、智能儀器儀表、關鍵基礎零部件等高端裝備為設計對象,采用先進設計方法,使用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進行機械結構設計、運動仿真和有限元分析等,從而培養學生文獻查閱、問題分析、機械設計、強度校核等方面的能力,為后續畢業設計及今后從事本專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機械裝備設計”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的支撐課程,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用于支撐畢業要求中的4個指標點,分別為畢業要求1(工程知識)的指標點1-4、畢業要求2(問題分析)的指標點2-4、畢業要求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的指標點3-3和畢業要求10(溝通)中的指標點10-1。
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區域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等,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采用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主要從專業培養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科學技術發展需求、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學校定位與發展吻合度、學生和家長期望等方面進行了培養目標的合理性評價,最終確定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結合“可衡量”“支撐”“覆蓋”等原則,制定了12條畢業要求,將12條畢業要求分解成33個可落實、可評價的畢業要求指標點,每個指標點由3~5門課程支撐,根據“一一對應”原則,由畢業要求指標點確定每門課的課程目標。
“機械裝備設計”的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該課程有4個課程目標,分別與畢業要求4個指標點對應,當課程目標達成時,則可支撐畢業要求的相應指標點。根據表1的4個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具體內容,確定本課程的課程目標,具體課程目標如下。

表1 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
課程目標1:了解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成套設備、智能儀器儀表、關鍵基礎零部件等高端裝備的作用、分類、組成和特點,掌握機床、自動化設備、智能儀器儀表等設計方法和步驟,并能夠將專業知識和數學模型方法用于機械裝備的設計與改進。
課程目標2:能根據具體工況需求,確定機械驅動方式,選用相關機械零部件,查找相關文獻,分析各個工作機構,并計算相關參數,獲得機械裝備設計的影響因素,從而完成機械裝備零部件設計。
課程目標3:能夠針對機械裝備設計過程中的復雜工程問題,完成具體解決方案,并能用圖紙、報告等形式呈現設計成果,而且在設計過程中,能夠采用現代工具進行計算、仿真、模擬等,并且體現創新的意識。
課程目標4:能闡述機械裝備設計原理、方法等,就相關專業問題,通過口頭、文稿、圖表等方式,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回應質疑。
基于“OBE理念”圍繞著本課程的4個課程目標選定了相應的教學內容,共包括5部分內容,分別為:(一)緒論,主要內容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成套設備、智能儀器儀表、關鍵基礎零部件等高端裝備的作用、分類、組成和特點;(二)機械裝備設計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機床、自動化設備、智能儀器儀表等的設計方法和步驟;(三)機械裝備零部件設計,主要內容包括驅動系統零部件設計、傳動系統零部件設計、執行機構零部件設計等;(四)機械裝備有限元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材料特性、網格劃分、邊界條件、后處理等;(五)典型機械裝備實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機床夾具設計、自動化生產線設計、智能儀器儀表設計等。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將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進行對應,如表2所示。

表2 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的對應關系
課程目標1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工程知識能力,因此,與(一)和(二)章節內容對應;課程目標2是培養學生對機械裝備進行問題分析的能力,主要為(三)和(五)章節的內容;課程目標3是培養學生機械裝備設計、開發能力,并且能夠用現代工具進行模擬、仿真等,主要為(四)和(五)章節的內容;課程目標4是培養學生溝通與交流能力,主要涉及(三)、(四)和(五)章節的內容。
根據教學內容,采用課堂講授、小組討論、翻轉課堂、項目教學、現場答辯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對應關系如表3所示。

