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和手術后的醫療護理質量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高度關注的問題。術后恢復是一個復雜的持續過程,關于術后恢復的評估工具和最合適的評估時間點,目前尚無共識。一篇綜述文章(Br J Anaesth,DOI:10.1016/j.bja.2022.04.015)在CINAHL、MEDLINE 和Web of Science 中檢索了2010 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發表的英文文獻。該綜述共納入 198 項研究,總結了20 種術后恢復評估工具,其中16 種為術后恢復評估專用工具,有13 種評估工具同時涵蓋了術后恢復的4 個方面,即身體、心理、社會和習慣性恢復(physical,psychological,social,and habitual recovery)。在納入的研究中,對于術后恢復情況通常只評估了1 個時間點(47.2%),最常見的評估時間是術后第1 天(81.5%)。40 項恢復質量評分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是最多使用的評估工具,該量表包括9~29 個條目數的不同精簡版本也較為常用。作者強調評估患者術后恢復對于改善圍手術期醫療護理質量非常重要,應選用適當的評估工具,并考慮在術后隨訪中持續進行評估,以了解患者遠期恢復情況。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