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壤 覃盟琳,2 唐世斌
南寧市人民公園園林植物調查與應用分析
陳明壤1覃盟琳1,2唐世斌1
(1. 廣西大學林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4;2.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4)
為了解南寧市人民公園觀賞植物資源及使用現狀。文章采用軟件ArcGIS對人民公園功能分區進行邊界劃定,依次對各功能區的植物資源及其景觀建設進行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南寧市人民公園共有園林植物588種,隸屬于118科383屬,其中以鄉土植物為主,共333種,占總種數的56.63%,外來植物255種,占總種數的43.37%;按觀賞特性,可分為觀花、觀果、觀葉、觀干、觀根、觀形類,對應的種數分別為313、104、268、88、6、117種,各占總種數的53.23%、17.69%、45.58%、14.97%、1.02%、19.90%。建議豐富藤本植被類型的應用,增加落葉植被數量,營造季相變化;管控有毒及落葉落果植物,注重游人安全;合理配置植物組團,營造景觀空間;加強植物養護管理措施。本研究結果為城市公園植物的選擇與應用提供參考。
風景園林;調查分析;資源調查;南寧市;人民公園
南寧市人民公園始建于1951年,具有悠久歷史。70多年來幾經修整建設,公園各項規劃與植物景觀營造相對完善,開展南寧市人民公園園林植物多樣性及綠化現狀調查研究,可為南寧等亞熱帶城市公園植物選擇和植物景觀營造提供參考。當前針對南寧市園林植物的調查研究,多從運用方式、植物景觀評價等方面展開。李麗莉[1]采用全面調查和樣地調查法,調查了南寧市花卉公園植物資源與群落特征,運用SBE法與AHP法分析與評價植物群落景觀。胡佩龍等[2]調查了南寧市金花茶公園觀賞植物資源,對其來源進行分類,分析其特色和生活型等,提出觀賞植物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龐春林等[3]采用線路調查及樣帶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和分析了南寧市獅山公園觀賞植物資源,評價植物資源特征,最后提出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目前,對南寧市人民公園植物景觀的研究較少且不全面,主要集中于人民公園內蔭生植物園和彩葉植物的調查分析等。楊善云等[4]開展了南寧市人民公園彩葉植物資源調查與分析,但分析較為簡單且調查不全面,僅是采用抽樣調查對園內彩葉植物進行分析,并不能完整地表現人民公園植物景觀營造特點。本研究全面調查南寧市人民公園園林植物資源,并綜合分析其植物景觀特色,提出相關建議,為南寧市公園植物景觀營造提供參考。
南寧市人民公園(下文簡稱人民公園)位于南寧市興寧區新民路北段(108°34′E,22°83′N),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年均降水量約1 301 mm。公園面積約46 hm2,其中陸地面積約40 hm2,水體面積6.5 hm2。公園以人工植物景觀為主,植被類型豐富。
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訪問工作人員并獲得相關公園規劃圖紙,在此基礎上運用ArcGIS于衛星地圖上畫出建筑、水體、綠地、道路、群落與功能分區等,并布置樣方(圖1)。依據功能分區地毯式調查區內園林植物種類,記錄其科、屬、觀賞特性及生活型等基本信息。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以人工植物群落為單位,布置100 m2的樣方開展抽樣調查,以了解園內典型植物群落景觀營造方式,以及補充全面調查所遺漏的植物。對難以鑒別的植物,通過拍照、采集標本,咨詢專家后再進行記錄。

圖1 南寧市人民公園
將調查獲得的數據輸入Execl 2016進行分析。其中,對植物科屬、生活型等進行分類時參照《中國植物志》[5]、《廣西植物名錄》[6];植物觀賞類型分析參考《園林樹木學》[7],將觀賞植物分為觀花、觀果、觀葉、觀干、觀根、觀形7類;對園內藥用植物的分析參考《中國藥典》[8]、《中國有毒植物》[9]。
調查發現,南寧市人民公園共有維管植物604種,隸屬于119科395屬。其中,野生草本10科15屬16種并非園林綠化植物,在本次調查中沒有將其作為分析樣品。常見的野生草本有黃鵪菜()、龍葵()、火炭母()、狗肝菜()、馬齒莧()等。
南寧市人民公園共有園林植物588種,隸屬于118科383屬。其中,蕨類植物10科12屬13種,裸子植物7科14屬21種,被子植物101科357屬554種(單子葉植物14科78屬146種,雙子葉植物87科279屬408種)(表1)。

表1 南寧市人民公園植物科、屬和種的統計
