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李思菲
關心青年、愛護青年是中國共產黨代代相傳的優秀傳統。青年是建設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主力軍,是需要密切關注的社會群體。國家、民族的命運往往與青年緊密相連。因此,培育什么樣的青年,不僅關系到青年個人成長,也關乎民族未來,是當前有待解決的重要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黨中央高瞻遠矚,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國際發展形勢和國內青年成長實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這一論述,指明了青年的時代任務所在,明確回答了新時代要培養什么人的重大問題,是接下來黨和國家培養青年工作的指導思想。
時代新人肩負民族復興重任,這就要求青年明確奮斗目標,從各個方面不斷地提升自我,爭做時代新人,以符合時代的要求。合格的時代新人,應當具備這四個基本特質: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責任擔當、扎實的本領能力、高尚的品德修養。為更好發揮青年的作用,幫助青年順利成長發育,培育時代新人成為當前青年工作的迫切任務。
有理想、有信仰是時代新人的基本內涵之一,也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理想指引方向,信仰影響成敗。理想與信仰具有共同性,可以說理想是信仰的具體化。有理想代表著有前進的目標,是指引進步的方向。青年若是沒有理想,就如同無頭蒼蠅分不清前進的方向,是非常危險的。當前,青年處于新時代,面臨新的歷史轉變,應當順應歷史洪流,明確自己的理想。新時代的青年要正確地認識當前的國情,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增強自己的底氣,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當然,理想的實現談何容易,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才能達成。這就需要青年確立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創造實現理想的可性能。青年的信仰,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信仰一旦形成,便具有穩定性。在當前,青年的信仰需要有明確的方向性,也就是政治屬性。這種信仰要求青年堅定馬克思主義,并把其作為一生信奉的理念。馬克思主義相比其他理論具有優越性,不僅可以賦予人批判的思維,還能豐富青年的精神世界。所以,對青年來說,學好馬克思主義意義重大。只有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才能一步步堅定自己的信仰,照亮自己的青春之路。
不同歷史時期,面臨不同的際遇,青年的使命隨著時代而改變。進入新時代,青年接受了新的使命,也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擔當使命,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義務。責任可以理解為一個人應當遵守的本分,或者是應當履行的義務。對于當下的青年來說,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責任是什么的問題。明確責任之后,青年就要擔起責任,也就是要做勇于擔當的青年。實現民族復興就是青年應盡的責任,青年應當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所在。然而,讓青年擔當起如此重任并非易事,甚至要面對重重艱難險阻。這就要求青年在困難面前,展現不服輸、不怕輸的精神,越挫越勇,永不放棄。青年要牢記自己的使命,時刻做好面對風險阻礙的準備,來應對未知的一切風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越是遇到坎坷,越是要跨越坎坷,戰勝坎坷。這個過程,或許會有失誤,會有犯錯的時候,但是青年應當保持頭腦的清醒,正視自己的過失,用行動彌補錯誤,加速自己的成長,在切身實踐中,不斷展現自己的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做一個真正有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
有本領、有能力是一個成功人士所具備的基本特征,也是青年應當鍛煉的重點方面。青年若是缺乏本領和能力,便不能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理想便成為空談。所以,具有本領和能力是助力青年夢想實現的必要前提條件。要實現時代賦予的重任,青年必須注重提升自己,在各個方面歷練自己的本領,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青年要找尋合適的途徑來增強自己的本領。一方面,青年要注重自己的知識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青年也要注重技能方面的訓練。學好理論知識,最終是要運用到實踐之中的,而學習的情況如何,只有靠現實的實踐來檢驗才能知曉。要知道,對于成長中的青年來說,擔當重任并非易事,通往夢想的道路還需要青年去挖掘和探索,若是本領不夠剛強,那么就不能保證任務的如期完成和實現。目前青年處于較為安穩的環境。但是未來仍然有隱藏與未知的風險等待著青年。青年要時刻提醒自己居安思危,強化風險意識,不斷增強自己應對風險挑戰的本領,為應對今后的一切做好思想上、行動上的準備。
一個國家的實力,很大程度體現在其文化的發展狀況。中華民族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文明,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財富。青年要“將學習知識作為人生第一要務,作為一種社會責任,作為一種生活追求”。[2]學習知識是青年成長的必然選擇,要符合時代新人的標準,青年汲取的內容應當具備價值性。論其價值,對內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寶藏;對外而言,它是世界文明的財富。所以,將其傳承對青年有利無害。此外,學習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可以幫助青年增強文化自信。學習知識的同時,青年要注重汲取文化知識中的道德觀念。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價值追求,也應當成為新時代青年的行為準則,文化與道德兩者兼備,是青年成為時代新人的重要條件。
青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是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希望所在。青年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國家培養人才的主要對象。所以,是國家和民族要實現發展,需要時代新人提供力量。在當下,培育時代新人具有重要價值。一方面,可以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動力來源,另一方面,可以為青年實現個人價值提供重要幫助。
回顧歷史,青年向來是進步和發展的代言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3]”在五四運動中,青年是率先覺醒的一代,為喚醒民眾,青年勇于同腐敗分子作對抗,不怕犧牲,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先進的革命思想,團結廣大群眾奮起反抗黑暗勢力。在中國革命中,為維護民族的團結,實現國家的獨立,青年不怕犧牲,甘于奉獻一切,在革命中充當了革命的先鋒隊。改革開放以后,面臨歷史性轉折,大批青年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之中,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進入新時代,處于發展新階段,全族人民奔赴共同的夢想,實現民族的復興也成為青年的夢想。夢想雖然是美好的,卻不是輕易就能夠實現的,夢想的達成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夢想是現實的,是可以實現的目標。要實現夢想,需要青年的幫助。青年作為富有活力的群體,是具有巨大潛能的。將青年培養為時代新人,可以幫助青年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強化青年的責任意識,讓青年自覺擔當使命,促使青年一步步向夢想靠近,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青年是創造生產力的主體,是國家發展力量的來源。進入新時代,當前的緊迫任務,就是要加快發展,如期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保障任務的順利完成,必須重視青年群體,致力于發揮青年建設國家的重要作用。如今,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國家面臨的風險隨之增加,為緩解壓力,繼續保持長遠發展,需要有能力的青年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來,支撐國家的穩定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青年所面臨的形勢變得更加艱巨,承擔的任務更加繁重。所以,培育出時代新人是當前的重要任務,青年能否順利成長關乎國家未來的發展。國家要謀求發展,就要利用好一切資源,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青年人才,引導青年與時代同步,順應時代的潮流。在培育時代新人時,不僅要在思想上指引青年明確自己的奮斗方向,還要結合實踐,讓青年真正投身于報效國家的行動之中。時代新人應當是有擔當、有本領的一代,青年只有展現自己的擔當,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為夢想的實現而不斷奮斗,才能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不竭的能量來源。
