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南港中心幼兒園 黃蕓青
游戲作為幼兒活動的基本內容,因其自身具有的內容豐富、種類多樣且趣味性強的特征深受幼兒喜愛。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也逐漸強化了游戲對幼兒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因而實施課程游戲化活動是符合幼兒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重要舉措。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在樹立正確幼兒教育觀念的基礎上探究推進課程游戲化的具體策略,促進良好游戲活動氛圍的構建以及幼兒活動體驗的優化,為實現幼兒活動質量的提升、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教育與小學、中學的教育不可同日而語。幼兒本身具有的學習能力有限且獨立能力較差的特征決定了他們的一日活動離不開游戲,游戲是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的有力武器,課程游戲化對促進幼兒教育的創新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針對推進課程游戲化的方法和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提升幼兒教育活動質量和效果提供參考價值。
在教育改革逐漸推進和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幼兒教育理念和思路也相應地發生了轉變。從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出發合理引入游戲活動,推動課程游戲化進程的發展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征的教育改革思路。幼兒本身有著內心純粹且感知能力較強的特征,他們往往是通過對事物進行具體感知的形式來實現對知識的獲取并促進自身思維發展的。課程游戲化活動的開展無疑給幼兒提供了這樣實踐體驗和親身參與的體會、平臺,讓幼兒在與周圍的人和事物互動以及肆意玩耍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游戲活動的樂趣,感受到游戲活動本身具有的自由、自主化參與的特征及其帶給人身心倍感愉悅的感受,在轉變傳統單一活動形式帶來枯燥感的同時將課程游戲化活動的實質和內涵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通過對現如今的幼兒課程游戲化活動進程進行觀察不難發現,其中存在著諸如游戲活動時間和空間不足的問題。盡管大部分幼兒園已經充分認識到游戲化對于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仍舊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難以得到很好的落實,具體體現在幼兒每天的生活作息和時間安排都是固定不變的,游戲化活動的內容不能占用過多時間。不僅如此,空間不足也是影響課程游戲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幼兒游戲的場所一般在室外或是固定的活動區域內,這些場所往往擺放著各種活動材料,幼兒如果集中參與某項游戲活動的話很容易出現扎堆、擁擠的現象,因而難以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室外活動空間雖然充足,但是多個班級的幼兒同時參與游戲活動的話很容易出現混亂的局面。除此之外,活動材料投放不合理以及更新不及時也是課程游戲化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的幼兒園由于經費等問題往往投放一些較為簡單、單一的材料,且這些材料往往很長時間才更換一次,甚至長時間不更換,有的還存在活動材料投放過少的問題,這就直接導致幼兒在玩耍操作材料的過程中出現搶奪的現象,使幼兒之間出現摩擦和不友好現象。單一、陳舊的材料不利于幼兒各種能力的獲取和發展,幼兒難以通過操作材料獲取相應的知識,給課程游戲化的開展造成阻礙。
在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發展的進程中,從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以及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來看應當遵循生活化、活動性和趣味性原則。生活化原則是指課程游戲化活動的開展應以幼兒熟悉的實際生活為基準和依據進行合理規劃,這是在對幼兒現有認知水平進行充分考慮的前提下決定的。幼兒自出生以來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活動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無論是身邊的人,或是接觸到的事物,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幼兒的認知。他們受自身身心發展特征的影響也更加樂于并善于從自身熟知的生活化環境中獲取知識,因而生活化游戲活動的開展也是幼兒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更能開發幼兒智力和潛能的活動方式。活動性原則是在充分考慮到幼兒本身具有的愛玩愛鬧的天性而設定的,它將刻板化的課程內容以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形式呈現出來并給幼兒提供一定的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幼兒在盡情玩耍的同時捕捉到學習的機會,在獲得豐富游戲活動體驗的同時逐步提升了自身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意識。而興趣對年齡較小、活潑好動的幼兒來說猶如一塊磁鐵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很容易被興趣吸引而積極投入對新鮮事物的探索中,因而趣味性原則是在充分考慮幼兒注意力較短且不容易穩定的基礎上設定的,是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游戲活動的重要原則。
教師本身的教育理念及其采用的活動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游戲化課程的構建以及游戲化活動的開展。幼兒受自身年齡的影響本身自主意識相對薄弱,他們對很多事物缺乏深入了解和認識并對教師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因而教師應在樹立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游戲活動中的定位,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指導和引領作用解決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遇到的阻礙和困難,促進幼兒對良好活動體驗的獲取及其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形成,課程游戲化活動也因此得以順暢、可持續地全面發展下去。
例如,在開展“小小美術家”的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在給幼兒提供繪畫需要用到的材料和素材之后,讓幼兒根據自己對素材內容的了解進行自主繪畫,鼓勵幼兒盡可能地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進行自由創作。同時,在幼兒進行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教師不應針對幼兒顏色和材料的使用做出過多的評判,而是應當在幼兒遇到困難,比如缺少材料或是材料受到損害時給予幼兒幫助,使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如此,通過明確自身的定位并對幼兒進行合理指點,促進了教師職責的發揮以及游戲活動的進展,游戲活動質量和效果也因此得以不斷改進和優化。
幼兒受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具體表現在不同的幼兒在個性發展、興趣愛好、學習理解能力以及認知水平等方面有著很大不同,因而課程游戲化活動的開展應在充分考慮幼兒個體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建構和合理規劃,通過教學內容和游戲活動進行精細設計滿足不同個性幼兒的認知和學習需求,讓幼兒在有針對性、因材施教活動內容的指引下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將游戲活動推動幼兒個性化發展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
