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播出的《脫口秀大會5》第八期中,“北下關小學”火了。
來自北京的脫口秀演員童漠男分享自己的童年經歷,從小有“注意力缺陷”,父母原本一直送他去比較好的小學,認為在好的環境中,孩子的注意力缺陷自然能好轉。但是童漠男在好的學校不僅成績跟不上,和同學也沒有共同語言。他在看動畫片,同桌在看《傲慢與偏見》,聊不到一起,學習也跟不上。小學階段經歷了7次轉學,他的父母從“教育焦慮”中走出來,逐漸“想開了”,決定把快樂童年放在第一位,送童漠男去了不被其他人看好的、快樂教育的北下關小學。在北下關小學,童漠男才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好朋友,同學之間比較聊得來,學習沒那么吃力。后考入北京體育大學英語系,碩士畢業于佛羅里達大學,成為優秀的脫口秀演員。
這段“北下關小學”的經歷后來也被他寫成了脫口秀專場的表演稿,收獲好評無數。從他后來的人生經歷來看,每個人都會感慨他的家長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放到當時,這樣的決定需要莫大的勇氣。
節目播出后,“北下關小學”成為很多人心目中快樂童年的代名詞。
一所下午3點已經放學的學校;一所沒什么學習壓力的學校;一所被大家評為不是對孩子絕望的家長不會把孩子送去的“菜小”。卻讓童漠男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家,找到了童年的快樂。
有著20年教學經驗的原北京四中名師李厚儀提到:“快樂童年這個事情,很容易讓家長走入另一個極端。快樂童年最重要的一點是給孩子強迫性的任務少一點,但是也并不等于沒有任務。在童年,用一種孩子喜歡的方式去養成這個年齡段該養成的習慣,才是完美的快樂童年。在小學階段的學科素養并不一定要通過做題、考試來實現,興趣的培養很重要,比如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閱讀,而不是教他必須在幾歲認識幾個字;帶著孩子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思維,而不一定要教他具體的數學公式。如果從小學階段開始沒有任何學科素養的建立、也沒有學習習慣的培養,到了初高中,學習還是會容易出問題。”
“而在擇校這個問題上,孩子只有在與自己能力匹配的環境里成長,才更容易找到自信,而自信是在孩子的童年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李厚儀說。
無論是像童漠男這樣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還是普通的孩子,如果在一個班級里沒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和別人同拍,他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童漠男能從那段經歷中走出來的關鍵,就是他提到了在北下關小學里認識了朋友,獲得了認同,從老師和同學那里找到了自信。
童漠男家長的可貴之處在于,當他的孩子面臨不適應的環境時,果斷地做出了退讓,選擇讓孩子去一個更適合成長的環境。這其實才是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看似是一種后退,實際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據搜狐網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