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菲
(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眾所周知,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健康已經是人們迫切關注的問題。全民健身是當今中國民眾追求的健康方式。全民健身既能反映一國整體的力量,又能使國民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推行全民健身是中國發展的一項重大策略,與每一個中國人都密切相關,全民健身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體育,很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參與身體訓練,比如,瑜伽、跳減肥操、慢跑等。目前,中國民眾的體育公共衛生服務系統還不夠健全。因此,中國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革與發展全民健身策略,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理念,構建全民健身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使人們積極鍛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積極投身于生活和工作之中。
全民健身是一項集體體育項目。全民健身的目標非常廣泛,包括中國的全體民眾,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改善人們的體質,增強人們的免疫力,降低患病幾率。全民健身的最大效果,就是增強人們的體質,增強人們的韌帶,協調肌肉的耐力,舒展四肢關節,增強人們對身體的掌控力,達到全民健身的目標。雖然全民健身的目標是中國所有民眾,但其主要目標是青少年和兒童。這是因為青少年和兒童的身體抵抗力比較差,很容易被外來的細菌感染,但是在青春期,適當的鍛煉可以改善其體質。而成人的免疫系統則是完全成熟的,很難進行有效的調節。所以,作為一種集體性的體育項目,全民健身更注重青少年體質的提升,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才能在成人后保持良好的體質。全民健身會在一年里舉辦兩次健身活動,每年都會進行不同的健身鍛煉,并且每年都會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檢查,以便對第二年的健身計劃進行有效的調整。全民健身活動開展至今已有十多年。通過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可以有效地了解全國民眾的體質狀況,有效地促進國民體質的提升。這個項目對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中國公民要積極參加全民健身活動,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
發展大眾體育,提倡全民健身,必須遵循和諧發展的原則,即正確處理好和諧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從一定意義上說,發展體育將有助于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體育是衡量一個民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體育產業也被列入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要堅持和諧發展的方針,必須強化工業發展的觀念,大力發展無形資產,發展體育資源,強化體育活動,發展優勢項目,促進體育協調發展,促進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正確對待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之間的關系。大力推進體育事業的發展,既要重視全民健身,又要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十二五”期間,國家體育工作的重點是大眾體育。可以說,大眾體育的建設,要求將體育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改善人民的生活和體質,使其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所以,要大力發展體育,要聽取人民的意見,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需要,發展各種體育活動,使全民健身活動百花齊放。
正確處理好市場經營與政府之間的關系。首先是將管理和辦理分開,將不歸屬事業單位的職能工作歸還給社會團體、經營公司、中介機構等部門管理,并探索新的運作機制;其次是把重點放在體育管理和公共服務上,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能。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著力加強政府的公共體育服務功能,力爭將所有的體育經費都列入財政預算,把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建設列入民生工程,推動全民健身服務均等化。
體育運動是達到健身目的的一種主要方式。適當的鍛煉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鍛煉有助于提高呼吸機能,促進骨骼、肌肉的發育,提高消化系統的新陳代謝能力,提高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總之,體育鍛煉能夠使身體的各項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同時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一種有效的預防疾病的方法。運動既是兒童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推動力。
體育鍛煉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性格,有利于人們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有助于提高人們的心理素質。根據無數運動員以及喜愛運動的普通人的經驗來看,體育運動要靠毅力和進取心才能進行下去,經過不斷的訓練,以此激勵人們克服依賴、懶惰等缺點,進而提升個人素質。同時,體育健身也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消除精神上的疲乏,發泄負面情緒,使身心得到舒緩,獲得精神上的快樂。
體育是一項特定的社會文化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應體現體育的精神和職業道德,建立明確、詳細的體育行為規范,如,體育作風、體育規則等。在體育活動中,這些規則是有原則性的,并且需要強制執行。但是,因為在運動中存在這樣的規則,所以參與這項運動的運動員都樂于接受。體育健身運動不但可以規范人們的行為能力、行為方式和行為準則,還可以讓人們了解社會生活中的普遍規則。適當的體育鍛煉既能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也能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了解公平競賽的內涵,提高人們的思想品德。
人民的身體狀況是國家發展和繁榮的重要標志,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根本保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目標。把全民健身和體育事業相結合,達到國家一流水準,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夢想,為實現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十九大報告也進一步突出“以人為中心”的思想,突出了人民在發展中的中心地位,突出了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動力作用。而人民的身體健康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全民健身有助于推動全民健康的發展,并指導人們進行健康的體育鍛煉,從而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隨著國家和政府的號召,媒體的大力宣傳,全民健身的熱情越來越高。然而,由于全民健身缺乏社會共性,全民健身的觀念薄弱,只有部分民眾參與體育健身,絕大部分的民眾未擁有全民健身的意識,未能形成全民健身的局面。全民健身,顧名思義,就是讓全社會人民都參與到運動中去,這不僅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還要有民眾運動意識的支持。中國有的地方的人健身觀念比較薄弱,有的地方的運動設施落后、不完善,還有的地方出現健身人群多集中在老人、退休者的現象,而全民健身觀念薄弱導致了全民健身體育發展進度嚴重滯后,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當前中國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水平不平衡,政府規劃的公共體育設施種類單一,城鄉差異和東西地域差異較大,而體育活動場所的數量較少,大部分的體育場館處于閑置狀態,無法得到合理利用,無法滿足人們體育健身的需求。并且,由于缺少體育設施和場地,人們很難進行體育鍛煉。就算設置有公共體育場所,許多公共體育場所的收費頗高,普通民眾難以承受,而能夠提供給大眾的體育設施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這嚴重影響了公共體育的質量,致使全民健身的體育發展停滯。
