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麗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
戶外混齡游戲模式打破了年齡和班級的界限,為幼兒創設開放自主的游戲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由地選擇同伴和活動內容,以“以大帶小”的形式進行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有效地推動幼兒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
戶外混齡游戲活動對幼兒的交往、合作、分享等社會性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幼兒的責任心、自信心也得到一定的發展。基于此,我園依托“安吉游戲”的實施契機,進行了戶外混齡游戲的探索和嘗試。
在戶外混齡游戲中,幼兒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靠他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在游戲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游戲中扮演好“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主動承擔活動中一些比較艱巨而困難的任務,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在此過程中,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
混齡游戲在開展的過程中有很多互動的環節,可以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溝通能力,養成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等。游戲中經常會發生一些小矛盾和小摩擦,他們通過溝通討論、協商合作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戶外混齡游戲一般是幼兒通過和同伴合作完成的。有的年齡小、能力相對弱的幼兒在游戲中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在哥哥姐姐的鼓勵下,他們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任務。在游戲中,哥哥姐姐的鼓勵相比我們成人的話語會有說服力,能增強小齡幼兒的自信心。對于年齡較大的幼兒來說,他們在幫助弟弟妹妹的同時也獲得了成功感的體驗,使自己更加自信。
更新理念。更新教師的游戲理念,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期初期,教師們集中教研,系統學習專家講座、安吉游戲優秀案例。如華愛華教授關于《活動區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的線上專題講座,《放手游戲發現兒童》中有關材料、環境與時間的要求等。教師們還可以通過關注“安吉幼教”公眾號,學習有關混齡游戲開展的文章,自學戶外混齡游戲相關文獻資料來更新理念。同時,我們也共研共學“安吉游戲中的觀察”“觀察什么”“如何觀察”等理論知識。我們認為,教師觀察力的培養既要有真實的理論根基,也要有實踐和發現的滋養。因此,我們以培訓為基礎,同時開展常態化的教研活動,幫助教師驗證方法,通過開展經驗交流和案例分析等活動,促進教師學習觀察能力的不斷提高;通過體驗式教研活動,讓教師們像孩子那樣玩游戲,幫助教師提升游戲感,從而激發教師的同理心;通過有計劃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不斷提高教師們高質量開展戶外混齡游戲的理論水平,為混齡游戲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合理規劃戶外活動場地。我們根據園所的空間布局為幼兒創設一個適宜的、多樣化的場地,這是戶外混齡游戲能夠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廬陽實驗幼兒園海棠分園戶外游戲環境創設前期籌備階段,教師們討論:“如果你是幼兒,你會去哪玩?去那里玩什么?”帶著這些思考,我們每位教師親自走進幼兒園的所有地方,對幼兒園的戶外空間提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教師們分工協作,詳細盤點幼兒園戶外材料的種類和各類游戲材料的數量。通過實地調研和思考后,教師集中討論如何將場地和材料進行最優化的布置,同時考慮幼兒游戲的安全因素,徹底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幼兒可以安全地參與游戲。
科學投放游戲材料。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必須保證戶外游戲材料要數量充足、分類陳列、隨用隨取。如積木的多種玩法,在沙池中,幼兒需要用長板來輔助建構場景。在小樹林里,幼兒需要用滾筒、梯子等材料去觀察、探索樹上乃至更高處發生了什么。沒有了使用區域的限制,材料的使用方式也變得更加開放,游戲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我們認真踐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積極為幼兒創設科學適宜的游戲環境,努力把全部空間還給幼兒。
在材料投放的原則上,教師們結合“安吉幼教”游戲材料實踐的經驗,將原先高結構和固定玩法的體育器械進行了篩選,增添了一些低結構、易組合和玩法多樣的游戲材料。教研組圍繞游戲材料的玩法、獲得的經驗和學習的品質等方面開展了多次現場觀摩和親身體驗,充分站在幼兒的視角發表自己的游戲感受,并繪畫出游戲故事進行交流分享。在游戲材料的投放上,教師更加注重材料的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
共同制訂游戲規則。活動前期,教研組商定調整一日作息時間,挖掘與探索戶外體育游戲的價值,保證幼兒每日戶外游戲時間和活動量,制訂每日戶外混齡游戲時間安排表,立足常態機制定時開放。在游戲時,幼兒在手腕上系上不同顏色的絲帶,借此區分三個不同的年齡組,確保游戲安全有序開展。同時,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以階段式推進,從班級分區——同齡混區——混齡混區的遞進模式有序開展每一階段混齡活動。其次,我們通過集體審議的方式制訂游戲規則,教師通過帶領幼兒熟悉場地和所有區域的游戲材料,鼓勵幼兒自主進行游戲。
家園合作,助力戶外混齡游戲。家長是幼兒成長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是進一步推進戶外混齡游戲的重要保障。為了讓家長成為幼兒戶外混齡游戲的同行者,教師們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家長們溝通交流,組織家長觀看幼兒戶外混齡游戲時的活動視頻,讓他們參與討論,使家長們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項活動對于幼兒健康成長的意義,在開展戶外混齡游戲全過程中達成家園共識。
寬松自主的游戲環境。幼兒園有哪幾個區域,可以在這個區域里玩什么,每次戶外混齡游戲中,幼兒可自由選擇。如在沙水區,借助豐富的玩沙工具和鍋鏟瓢盆等其他各類游戲材料,幼兒可以挖渠引水,也可以和同伴玩“過家家”的游戲。同時,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玩伴,玩伴也不再局限于是不是自己班級的幼兒。在活動中,教師不輕易干預幼兒的活動,寬松自主的游戲環境,使幼兒感到非常開心快樂,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臉。
教師的觀察和指導。在戶外混齡游戲中,觀察幼兒是教師走近幼兒的重要途徑,是師幼共同的生長點。在戶外混齡游戲中,教師對幼兒的活動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觀察和思考。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以幫助幼兒分享游戲故事、拍攝的視頻和照片等形式,及時幫助幼兒梳理游戲過程和交流活動感受,聚焦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游戲的指導促進幼兒的發展。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推進混齡游戲的深入開展。
幼兒游戲故事分享。觀察、傾聽和記錄幼兒的游戲過程是教師了解幼兒、走進幼兒內心世界的一把鑰匙。幼兒在進行每天的戶外混齡游戲前,用繪畫方式制訂自己當天的游戲計劃。游戲結束后,幼兒在班里畫出游戲故事,這是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的一種方式,既展現了幼兒的游戲過程,也培養了幼兒的思維發展能力。幼兒對游戲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讓他們的游戲體驗進一步得到升華。教師也通過幼兒游戲故事、視頻和照片等形式,幫助幼兒及時梳理和交流當天的游戲經驗,聚焦活動問題進行討論,從而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廬陽實驗幼兒園海棠分園戶外混齡游戲的初步探索不僅為幼兒創設了自然的教育環境,也為他們提供了混齡交往的平臺,同時也促進幼兒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發展。本園將以此次戶外混齡游戲的開展為契機,在后續的實踐中持續追隨幼兒游戲的腳步,及時回應游戲,真正地把游戲權力還給幼兒,讓幼兒在游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