按照各科所含植物種類數目,將南寧市人民公園植物劃分為優勢科(>20種)、中等科(11~20種)、寡種科(2~10種)和單種科(1種)(表2)。優勢科4科,占總科數的3.39%,科內種數115種,占19.56%,分別為百合科(Liliaceae)37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31種、豆科(Leguminosae)25種和禾本科(Poaceae)22種;中等科13科,占總科數的11.02%,有棕櫚科(Arecaceae)20種、石蒜科(Amaryllidaceae)19種、仙人掌科(Cactaceae)19種、天南星科(Araceae)17種、桑科(Moraceae)15種、桃金娘科(Myrtaceae)15種等;寡種科66科,占總科數的55.93%,有唇形科(Lamiaceae)10種、木蘭科(Magnoliaceae)9種、紫葳科(Bignoniaceae)8種、樟科(Lauraceae)7種、楝科(Meliacea)7種、鳶尾科(Iridaceae)7種等;單種科35科,占總科數的29.66%,有楊梅科(Myric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銀杏科(Ginkgoaceae)、美人蕉科(Cannaceae)、蘭科(Orchidaceae)等。

表2 南寧市人民公園植物物優勢科的統計
根據植物生境、形態和習性上的不同,將植物分為不同的生活型[10]。在南寧市人民公園園林植物中,蕨類植物、常綠喬木、落葉喬木、竹類、常綠灌木、落葉灌木、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常綠木質藤本、落葉木質藤本和草質藤本種數量分別為13、163、42、10、116、12、18、189、10、5和10(表3)。調查結果中,常綠喬木、常綠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占比較高,分別為27.72%、19.73%、32.14%。常綠植物遠多于落葉植物,二者種數量分別為289、59。草本以多年生為主,一年生草本多用作花壇、地被或群落點綴。

表3 南寧市人民公園植物生活型的統計與分析
將原生于廣西境內的植物作為鄉土植物,境外的作為外來植物[11]。南寧市人民公園有鄉土植物333種,外來植物255種,占比分別為56.63%、43.37%(表4)。園內以鄉土植物為主,蕨類和喬木植物中鄉土植物占比較高,常見的基調樹種有大王椰()、假檳榔()、蒲葵()、南洋杉()、香樟()、樸樹()等;外來樹種較少,主要有臺灣相思()、紅花風鈴木()、大花紫薇()、酸棗()、格木()、散尾葵()等。灌木與草本鄉土種略高于外來種,主要的鄉土灌木有朱槿()、基及樹()、灰莉()、龍船花()、棕竹()、黃蟬()等;外來灌木有香龍血樹(cv)、鴛鴦茉莉()、紅背桂()、琴葉珊瑚()、軟葉刺葵(i)、花葉青木()等。公園草坪多以地毯草()、沿階草()、山菅蘭()等多年生鄉土草本為主,在群落中也會配合巴西鳶尾()、南美蟛蜞菊()、花葉冷水花()等多年生外來草本形成下層景觀。

表4 南寧市人民公園植物物種來源分析
南寧市人民公園園林植物種類繁多。依據植物觀賞特性,將其分為觀花、觀果、觀葉、觀干、觀根、觀形6大類別(同一植物可能兼具幾種觀賞特性)。人民公園觀花植物有83科227屬313種,占植物總種數的53.23%,在觀賞植物中占有優勢;其次是觀葉植物85科180屬268種,占植物總種數的45.58%,其他依次為觀形植物40科80屬117種、觀果植物49科81屬104種、觀干植物30科64屬88種、觀根植物1科1屬6種,分別占比19.90%、17.69%、14.97%、1.02%,見表5。

表5 南寧市人民公園植物觀賞類型分析
2.6.1 觀花植物分析 觀花植物有喬木39科79屬102種、灌木35科59屬78種、草本40科90屬123種、藤本植物8科10屬10種,分別占觀花植物的32.59%、24.92%、39.30%和3.19%。草本觀花植物數量較多,喬、灌觀花植物相近,藤本較少。
以花色劃分,將人民公園觀花植物分為紅(粉)、黃(橙)、藍(紫)、白4種。紅(粉)色系觀花植物有47科77屬98種,占觀花植物總種數的31.31%,主要有粉花山扁豆()、串錢柳()、朱槿()等。黃(橙)色系觀花植物有34科59屬73種,占比23.32%,主要有中國無憂花()、黃花夾竹桃()、香合歡()等。藍(紫)色系觀花植物有30科54屬62種,占比19.81%,主要有藍花楹()、儀花()、巴西野牡丹()等。白色系觀花植物有39科62屬80種,占比25.56%,主要有千年桐()、白蘭樹()、糖膠樹()等。
根據觀花植物的觀賞月份統計(圖2),人民公園全年均有觀花植物,觀花期主要集中于6、7月,較少的是在1、2月。其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的最佳觀花期分別在4、5、7和5月。

圖2 南寧市人民公園觀花植物花期分析
2.6.2 觀果植物分析 觀果植物有喬木41科71屬89種、灌木8科8屬10種、草本3科3屬4種、藤本1科1屬1種,分別占觀果植物總種數的85.58%、9.62%、3.85%、0.96%。觀果植物常見于喬木,灌木次之,草本與藤本較少。
