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郭亮 王君玉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 鄭州 450000)
體育健康綜合體是體育與健康服務供給的新業態、新模式,其建設具有擴大體醫融合型服務供給規模、促進運動健康城市創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等價值。健康中國的理念提出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并且推動了健康事業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健康與體育的結合體系——體醫融合式的體育健康綜合體系的建設也逐步開展。體醫融合背景下,我國體育健康綜合體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在于體醫融合相關的政策文件中都融入了“以體促康”理念。并著重強調促進健康與體育之間的結合,重視全民體育鍛煉,發揮促進健康與防治疾病的作用。當今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建立起以體衣結合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服務于疾病管理模式,促進健康新業態、新產業的出現。在大健康中國的建設過程中,體育機構應發揮與肩負起以運動促健康的功能,在體醫融合體系的建立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隨著大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近年以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總人口的亞健康狀態也比較嚴重,因此,全民大健康成為了國家和民眾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在此背景下,人們對疾病的態度從對注重疾病治療轉型到了疾病預防,所以人們對于體育鍛煉強身非常重視。人們對體育與健康的需求都日益增多,也更加注重深層次的健康追求,人們對體育健康內容的要求更加多樣化,對健康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也希望消費方式能夠更加便捷等。獨立的健康體系與獨立的體育體系,都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急需綜合式的體育健康服務體系的出現,以解決當前的問題。體育部門中建設的體育場館,具備開展體育活動的功能,且其場地空間廣闊,有著較強的資產通用性,比較適合融入部分體系融合工作。例如健康機構可以與體育館進行深度合作與融合發展,發展更多的功能,提供更多的服務,滿足更多人們的需求,擴大市場份額,促進全民健康。
(1)體育場館有其專屬性。
體育場館的建設目的是為了滿足運動隊訓練,體育競賽開展,或進行全民健身等需求,其重要智能之一就是為人們的健康與體育提供優質服務。目前階段下,我國大多體育館都比較注重利益的獲得,不少體育館都在場館內開設娛樂項目、餐廳、商店等設施,造成了對公眾健康場地的侵蝕,并且不利于體育場館職能的發揮。我國體育場館應當具備專屬性,不應無故挪作他用。為使以上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體育場館可以積極主動尋求與醫療健康機構之間的合作,同時可以通過合資合作、服務購買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增量,以吸引醫療門診機構及健康管理機構的注意力,激發其入駐體育場館的意愿,從而實現雙方服務的連接與資源的融合,合兩家之力來共同為民眾提供體育健康服務產品,促進體育場館的運營早日步上正軌。
(2)有效解決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困境。
我國健康服務業主要由健康保險服務,健康管理服務,及健康醫療服務等構成。根據相關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我國的健康服務產業鏈條并不十分完善,缺乏疾病預防方面的供給,慢性疾病康復技術有待發展,醫養結合尚未全面實現,產業布局過于分散等問題。目前人們對健康體育的需求日益高漲,獨立的健康服務體系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為時以上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我們可以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例如,我們可以將美國現行的體育與醫療相互融合的服務供給方式借鑒過來,并根據我國現有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入,改進并應用。體系融合工作的開展,需要健康服務產業的積極參與,如健康管理機構,及健康醫療機構可以與各大體育場館進行合作,實現體育與醫療之間的融合,為人們提供體育康復及疾病預防風健康功能,并利用該功能向人們傳播疾病預防及慢性疾病恢復等健康意識,并提供相關服務,以此種方式來解決獨立體育與醫療體系在運營方面的困境和壓力。
(1)國家政策鼓勵體育場館引入醫療健康體系。
在2015年我國相關部門明確發文,鼓勵具備適應條件的體育場館,增設醫療健康服務,康體休閑服務以及健康旅游等項目。隔年,再次強調要加強體育場館醫療機構和健康機構的覆蓋,積極推動體衣結合,鼓勵體育場館進一步發揮其健康功能發展健身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我國體育政策對于在體育場館內引入醫療健康體系持支持和鼓勵態度,因此,我國的各大體育館都應該體醫結合的步伐,進一步擴大體育場館的服務范圍。體育館場提供的全民健身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需要將健康產業內包含的其他健康服務融入其中。具備發展條件的體育場館應當對國家的號召進行積極的響應。將單純的體育場館進行豐富,增加健康產業在其中的填充,實現與我國健康服務機構在市場、業務與技術等方面的有機融合,對周邊的優質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實現綜合性健康與體育服務的供給,提升我國體育場館的健康功能性。