表3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對應關系
教學內容中的(一)和(二)屬于概括性、總結性的知識內容和理論性較強的設計方法內容,所以采用課堂教授為主、小組討論為輔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三)和(四)屬于具體的機械裝備設計、有限元分析方面的內容,采用課堂講授為主,在課堂中穿插小組討論,在零部件設計、網格劃分等章節內容方面,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五)典型機械裝備實例設計是整個課程內容的總結,通過課堂講授一個完整的機械裝備實例的設計流程、步驟、方法等,然后,通過項目教學、現場答辯的方式讓學生完成一個具體的工程實踐項目,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1)課堂講授:針對課堂講授的知識內容,要求講課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講解,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進行有機結合,突出工程應用的重要性。
2)小組討論:在課堂講授、翻轉課堂、項目教學等過程中,均可穿插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以3人左右為一組進行討論,通過小組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3)翻轉課堂:針對具體章節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后時間通過網絡講座、慕課視頻、電子課件、教材等方式自主學習,在課堂上通過學生講解、課上交流、實踐活動等方式完成相關章節的學習。
4)項目教學:針對“典型機械裝備實例設計”章節,把學生分為3~5人一組,每組負責完成一個機械裝備設計類題目,設置組長1名、組員若干名,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協調組織、總體設計等工作,組員負責完成具體設計、有限元分析、運動仿真等工作。
5)現場答辯:采用PPT匯報的方式對項目教學的成果進行驗收,每組選派1名同學進行項目匯報,包括項目背景、技術要求、總體設計、零部件設計、有限元分析等,2~3名講課教師組成答辯小組進行現場答辯,并給出現場答辯成績。
本課程共有4個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設計課程考核環節,課程目標與課程考核環節的對應關系,如表4所示。課程目標1主要是了解高端裝備的作用、分類、組成和特點,以及掌握機械裝備設計方法和步驟,因此,采用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實驗考核、期末考試四個考核環節進行考核。課程目標2主要是根據具體工況需求,查找相關文獻,分析并計算相關參數,從而完成機械裝備零部件設計,因此,仍然采用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實驗考核、期末考試四個考核環節進行考核。課程目標3主要是采用現代工具進行計算、仿真、模擬等,完成機械裝備設計,并能用圖紙、報告等形式呈現設計成果,因此,針對此課程目標,主要采用仿真報告、工程圖紙、設計資料等方式進行考核。課程目標4主要是闡述機械裝備設計原理、方法等,通過口頭、文稿、圖表等方式,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回應質疑,因此,針對此課程目標,主要采用現場答辯進行考核。

表4 課程目標與課程考核環節的對應關系
本課程考核分別采用了過程考核、項目考核、實驗考核和期末考試進行考核,成績占比分別為15%、30%、15%和40%。其中,過程考核分為平時作業和課堂表現,比例分別為10%和5%;項目考核分為報告圖紙和現場答辯,比例分別為15%和15%。
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主要是按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和課程目標4的達成度計算,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根據“機械裝備設計”課程最近一次考核成績,計算可知,課程目標1的平時作業平均得分為4.15、課堂表現的平均得分為1.63、實驗考核平均得分為4.02、期末考試的平均得分為16.38,經過計算可得:

根據同樣的計算方法可得,課程目標2達成度為0.825、課程目標3達成度為0.733、課程目標4的達成度為0.852。通過分析課程目標達成度可知,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主要考核的是機械裝備設計的知識掌握情況,相對較好;課程目標3的達成度最低,為0.733,主要原因是學生所提交的報告、圖紙、模擬仿真結果等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且規范性方面有所不足,所以導致該課程目標達成度較低;課程目標4的達成度最高,說明學生對現場答辯比較認真,答辯效果較好。
由于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和課程目標4的達成度均在0.8以上,達成情況較好,課程目標3的達成度低于0.75。因此,在下一輪的教學中,應當在項目教學過程中,針對錯誤較多、規范性較差的小組,根據具體問題,開展針對性指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機械裝備設計”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具有強支撐作用。課題組根據該課程對應的畢業要求指標點,確定了四個課程目標,圍繞著課程目標,選定了五部分教學內容,并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最后,分別采用了過程考核、項目考核、實驗考核和期末考試四種方式對各個課程目標進行了針對性考核。從最終教學效果來看,在項目考核環節,由于學生缺乏實際工程經驗,在報告、圖紙、模擬仿真結果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課程目標3達成度較低,與實際教學情況相符,因此,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較好地反映了實際教學效果,可以在下一輪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