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璇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古琴是我國極具民族特色的樂器,古琴的特點是音色優美,音域寬廣,且在演奏時所能使用的技巧較為豐富,因此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自古以來古琴都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對象,一邊創作作品一邊欣賞古琴已經是他們創作靈感的來源,也是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意境需要。古琴向來有著“仁者之器”的美譽,在彈奏時音色高端典雅,華麗動人,如輕云之閉月,如流風之回雪,有時候又像山崩海嘯般宏偉壯闊,它能夠襯托出人心靈的沉靜和沖動。
茶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國,茶文化歷史非常悠久且內容深厚,兼具這中國民族的氣魄和中華民族的內涵。據相關記載,神農氏在五千年前發現了茶葉并認可了茶葉的藥用價值,于是將茶葉引入到醫療藥材中,其主要功效是對人體起到保健的作用,同時茶葉又能提神醒腦,滋陰補陽,因此茶葉很快的被當時的廣大群眾所熟知,并走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在古人迎來送往的過程中,茶葉都是必備的待客飲品,有些古人喜歡品茶到每天都要大量的飲用,其安神靜心的功效使得當時的人們對茶葉推崇備至。
在茶文化中,要在飲茶之前沐浴更衣,引山泉水烹茶,然后再用林木起火煮茶,并將茶葉用上好的瓷器來盛裝,這樣整個飲茶的過程中就能展現出來一種獨特的文化,這就是茶文化的雛形。
最早茶文化在商周時期有了雛形并在唐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相關于茶道的重要記載在陸羽所著《茶經》中。在唐朝茶道藝術才正式的形成,并在后續的元明清三代將茶道藝術和茶文化極大的發展起來,和茶相關的產業也逐漸的多了起來,有販茶的茶行,有飲茶的茶社,茶館,這些都是在唐代以后才慢慢的興起的,并且茶文化的相關產業逐漸成為了當時社會的經濟載體,并且也成為了當時的政治和文化載體。
茶道藝術不僅僅是烹茶泡茶品茶這一系列的茶葉處理流程,也并不僅僅是一種相關于茶葉的技藝,它是一種能夠使得人身心和諧,內心安靜祥和的情緒處理,同時通過飲茶也能夠使得人們的身心得到放松,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休閑方式,在飲茶的過程中和朋友或者客戶暢談是一種極為享受的方式,也能使得會談的效果更加良好,這就是茶文化的一種典型功效。
茶文化和古琴音樂應該同屬于一個范疇,因為這兩者都是一種文化特色,且都可以向著藝術層面靠攏,兩者在內涵和功能上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例如他們都同屬于傳統文化的瑰寶,同屬于華夏兒女的智慧結晶,都能夠影響人的心智,制造出和諧美妙的氛圍并使得人們在品茶或者欣賞音樂時能夠陶冶情操,完善心靈等等。這些都是茶文化和古典音樂的能夠給人們帶來的直觀感受,在體驗了全新的感官世界之后,將感官中的一部分內容豐富到了精神世界中。
實際上古琴音樂藝術和茶文化相結合并不是最近才產生的新話題,這種融合自古以來都是一直被推崇的一項話題,在古代很多的藝術作品中都體現出了飲茶和撫琴相交融的場景,《陋室銘》中指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都是體現了古人在品茶交友的過程中應用古琴這種高雅的音樂來促進談話的過程,使得談話過程中人們心曠神怡,是一副非常溫馨且美妙的場面。自唐代之后,以茶來提神幫助思考,以琴來輔助提升興趣,這種風格被大范圍的推崇,這種風格讓很多文人騷客將茶文化和古典音樂相結合起來,進一步的提升在飲茶過程中的藝術品味和文化品味。
茶文化和古琴藝術發展到近代已經較為少見,因為這種藝術已經不是普通民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所能享受的文化了,只有在一些客戶談判或者老友聚會中才會應用到這種形式,當代人也是效仿古人的閑情雅致來陶冶情操,目前茶館茶樓之類的茶文化體驗館已經逐漸衰落,因為人們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對休閑娛樂的方式下了新的定義,對全方位的感官體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種形式下就要求國家要對茶文化和古琴藝術這種文化瑰寶加以重視和保護,利用相關政策促進茶文化博物館的興建,并且將茶館,茶社,劇院等能夠實施茶道藝術的地點利用廣播媒體或者自媒體等新科技力量加以宣揚,讓古琴音樂和茶文化重回時代的舞臺,讓人們在體驗美輪美奐的音樂中能夠欣賞到良好的茶藝表演,這也是品味多姿多彩人生的一項情趣。
