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81歲的退休教師王廣杰憑借“一能聽懂,二用得著,三不落后”的教學原則,在網(wǎng)上“火”出了圈。每天1個半小時的物理云課堂,引來數(shù)十萬網(wǎng)友追更。這位與時俱進的老教師,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把電流比作水流,把電壓比作水壓,再把電阻比作河床里阻礙水流動的砂石,“無形的電”瞬間變成“看得見的水”。他的課深入淺出、清晰明了,使科學知識不再枯燥晦澀,引發(fā)了許多網(wǎng)友的興趣。
王光杰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備課,把直播需要用到的演示圖畫到小黑板上,琢磨教學方法。每晚7點半,王廣杰總是準時出現(xiàn)在直播間,1個半小時的時間,他把發(fā)光二極管的構造及應用講解給上千名網(wǎng)友。短視頻里的他頭發(fā)花白,身后的板書工工整整,演示的圖干凈利落。
從視頻剪輯到發(fā)布,他一點一滴學起,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只是快樂,還很幸福”。雖然年事已高,但他還是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內容,對板書內容嚴格要求,“線下課堂直接可以去車間演示,直播缺乏這種實踐環(huán)節(jié),所以講解時,畫圖要細致、精確一些”。
素材解讀
1.用心與真誠。站了一輩子講臺的老教師搞起了網(wǎng)絡直播,讓人眼前一亮。不過,雖是新舞臺,但王廣杰那份用心與真誠,才是“流量密碼”。每次直播前,王老師都認真?zhèn)湔n;直播時,他板書端正漂亮,遇到不容易理解的地方,還傳授網(wǎng)友解題竅門。
2.正向價值。從同濟大學“科學姥姥”打破科普圍墻,到新東方“雙語帶貨”上演花式跨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特色鮮明的知識型主播集體出圈。在娛樂、消費內容鋪天蓋地的直播圈里,這些知識主播不僅成為一股清流,也讓人們看到了直播新的可能。科學知識的理性氣息凈化、豐富了網(wǎng)絡直播生態(tài),也讓直播間的調性煥然一新。
3.知識普惠。互聯(lián)網(wǎng)是科學進步的產(chǎn)物,從誕生伊始就帶有促進連接、消除鴻溝的使命。而“知識+直播”無疑進一步降低了獲取知識的門檻,豐富了傳播知識的方式。傳播也不再只是“我說你聽”,技術加持讓臺上臺下的互動性更強。可以說,知識類直播的走紅,對應的正是人們對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普惠”的期待。
適用話題
熱愛與興趣、知識與理性、科普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