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浩,王振宇,汪 曦,甘 于,白亞雯
(無錫太湖學院,江蘇 無錫 214064)
近年來,隨著機器學習及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在醫學康復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為了彌補傳統量表式評估方法的缺點,便捷評估使用者健康狀況,結合嵌入式、傳感器、串口通信、藍牙模塊及動作識別技術等,本文提出一種基于Kinect傳感器和表面肌電傳感器的上肢運動功能數字化評估系統設計方法,以此滿足更便捷地評估自身健康狀況、更直觀地體會測試結果指數及更有效地消除健康隱患。
開啟Kinect姿態識別應用,進入到Kinect姿態識別主程序,獲取人體深度圖數據和骨骼數據,再進入不同的姿態識別程序,當執行完后進入下一種姿態識別程序,直到最后一個動作識別結束。
接下來將介紹不同動作的動作識別程序及原理,姿態識別程序會在運行時每十一幀采集1次人體姿態信息,在每十一幀的第十一幀,程序開始姿態識別,以下為采集程序代碼及注釋。


Emg單導肌肉電傳感器部分,只需把傳感器輸入的端口配置好ADC初始化,再讀取實時信息輸出到OLED模塊中,以下是Emg肌電ADC值采集程序。

遙控器部分較為簡單,本設計設置了16個按鈕,當檢測到某個按鈕被按下,執行相關的按鈕處理程序。


此時姿態程序識別會讀取該D:/ccc.txt文本文檔,并根據里面的參數執行不同的姿態識別程序。


每個姿態動作都有起始動作和結束動作,程序會在每十一幀的第一幀記錄起始動作姿態,在第十一幀識別第十一幀及第一幀是否滿足動作要求,人體的特定關節是否符合特定特征,以此來準確判斷人體姿態動作是否完成。第一個動作,起始動作是左手放在右膝蓋上,而結束動作是左手放在左耳旁。


伸展共同動作和屈曲共同運動類似,左手放在右膝蓋上方,再舉至頭左一段距離,由此采用類似第一個動作的處理。

Stm32遙控器上電后,可以看見OLED也亮起來,此時可以通過按鍵輸入希望發送的信息,當遙控器檢測到按了D鍵后,把信息發送到電腦串口,其中4×4的按鍵各對應著數。

可以看到一開始OLED只有“-”符號,此時當輸入幾個數字后,數字可以成功顯示到OLED上,并在程序里記錄到待發送的數組里面。
藍牙模塊選用的是2塊HC05藍牙模塊,其中電腦串口的藍牙模塊采用藍牙模塊+TTL轉USB方式連接電腦,其中藍牙模塊和TTL的Vcc和GND對應連接,而其rx和tx口交叉連接。2個模塊起初是沒有相互配置的,首先分別將2個模塊上的小按鈕按住,再連接至電腦然后放開按鈕,此時2個藍牙模塊都進入了AT模式,發送AT指令設置好主從模式及綁定地址,下一次上電后2個模塊自動連接起來,可以通過串口程序像普通串口一樣收發數據。
此時發送Stm32遙控器中的數據,可以看見藍牙串口接收到數據并顯示于輸出串口,保存于ccc.txt中,供Kinect姿態識別程序調用。
連接好Kinect攝像頭,啟動程序后可以看見攝像頭燈光亮起來,如圖1所示。

圖1 Kinect攝像頭
當打開姿態識別程序,程序會打開一個MFC界面,可以看到此時Kinect攝像頭前的人的骨骼圖和深度圖,并有程序設定的打印顯示,如圖2所示。

圖2 程序啟動界面
此時康復訓練者跟隨打印提示一步步完成每個動作的姿態識別流程,如動作一:屈曲共同運動。
由圖3可知,當動作識別成優秀后,可以看到FMA動作計分加了2分,并在窗口打印出下一個動作的提示,此時繼續執行動作二。

圖3 識別成功:動作一
由圖4可知,動作二識別成優秀后,可以看見分數累計成4分,接著依次執行完所有動作。

圖4 識別成功:動作二
由圖5可知,姿態識別全部結束,可以看見調試流程是符合本設計程序設置的,并能實現姿態識別和累計動作評分的功能。

圖5 識別成功:所有動作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Kinect傳感器和表面肌電傳感器的上肢運動功能數字化評估系統設計方法,本設計整體包含Kinect、表面肌電傳感器、Stm32和藍牙模塊等。經過硬件與軟件設計、測試,本系統功能符合預期要求。
(1)Kinect采集人體骨骼信息傳送到姿態識別應用里,姿態識別程序可以成功識別出每個動作并對此進行打分。
(2)Stm32上的按鍵信息輸出到OLED上,當按下發送鍵時,存在數組里的指令信息通過Stm32上的藍牙模塊傳送到電腦端的串口軟件,串口軟件再保存至本地。由Kinect應用再讀取本地文本文檔的信息,把當前動作識別切換至遙控器指令對應的動作識別并輸出到MFC窗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