在茶道藝術表演中,有時會附以古琴曲,與茶道藝術交相呼應,余音繚繞的琴聲使得飲茶之人在這個環境中飲茶者可以自由暢想高山仰止,綠草如茵。
當代的茶文化能夠讓人們忘記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之事,在放松心情的同時能夠使得飲茶者放飛自我,沉浸到這種藝術中。
在古琴演奏中較為著名的曲目有《梅花三弄》《流水》等,這些著名曲目的流派和創作時代都不盡相同,但都是較為典型的代表,因此盡管他們的音樂風格不同,但是都能夠給人們帶來寧靜典雅的感覺。當對這些曲目進行欣賞時,人們的心境會慢慢變的沉穩,然后整個人都會安靜下來,思緒也隨著這些曲目的音色和曲調峰回路轉,曲徑通幽。
在飲茶的過程中切不可以嘩眾取寵,打擾了其他人欣賞古琴的雅興,因此茶道藝術和古琴藝術一樣,都是要講究一個“度”,把握好飲茶的“度”能夠使人得到最大限度的身心愉悅,把握好賞琴的“度”能夠使得人們的內心得到滿足,將這個“度”把握好是作為一個品茶人的基本素質,由此可見茶文化和古琴藝術和人三者是和諧統一,不可分割的。
茶文化和古琴藝術都是典型的文化藝術,人們在開展文化藝術活動的出發點是讓人能夠在身心愉悅的同時獲得精神力量。把茶道藝術的表演融入古琴音樂演奏中,能夠極大的發揮音樂的陶冶情操和修養身心的作用,從而給人們帶來美妙感受的同時又能和茶道的茶文化相得益彰,增加藝術表演的觀感性和深厚度。
在節奏極快的當代社會中,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的步伐都在逐漸變快,人們被每天的瑣事所擾,片刻不得寧靜,茶社和茶道館的存在能夠給煩躁的人們提供一片凈土,讓他們能夠在這里感受到不一樣的天地,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感悟人生,放松一天的疲憊。
將古琴藝術融入到茶文化中是對茶文化的一種提升。在飲茶的過程中感受古琴所帶來的優雅,就好像是在月下品一杯香茗,這種氣氛的烘托是其它樂器所達不到的,正是這種古色古香的意境才能夠讓人們盡可能的放松身心,融入到整個藝術氛圍中。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使得他們感到自己不僅僅只是欣賞音樂的局外人,而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個采茶人,一邊烹茶,一邊享受著周圍環境所帶來的怡然自得之情,這就使得顧客在欣賞古琴的時候能夠回歸真我,回歸自然。
另外茶道藝術表演場所一般都在茶館、茶社等文化藝術品位較高的娛樂地點,這些茶文化體驗的地方存在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給人們在百忙之中帶來一絲悠然,同時它也具備這明顯的商品市場的交易特性,也就是說,這些場所都是文化藝術的市場,是一種有償的文化藝術體驗場所,因此要想使得茶館和茶社等茶文化體驗地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讓茶館等場所擁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就要使得茶館中的茶道藝術表演和古琴藝術表演達到較高的水平,在兼具觀賞性和欣賞性的同時,也能夠傳遞一些信息,在潛移默化中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顧客前來觀看和體驗。
古琴能夠從聽覺層面提升人們對于茶道藝術的好感,并且以古琴音樂作為背景也能夠使得人們感受到茶文化的古典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應該將古琴藝術和茶文化進行有效的統合,促進兩者的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等社會功能的發展,推進茶文化等傳統文化在我國的發揚光大。
綜上所述,茶文化和古琴藝術的融合由來已久,兩者自古以來都是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關系,為了能夠給人們帶來味覺和聽覺的享受,各大茶文化展示場所都應該盡力給人們帶來獨特的精神享受,促進茶文化的經濟效益,提升傳統文化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