根據觀果植物的觀賞月份統計(圖3),人民公園觀果期主要集中于8、9、10月,1—4月觀果植物較少。觀果植物果色較為豐富,隨生長時期不同呈現不同顏色,且多為鄉土植物。常見的觀果植物有杧果()、扁桃()、火桐()、龍眼()、酸棗()、海南蒲桃()等。

圖3 南寧市人民公園觀果植物果期分析
2.6.3 觀葉植物分析 觀葉植物較為豐富,各類生活型中均有分布。其中,蕨類10科12屬13種、喬木34科63屬82種、竹類1科1屬1種、灌木27科38屬56種、草本28科62屬101種、藤本6科10屬15種,分別占觀葉植物總種數的4.85%、30.60%、0.37%、20.89%、37.69%、5.60%。觀葉植物常見于喬木和草本,其次是灌木,竹類較少。常見的觀葉植物有蘋婆()、秋楓()、紫葉李()、朱蕉()、紅花檵木()、紅桑()、變葉蘆竹(var)、金脈爵床()、狼尾草()等。
2.6.4 觀干植物分析 觀干植物中,喬木23科40屬47種、竹類1科3屬9種、灌木4科4屬7種、草本6科19屬23種、藤本1科2屬2種,分別占觀干植物總種數的53.41%、7.95%、5.26%、26.14%、2.27%。觀干類植物多以干莖色彩鮮艷、姿態奇特為主要觀賞特點,以喬木居多。常見的有觀竹類挺拔之姿,如粉單竹()、剛竹()等;觀干色彩變化,如白千層()、美麗異木棉()、黃金間碧玉(s)等,觀干形態奇特,如金山葵()、龍血樹()、扁擔藤()等。
2.6.5 觀根植物分析 人民公園觀根植物較少,僅見于桑科榕屬,共1科1屬6種。觀根植物多生長于我國南方,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往往一棵樹即能生成一片樹林,形成奇特的景觀。常見的觀根植物有小葉榕()、橡膠榕()、高山榕()、花葉富貴榕(cv.)、黃葛榕(var.)。
2.6.6 觀形植物分析 觀形植物主要是指植物整體姿態、樹冠造型等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植物。通過對人民公園植物進行調查與統計可知,觀形植物有喬木36科70屬96種、竹類1科3屬8種、灌木5科6屬8種、草本3科4屬5種,分別占觀形植物總種數的82.05%、6.84%、6.84%、4.27%。觀形植物中喬木占有優勢,主要是棕櫚科和桑科榕屬植物,如大王椰()、假檳榔()、散尾葵()等。草本中多為大型草本植物,如旅人蕉()、芭蕉(Sieb)、龍舌蘭()等。以上植物有著優美多變的姿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植物引種是植物園重要使命之一。人民公園絕大多數的引種植物都適應于本土的氣候環境,可以露天栽植,而園內的蔭生植物園種的少部分沙生植物則需要進行溫室栽培或人工管控種植。所謂沙生植物,指原生產于沙漠地區環境,具有極高抗旱能力的植物。調查發現,蔭生植物園內共有沙生植物10科27屬55種,主要有秘魯蘋果()、茶柱()、巨鷲玉()、新天地()、非洲霸王樹()、銀角珊瑚()等。蔭生植物園引種的這些沙生植物多為仙人掌科草本植物,栽種一隅可營造出異域風景,且具有科研價值。
人民公園內具有藥用價值的園林植物種類較多,通常是以植物的器官或分泌的汁液入藥,常見于百合科(Liliaceae)、豆科(Fabaceae)、天南星科(Araceae)、夾竹桃科(Apocyn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藥用植物占總觀賞植物的72.28%,共有105科278屬425種。其中,蕨類10科12屬13種、喬木52科105屬148種、竹類1科5屬5種、灌木38科66屬95種、草本39科94屬146種、藤本8科15屬18種,分別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3.06%、34.82%、1.18%、22.35%、34.35%、4.24%(表6)。物種來源以鄉土植物為主,有93科190屬255種,外來種有47科83屬104種。常見的有魚尾葵()、陰香()、潺槁樹()、人面子()、假連翹()、南天竹()等。多數藥用植物用于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地域適應性。
藥用植物通常具有兩面性,往往需要經過加工處理方可入藥救人,否則其毒性一面也有可能對游人造成傷害。人民公園內多數藥用植物毒性較小,通常分布在根莖(及分泌的汁液)和種子上,花朵較少,只有在接觸或誤食過量時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表6 南寧市人民公園藥用植物分析
人民公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植物造景具有濃郁熱帶風情。園內以百合科()、大戟科()、豆科()和禾本科()為主,占總園林植物的19.56%。
人民公園中觀賞植物種類極其豐富,共有588種,就種類而言,大于南寧市內絕大多數公園,大于那考河濕地公園140種[12]、獅山公園155種[3]、石門森林公園156種[13]、金花茶公園193種[2]、花卉公園302種[1]等。園內喬木種類數量較多,以鄉土種為主,常綠植物占比較高,蕨類、喬木、竹類、灌木、草本、藤本分別有13、205、10、128、207、25種;鄉土種和外來種分別有333和255種。