財政投資是建設公共體育事業的重要基石。中國的公共體育事業投資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從當前情況來看,盡管中國的公共體育事業投資持續增加,但總體上仍以政府投資為主,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中國大多數的社會團體和企業并未參與到體育事業的投資。其他方面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體彩公益和社會捐助兩個方面。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中國大多數的社會團體和企業都無法從贊助商中獲得相應的收益,因此,中國的公共體育資金投資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運動損傷是體育鍛煉中經常出現的突發狀況,而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的對策就是要掌握體育健身的基本知識,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近年來,中國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人才短缺,缺少專業人才,中國從事社會體育活動的指導人員絕大多數為非職業人員,遠遠無法滿足人民對科學運動的需要。多年來,群眾健身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在管理上多為管委會的非專職人員,缺少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由于指導人員的短缺并且專業水平不高,這就無法滿足大眾對健身教練、職業經理人的需要,導致全民健身體育事業發展滯后。
目前,中國的公共體育事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缺少相關的政策支撐,缺少完善的公共體育服務系統。在體育健身活動中,由于缺少專業的科學訓練,導致了運動員受傷。由于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體系不健全,一些受損的場館設施無法及時替換,對公眾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社會工作壓力大,電子信息技術發達,人們沉迷于網絡娛樂,缺乏鍛煉,造成了老年疾病的年輕化,政府和社會組織缺乏對體育健身的有效宣傳,使大眾缺乏正確的認識。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中國的公共體育服務系統的缺失,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全民健身與體育活動需要多個領域的協調管理,并通過多種方式來解決民眾的健康問題,實現對民眾的健身行為進行引導和干預。體育部門和衛生部門是推進全民健身和體育事業深度融合的重要組織。然而,由于行政體制的制約,目前衛生工作主要由衛生部門承擔,而體育部門則承擔著體育資源的控制,同時,受內外因素的影響,中國體育資源的管理偏向于競技體育,這就造成了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的發展相對落后,導致兩者的權力分離,制約了全民健身和體育事業的融合。從政策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體育與全民健康相關政策很少,管理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協作意識,造成了兩者之間的權力關系不明確。
要充分利用電視、新聞等媒介,積極宣傳體育健身的好處以及體育健身的必要性。特別是要把健身理念推廣到青少年身上,青少年正值壯年,正是體育鍛煉的黃金時期,然而,有些年輕人對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持有錯誤的觀念,認為自身還小,沒有必要去鍛煉,所以,政府應該加大對全民健身的普及力度,用科學的方法,讓青少年們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此外,還可以組織社區人員上門宣傳,鼓勵人們進行體育鍛煉,以此提高全民健身觀念,促進全民健身觀念的深化,使健康觀念深入人心。
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群眾健身的現狀和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安排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高品質的體育活動場所,以滿足群眾健身運動的需求;同時,有關部門也可以鼓勵學校適當地向公眾開放體育場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學校體育場所的使用和安全,在某種程度上拓展公共體育設施和場地,能夠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最后,政府有關部門要平衡城鄉差距,加強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投資和建設,健全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系統。
要想解決中國公共體育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有多種形式的財政投入。財政預算中涉及到公共體育的經費,要根據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加大財政投資。在中國的公共體育事業中,資金的投入是關鍵。中國人口眾多,政府對公共體育的投資規模有限,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活動的需要,這就需要社會、企業、集體以及個人共同參與資金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同時拓寬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結構的資金來源,為公共體育服務結構財政收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中國從事社會體育活動的指導人員絕大多數為非職業人員,遠遠無法滿足人民對科學運動的需要。多年來,群眾健身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在管理上多為管委會的非專職人員,缺少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為此,學校要重視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為社會提供專業人才,既要強化社會指導員的專業知識,又要強化管理能力,培養一專多能實用性人才,鼓勵體育專業人才到社區基層實習工作,推進全民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同時加強社區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緩解社會體育活動指導員薄弱的專業隊伍的情況,提高健身人群的公共體育服務質量。
目前,中國的公共體育事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缺少相關的政策支撐,缺少完善的公共體育服務系統。因此,政府要根據具體情況,制訂和實施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有關的政策,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將社會團體與金融機構、國家體管、財政、教育等部門聯合起來,建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系統,制定獎勵措施,擴大資金來源。同時,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共體育設施配置體系,加強農村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為此,促進和發展大眾體育事業,實現全民健身的目的。
全民健身與體育事業相結合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健康觀念的更新之上,目前民眾的健康觀念還停留在不生病的層面,要解決這一狀況,就必須從傳統的“健康”觀念向“大健康”的方向轉換,打破“傳統”和“健康”相結合的觀念障礙,讓人們意識到,“健康”不僅僅是要引導全民把以治療為主的衛生管理觀念轉變為以預防為主的衛生管理方式,還要逐步形成自覺的健康觀念,推動衛生工作的積極開展。健康管理的關鍵在于引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可以利用民族和當地的體育活動、比賽來刺激大眾的健身意識,促進人們的體育消費,并通過各種途徑和途徑加強對健身體質的宣傳,邀請著名醫學專家或者運動康復專家到電視臺或者網絡直播平臺做客,對科學運動以及健康體育進行宣講和普及,以此促進全民健身的發展。
全民健身是當今中國民眾追求的健康方式。全民健身既能反映一國整體的力量,又能使國民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國民進行體育健身運動是提升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只有提高全民素質,中國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以最好的狀態尋求發展。因此中國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革與發展全民健身策略,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理念,構建全民健身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優化公共體育服務的資源分配,強化實踐能力的隊伍建設,培養專業的體育人才,制定有關公共體育服務的政府政策,健全全民協調機制,促進全民健身,使人們積極鍛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積極投身于生活和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