青年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期,是思維最為活躍的時候,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可塑性極強。但是,在這個時期,青年三觀正處于形成期,還沒有完全成熟,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還存在著偏差。
面對當下社會的不良風氣,青年若是分不清是非,便容易誤入歧途,甚至走上不歸之路。青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群體,是國家發展不可缺失的力量,只有抓住青年成長的關鍵期,在思想上、行動上正確引導青年,才能幫助青年走到正路上來。此外,從青年個人角度出發,對青年來說,只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才能為自己贏得發展的機會。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必須要修煉自身的本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增長自己的才干和學識,通過切身實踐積累經驗,才能在社會中展現自己的能力。所以說,培育青年成為時代新人,不僅是國家發展的要求,也源于青年自身進步之需。要注意的是,時代新人的培育不能只是片面的、單方面的,只有結合時代的要求,明確青年真實需求,注重青年的身心發展狀況,順應規律,有切實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幫助青年成才。
青年能否順利成長為時代新人,關系著國家、民族的美好明天。當下,為更好地讓青年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民族的復興而奮斗,培育時代新人成了當前的緊迫任務。學校、家庭、社會承擔著培育青年的重要責任,培養時代新人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不是靠某一方的努力就能實現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司其職,協同發揮作用,共同助力時代新人的培養。
學校是青年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徑,對青年的成才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優化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關鍵課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4]。一方面,學校要注重教師隊伍的組織建設,謹慎對待教師的選拔,把好進口關,保障教師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另一方面,學校要注重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機制,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教師要成為學生做人的鏡子,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把真善美的種子不斷播撒到學生心中。[5]”要致力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模范。與此同時,教師作為教育的承擔者,要承擔起教師的義務和責任。在學習上,教師應該注重自己專業能力的培養,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發揮自己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在生活上,教師要善于觀察,注重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的創造行為。除了重視學生的學業外,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樣不可忽視,教師要關注學生情緒,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疏導心靈,做學生的知心人。在學校,學生常常以教師作為自己學習的范本,不僅會學習老師傳授的知識,還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老師的思想觀點和道德觀念。所以,教師除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之外,還要修煉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用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獲得學生的尊重。
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的發展需要置身于社會環境之中,優良的社會環境可以幫助人向積極方面發展,不良的社會風氣則會荼毒人的思想。青年處于成長期,三觀尚未成熟,思想和行為很容易受到外來因素影響。隨著科技進步,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信息傳播的速度加快,傳播信息的渠道也日漸豐富。信息化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更快地接收信息,改變了傳統煩瑣的交往模式。但是,對于缺乏社會經驗的青年來說,面對大量碎片化的信息,青年往往難以分辨其中的真偽,容易把虛假、負面的信息當作知識和真理看待,長此以往,青年很容易被不健康的思想所影響。所以,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監管是必不可少的。網絡媒體應當傳播具有正能量的內容,例如大力宣傳革命英雄、道德模范、“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光榮事跡等,用健康的價值觀引導青年的思想和行為,為青年樹立學習的榜樣。優化社會環境,為青年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要利用好社區、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的宣傳欄,重點展示富有社會主義特點的內容,引導青年朝積極的方向發展。只有為青年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青年,青年才能茁壯成長。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關乎一個人的前途發展。家庭教育是一個人的必修課,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使人受益終生。反之,一個人若是缺失了家庭教育,缺少家人的關愛和正確引導,往往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疾病,影響個人發展。所以,家庭成員不僅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還要主動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為孩子的成長營造健康的氛圍。家長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在遇到問題時,家長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狀況,努力從正面引導,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向孩子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切實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此外,為促進家庭教育的科學化,家長要以全面發展為目標,在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勞動教育、藝術教育等等,促進孩子的全方位發展,從小抓起,培育孩子的美好品格。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成員的個人品質,關乎下一代的未來成長。對于孩子來說,良好的習慣需要持之以恒的培養,而不良的習慣,往往最容易被孩子模仿。所以,家長應當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孩子,以身作則,改善自己的不良習慣和嗜好,為孩子做好正面示范,成為孩子尊重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