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一天的彈藥使用量是阿富汗(戰爭)的一個月或更多。”美國《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1月26日報道援引西方官員的說法稱,烏軍正在使用的火炮數量驚人,一些北約成員國已耗盡了彈藥庫存,北約30個成員國中有20個已經“非常疲憊”。
《紐約時報》稱,蘇聯解體后,歐洲國家抓住“和平紅利”大幅削減國防預算、軍隊規模和武器庫。西方認為歐洲再也不會發生火炮和坦克的戰爭,所以縮減武器儲備。關于俄烏沖突的情況,報道援引北約官員的說法稱,烏軍正在使用的火炮數量驚人,在阿富汗,北約部隊每天可能發射300發炮彈,但烏克蘭每天可發射數千發炮彈,且需要防空。一名北約高級官員透露,今年夏天在頓巴斯地區,烏軍每天發射6000至7000發火炮炮彈,俄軍每天則發射40000至50000發炮彈。報道提到,相較之下,美國每個月只能生產約15000發炮彈。
針對這種情況,《紐約時報》稱,西方國家在嘗試通過從韓國等國家購買彈藥等手段“填補”輸送給烏克蘭的武器裝備庫存。北約甚至還在討論投資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的老舊工廠,制造蘇聯標準口徑的152mm和122mm炮彈,以提供給烏克蘭。此外,據《紐約時報》報道,在保障烏克蘭武器彈藥方面,北約也面臨障礙。北約經常高調地向烏克蘭提供一些先進的、使用北約標準155mm口徑炮彈的西方火炮。
因烏克蘭使用多個國家提供的武器,所以在補給和維修方面面臨困難。據《紐約時報》報道,截至目前,北約國家已共計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約400億美元(約2870億人民幣)的武器裝備,這大致相當于法國的年度國防預算。一名北約官員透露,一些較小的成員國已經耗盡了它們能提供的東西,北約30個成員國中有20個已經“非常疲憊了”。同時,俄羅斯的彈藥庫存也告急,俄烏兩國的戰爭還能打多久,彈藥庫存也是制約因素之一。
(據環球網 11.28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