(2)健康產業政策對體育健康綜合體建設的支持。
在2013年我國健康產業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求健康產業拓展創新,進行健康服務范圍的擴大,實現健康產業新業態發展。次年,相關文件再次指出,加強加快體醫融合的步伐,加強非醫療健康干預,通過體醫融合來實現健康服務與管理功能。這說明,我國健康產業的發展應與體育服務、醫療服務等進行深度結合,因此,健康服務機構也應當對國家的號召產生重視,積極實現醫療系統、非醫療健康系統與體育系統的融合與發展,主動積極尋求條件適當的體育場館進行醫療與體育的融合與發展,實現醫療體育健康一體化的綜合性系統。提供優質全面的全民健康服務,使全民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我國體醫融合研究逐漸受到重視,國家層面的基金加大了支持力度,體育健康綜合體建設與發展背景下,鼓勵與促進健康醫療服務走出機構進入體育場館,使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并進一步體現出體育場館服務于全民健康的功能。雙方的融合能夠實現更科學的體育活動產品,使體育場館康體健身及體育運動的規模得以擴大,促進體育場館盡可能最大程度的發揮體育健康功能。體育場館與健康醫療機構的融合,能夠使醫療機構深入參與到體育場館的建設工作之中,能夠促使健康醫療機構的區域更加聚集,使健康服務業的產業鏈條實現有效延伸,通過開展體育活動的方式來加強我國疾病預防服務的供給規模。由此可見,建設和發展體育綜合體,可以促進兩者在技術與服務方面的融合與交流,使綜合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高。使雙方產業鏈實現延長,打破獨立體系的發展困境,使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的規模得以進一步擴大。
隨著我國經濟穩步持續的發展,城鄉居民的生活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健康意識與體育需求不斷增強。健康醫療機構與體育場館進行融合,實現健康體育綜合體的建設和發展,能夠使體育場館與健康醫療機構實現各自的進步與發展,也能進一步促進雙方融合體的發展和進步,使雙方的資源配置得到提高。使雙方的生產要素實現升級,實現雙方市場、業務、技術等的深度融合,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健康醫療與體育服務供給領域的擴張與發展,使體育健康服務產業新業態得以實現。目前人們已經具備了體育運動能夠提升身體健康的意識,也逐漸意識到了防病于未然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能夠使人們的健康體育需求得到迅速釋放。為保證體育健康綜合體的發展,實現綜合體服務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對標,體育綜合體會以顧客與市場需求為導向,其開發與供給的體育健康服務產品,將會更優質,很符合市場與人們的需求。并在運營發展過程中從實際情況出發,作用現代化的運營理念與方法,實現體育綜合體的發展,進一步滿足市場對體醫融合產品的需求,為體育健康綜合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體育健康綜合體的技術融合指的是,在獨立的健康醫療體系中與獨立的體育健康體系中所存在的類似技術之間的融合與發展,唯有如此才能對彼此技術短板進行填充,并將各自的優勢進行結合需加強,實現綜合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雙方之間的技能融合主要在疾病預防及運動康復等技術層面進行交流與結合。我國體育場館肩負全民健康運動與退役運動員開展體育健身的功能。可見體育場館具備一定程度的健康康復技能,健康醫療體系的技能包括疾病防范與篩查,健康診療及康復等技能,雙方的健康技能具備較大得相似性,能夠實現運動技能與康復技能之間的深度融合。雙方可以借助診療、研討等形式實現在理論與技能方面的雙向交流。融合性技能得到提升后,可以打造更加優質的體育健康服務,彌補服務短板,加強服務長板。
技術融合是體育健康綜合體建設的初級階段,為了雙方技術融合的實現,雙方可以簽訂協議的方式來建立方便快捷的共享機制,以此來激勵雙方積極開展技術融合,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高效模式發展,同時也為雙方之間的業務融合奠定好基礎。
業務融合主要是指以市場需求為基礎,展開雙方各部門之間的商業模式融合與改變,及對雙方的類似業務進行重新構建與重新整合。在雙方已經實現技術融合的基礎之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的連接方式進行改進,并對雙方類似業務進行融合。以常州奧體中心為例,其在體醫融合事業的發展歷程之中,增設了運動指導、診療與體能測試等服務科目。假如消費者在參與了診療宇體能測試之后,可以以檢測數據為依據,到奧體中心接受相關的運動指導。常州奧體中心的醫體融合模式為健康體育綜合體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成功的模板。體育健康綜合體在建設過程中可以借鑒該模式,在體育場館增設醫療、體能檢測、運動康復等項目,使業務的開展更加高效。
體育健康綜合體的建設與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雙方的各自發展與共同發展。有利于雙方共同開發體育健康新產品,提供更加全面的體育健康診療康復服務,促進體育與醫療的融合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