例如,教師可以從性別差異的角度出發對游戲活動的材料進行巧妙投放。比如男孩一般比較喜歡一些看起來比較酷的玩具,諸如各種車類、變形金剛等等,而女孩相對來說性格較為沉穩、安靜,喜歡的玩具也大都是一些比較可愛的毛絨玩具或是卡通動物形象玩具等等,在設計相關活動內容時,教師可以從男孩、女孩不同的性格特征出發,通過投放不同形式、種類的活動材料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日常的游戲活動中,教師應注重觀察幼兒的表現,在充分了解幼兒喜好、特長以及性格特征的基礎上合理、有的放矢地實施因材施教教學。如此,便使游戲活動的開展真正做到了滿足幼兒基本的認知、活動需求,促進了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課程活動中的深入貫徹。
從幼兒的年齡及其身心發展特征出發合理創設游戲情境是推動課程游戲化進展的有效措施。幼兒本身具有的活潑好動的天性及其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征決定了他們對多樣化環境和豐富情境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同時,體驗和實踐參與式的游戲活動離開良好環境創設的話也是難以實現的。為此,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活動的開展應通過對活動環境的巧妙設置來強化幼兒的參與興趣,讓幼兒在與趣味情境以及真實環境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個人成長和發展。
以戶外體育活動為例,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趣味游戲的形式引領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比如設置“老鷹抓小雞”的游戲,這一游戲活動能使幼兒的身體機能得到全方位地鍛煉。鑒于游戲內容本身較為傳統和固化,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趣味故事情境的形式賦予游戲活動新的內涵,即勇敢的雞媽媽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敵人——老鷹抓到并偷走,拼盡全力地與老鷹斗爭到底。小雞們也積極配合媽媽共同守護自己的家園。通過創編故事的形式對故事中的角色進行擬人化設置,能加強幼兒對游戲活動內容理解的形式促進其積極參與其中。如此,便將游戲活動與趣味情境巧妙融合了起來,促進了幼兒認知學習興趣及其參與活動動力的全面調動,對提升游戲活動質量和效果產生了重要的推動意義。
在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發展的進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的一點是,幼兒本身具有的身體協調性較差且安全意識薄弱的特征往往很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令他們的身體受到傷害,給游戲化活動的開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而加強安全教育并注重幼兒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教師應在充分認識到自身肩負安全重任的基礎上做好安全準備、防范工作以及游戲活動過程中的安全指導工作,在消除安全隱患的基礎上逐步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及其自我保護能力,給課程游戲化活動的順利進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開展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并讓幼兒自主操作運動材料和器械時,教師應首先對常見的運動器材和設施諸如各種小車、滑梯、蹺蹺板等等進行提前檢查,保證提供給幼兒的運動材料都是安全無損害的。同時,在幼兒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幼兒的行為舉止,當幼兒出現打鬧或是不正確操作運動器械的行為時,教師應及時出來制止,讓幼兒深刻認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性以及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保護自身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將安全教育貫徹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比如讓幼兒園遠離可能存在危險因素的物品,諸如插座的插頭、盛有熱水的飲水機等等,并在這些物品的旁邊貼上安全標識,在逐步提升幼兒對危險判斷性的基礎上逐步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如此,通過加強對安全教育的重視并注重幼兒安全意識和技能的培養,解決了活動中已經存在或是可能會產生的阻礙,在提升活動質量的同時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游戲活動形式和內容大多來源于生活,廣闊而豐富的生活化資源是為課程游戲化活動提供素材和載體的有力依據。而家長作為有著豐富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的群體,無疑在推進幼兒課程游戲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在與家長取得聯系的基礎上,倡導家長參與游戲活動的素材供給、活動組織和策劃以及活動具體實施等環節中來,利用家園共育的形式不斷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和感受,讓幼兒在教育合力作用的指引下得以健康、快樂成長。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節日活動倡導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游戲活動中,讓各個家長帶領幼兒共同創編一個與節日有關的趣味游戲,游戲內容應盡量與民間習俗或是文化有關,之后在親子活動中將游戲以節目的形式表演出來。通過帶領幼兒積極創編、排練節目,不僅拉近了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距離,還使課堂游戲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如此,便將家園共育的作用充分展現了出來,實現了豐富幼兒活動體驗、提升幼兒認知發展水平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教育活動目標。
游戲精神不僅是指幼兒通過參與游戲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以及獨立性、創造性等品質,還充分體現了幼兒從游戲中所獲得的自由、自主、愉悅的精神體驗,因而注重游戲精神在活動中的滲透是游戲活動開展的重要目標和最終意義所在,是幼兒能從中受益匪淺的部分。為此,教師應注重游戲精神在活動中的滲透并巧妙借助其來建構整個活動,促進幼兒感知理解能力的提升及其活動體驗的優化,幼兒的個體素質也因此得以不斷升華和內化。
以美工區的活動內容為例,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幼兒熱愛涂鴉是受他們年齡特征影響所決定的,不應片面地為了達到既定的活動目標而隨意阻止幼兒的這種行為,或是針對這種行為對幼兒進行訓斥,這不僅會極大降低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還很容易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扼殺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美工區專門設置供幼兒涂鴉的區域,并善于從幼兒繪畫的內容捕捉靈感,不失時機地借此對幼兒具有的獨立創造力進行稱贊。如此,便將游戲所倡導的良好品質充分保留在了游戲活動中,充分展現了課程游戲化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實現幼兒教育與游戲的巧妙融合、促進課程的游戲化進展是幼兒教育創新發展的新趨勢。幼兒教師應積極探尋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開展教育活動的有效策略,在轉變傳統單一教育模式的同時給幼兒提供豐富、新穎的活動體驗,讓幼兒在可持續發展的游戲生態中得以健康、全面地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