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呼吁禁止向中國出售更多芯片設備,荷蘭抵制。”彭博社近日以此為題報道稱,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當天表示,在向中國出售半導體設備的問題上,荷蘭將捍衛本國的經濟利益,這是她一周內連續兩次就該問題表達荷蘭政府的態度。施賴納馬赫爾曾強調,該國不會“完全照搬”美國限制對華芯片出口的措施,會在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磋商后做出自己的評估。一些媒體注意到,雖然美國政府近期仍在加大對其盟友的施壓力度,但很多歐洲國家及歐洲領導人正呼吁與北京接觸,拒絕加入打壓中國半導體的陣營。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方一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意識形態化,對別國搞“封鎖”“技術脫鉤”的做法正引來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警惕。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學者董一凡告訴記者,美國在科技領域“圍堵”中國的做法,人為地破壞了經濟和科技的全球化趨勢,給產業帶來破壞和割裂,也綁架了其他國家,使市場和創新都更趨于碎片化。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友都會出現損失,也不利于經濟復蘇。董一凡同時指出,歐洲經濟目前正陷于高通脹和能源危機的陰霾中,中國龐大的市場和齊全的產業配套能力,是歐洲走出經濟衰退風險的重要外部力量。從這個角度上看,歐美之間存在利益上的沖突,在是否要共同打壓中國的問題上,也就出現了博弈。
朔爾茨11月22日在出席《南德意志報》主辦的經濟論壇時強調,“去全球化是一條危險的錯誤道路”,他鼓勵德企在“公平的規則下”與世界上有發展前途的地區進行更多的貿易。
(據中新社 11.27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