觀花植物種類數量占優,其次是觀葉、觀形、觀果、觀干和觀根,六者分別有為313、268、104、117、88和6種。人民公園四季均可觀花觀果,最佳觀花期為6、7月,最佳觀果期為8、9、10月。
公園內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運用普遍,也不乏一些有毒植物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大部分藥用植物以植物體各器官或分泌的汁液入藥,少部分草本可整株入藥。
公園整體郁閉度較高且植被類型比例分布偏重明顯,林地分布較多,形成的植物景觀空間多為封閉空間或覆蓋空間,開敞空間和半開場空間較少。
豐富藤本植被類型的應用。公園內藤本植物種類較多,但在同一群落內單一物種的應用比較頻繁,容易造成審美疲勞。如蔭生植物園內大量使用相似度較高的心葉蔓綠絨()和紅苞蔓綠絨(),品種單一且過于集中一隅,使得景觀空間缺乏豐富性和觀賞性。建議優化藤本植物結構和比例,加大園內其他鄉土藤本植物的種植,如地錦()、紅萼龍吐珠()、紫藤()等,配合墻面、廊架、籬欄營造出豐富的垂直綠化。
增加落葉植被數量,營造季相變化。園內常綠喬、灌遠高于落葉,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種數量分別為163、42、116、12。園林中的季相變化是公園植物景觀營造的重要一項,豐富的季相變化能夠大大提高人民公園植物景觀的觀賞性和教育意義。而人民公園內落葉植物及秋色葉植物種類和數量較少,園內的秋冬季景觀較為單調。建議公園能夠在充分考慮南寧市氣候環境的情況下,引種或增加鄉土落葉植物種類數量,如銀杏()、烏桕()、紫葉李()等,結合植物景觀空間關系,為公園在色彩上增添新意。
管控有毒及落葉落果植物,注重游人安全。人民公園藥用植物占總觀賞植物的71.51%,雖然絕大多數藥用植物具有較高觀賞和科研價值,但也有一些有毒植物可能會對游人造成傷害。同時,公園內也存在一些落葉落果現象,對游人形成潛在危險,如大王椰()、扁桃()等。建議公園更換可能對人體造成嚴重威脅的有毒植物,同時在毒性較小和有落葉落果危險的植物旁邊設立提示牌,用以警示。
合理配置植物組團,營造景觀空間。由于郁閉度較高,園內許多植物群落透光性并不高,但群落中下層卻種植喜光喜熱的植物,如雞蛋花(cv)、龍船花()、美人蕉()等。如此的配置會造成植物生長較差,降低觀賞性,同時增加公園管理成本。建議合理配置植物組團,充分考慮植物對光、溫、水等元素的需求,合理搭配群落各層植物的數量與比例。
加強植物養護管理措施。園內存在植物枯萎、草皮裸露等養護管理問題,對游客觀賞體驗產生負面影響,但產生原因不明,可能為施工過程產生的
物理損傷,也可能發生植物生理性損害,建議園區管理方盡快查明,并進行針對性養護與救治。
[1] 李麗莉. 南寧市花卉公園植物物種調查及景觀評價[D]. 南寧: 廣西大學, 2019.
[2] 胡佩龍, 和太平, 文祥鳳, 等. 南寧市金花茶公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J]. 南方農業學報, 2012, 43(8): 1 164-1 168.
[3] 龐春林, 龔本海, 吳汶珍. 南寧市獅山公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研究[J]. 黑龍江農業科學, 2013(4): 72-78.
[4] 楊善云, 唐燕玲, 陳翠玉. 南寧市人民公園彩葉植物資源調查與分析[J]. 廣西農學報, 2021, 36(2): 68-72.
[5]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3.
[6] 覃海寧, 劉演. 廣西植物名錄[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7] 陳有民. 園林樹木學[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0.
[8]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國藥典[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1 088.
[9] 陳冀勝, 鄭碩. 中國有毒植物[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7.
[10] 鄭世群. 福建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及評價研究[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 2013.
[11] 王俊杰, 孟少童, 張繼強. 鄉土樹種概念及其簡易判定[J]. 甘肅林業科技, 2014, 39(3): 79-81.
[12] 馬道承, 王藝錦, 和太平, 等. 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植物及其景觀調查與分析[J]. 廣西林業科學, 2021, 50(4): 420-426.
[13] 蘇鳳秀. 廣西南寧石門森林公園植物及應用研究[J]. 南方園藝, 2018, 29(2): 34-38.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Garden Plants of People’s Park in Nanning City
CHEN Mingrang1QIN Menglin1,2TANG Shibin1
(1. Forestry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rnamental plant resources and use status of Nanning people’s Park, the plant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each functional area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ArcGIS to divide the people’s Park into function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88 species of garden plants in Nanning people’s Park, belonging to 118 families and 383 genera. Among them, 333 species were mainly native plants, accounting for 56.63% of the total, and 255 species were exotic plants, accounting for 43.37% of the total. According to the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it was divided into flower viewing, fruit viewing, leaf viewing, stem viewing, root viewing and shape viewing. The number of species was 313, 104, 268, 88, 6 and 117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53.23%, 17.69%, 45.58%, 14.97%, 1.02% and 19.9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It is suggested to enrich the application of liana vegetation type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deciduous vegetation and create seasonal changes, control poisonous and deciduous and fruiting pla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tourists, reasonably allocate plant groups and create landscape space,strengthen plant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research resul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rban park plan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source inventory; Nanning city; people’s park
S688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9.016
2022-05-13;
2022-05-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部灣城市群空間協同發展低碳效應及規劃研究”(No.51768001)。
陳明壤(1995—),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E-mail:1245451618@qq.com。
唐世斌(1963—),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建筑工程與規劃設計,E-mail:tshibin@163.com。
(責任編輯 林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