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鳳珠
11月16日是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的紀念日。41年前的1981年11月16日,在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決賽中,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一個嶄新的時代由此開啟,女排精神成為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砥礪前行的重要力量源泉。
“在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中,女排精神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實踐,不僅適用于體育領域,而且適宜在各行各業(yè)傳承弘揚。”中國中學生體育協(xié)會排球分會秘書長、北京景山學校副校長劉洋近日接受本刊記者采訪,講述女排精神對當代青少年的滋養(yǎng)、分享他作為體育領域專業(yè)人士對女排精神的體悟。
劉洋擔任副校長的北京景山學校,是排球傳統(tǒng)項目學校。學校培養(yǎng)的不少排球運動員,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
“我記得以前學校有一名排球特長生,裸分考了660多分。那一年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648分。他想學金融管理專業(yè),但是清華大學的金融管理專業(yè)從來沒有招收過體育特長生。后來,清華大學認為他具備與專業(yè)相匹配的能力,就專門為他開了一個口子。”劉洋認為,排球運動和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意志力、承壓力等內在品質。“景山學校排球隊隊員,輸送到清華大學的就已經有約20人了。”
北京景山學校排球隊雖然全國知名,但是學校從來不以培養(yǎng)優(yōu)秀排球運動員為教育最終目標。“我們并不是為了排球而培養(yǎng)學生,我們是為了學生一生的發(fā)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劉洋介紹,考入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學生,不僅排球運動具備了較高水平,其中還有四五名學生,通過正常的考試都能夠達到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全面發(fā)展,是景山學校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內容。”
在學校教育引導排球運動員的過程中,女排精神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等的精神內涵始終蘊藏其中。劉洋說:“這些學生不僅要打排球,還要在學習中力爭優(yōu)秀,要比正常學生多付出很多,才能同時完成學業(yè)和訓練任務。”
劉洋是學校排球隊的領隊,學生們的付出和堅韌常令他感到動容。他介紹:“加入體育運動類團隊的學生,心理素質普遍都是相對強大的。因為體育運動是比較直接的,是陽光的,是有競爭的。”他幾乎從未在加入排球運動隊的學生中,發(fā)現因遇到挫折而出現抑郁等心理問題的情況,“長期接受體育訓練,對于學生的成長絕對有益”。
對排球等體育運動帶給學生的精神能量,劉洋有著充分的認可,同時他也清醒地看到,對于任何一名學生而言,排球都不可能成為人生的全部內容。“排球運動輔助了學生成長,而不是引領了學生成長。要讓學生們理解,排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他們的人生應當還有其他方面的特長或優(yōu)勢。我們長期不停地向學生傳輸這樣的理念。”
相比排球運動對學生人生的作用,運動中潛藏的女排精神內涵或許有著更加持久牢固的能量。劉洋對女排精神中勇攀高峰的精神內涵有著最切身的感受。“景山學校的校園里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就寫著一個‘攀’字,這也是景山學校的一種精神。”
他并不諱言相對于勤學苦練、頑強拼搏、刻苦鉆研、勇攀高峰等精神內涵,當代青少年學生性格中同甘共苦、團結戰(zhàn)斗內在品質的薄弱。“和以前的青少年相比,現在的學生性格中自我的成分多一些。參與體育運動、團隊比賽,也有助于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上奪得冠軍。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劉洋看來,同甘共苦、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內涵不僅是助力青少年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品質要素,也是推動我國走向強盛的重要精神力量。“我國發(fā)展為綜合實力雄厚的大國,這個過程就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群眾穩(wěn)定團結、努力拼搏實現的。一個國家要強大,不團結肯定不行。青少年學生也務必傳承同甘共苦、團結協(xié)作、無所畏懼、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真正用女排精神推動我國的現代化進程。”
自從20世紀80年代創(chuàng)造“五連冠”的輝煌后,中國女排整體實力在全球持續(xù)領先。劉洋說:“在比賽中長期維持在世界各國前幾名的水平。前六名都可以說是世界頂尖水平,中國女排一直保持在世界一流乃至頂尖的位置。”
在排球運動的金字塔中,要想選拔出足以站在“塔尖”的運動員,首先需要鋪就廣闊而扎實的金字塔“基底”。“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參與面,想要選拔出頂尖的高水平運動員,是不容易的。”中國中學生體育協(xié)會排球分會所做的工作,便是通過組織比賽向全國中學生推廣排球運動,把“底座”變大。“我們以向基層學校普及排球運動為目標,這是我們的工作基點。”劉洋介紹。
今年7月剛剛當選為協(xié)會排球分會秘書長的他,在鞏固這一工作基點的基礎上,為分會擬訂了一個五年工作規(guī)劃。“我們每一屆的任期都是5年。工作規(guī)劃的主導思想就是鞏固基點、突出重點、策劃亮點。”劉洋表示,做好全國中學生排球賽事的組織推廣工作,讓全國的中學生排球賽事達到一定的高度、認知度和認可度,吸引更多人自愿參與,就是未來5年分會工作要突出的重點。“要想真正凸顯基點,必須有一定的影響力。全國中學生排球運動有3個大型賽事,全國中學生排球聯(lián)賽、全國傳統(tǒng)項目學校聯(lián)賽排球項目,以及中國中學生沙灘排球錦標賽,這3個賽事我們都要組織好。這樣既可以影響基層學校,又可以為高水平排球運動隊和高校輸送人才,實現雙贏。”
在劉洋看來,分會工作應當著重突出的亮點也包括女排精神在內。“亮點體現在我們正在和即將組織的大灣區(qū)排球邀請賽等兩岸三地中學生排球交流活動中,也體現在體育領域全行業(yè)認可、國家提倡的女排精神中。”他認為,在新時代的排球運動員身上,女排精神有了更加多維度、更加先進的體現。“20世紀80年代,各項科技還沒有達到現在這樣的高水平,女排精神中的無所畏懼、刻苦鉆研等精神內涵直觀體現在訓練過程中。伴隨高精尖科技發(fā)展,數據分析等應用于體育運動的賽前準備等環(huán)節(ji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球隊的成績,女排精神在當今時代還體現在思想的全面性、態(tài)度的嚴謹性等方面。”
女排精神雖然發(fā)端于體育行業(yè)、肇始于排球運動,卻并非僅僅適用于排球運動、體育項目中。劉洋說:“女排精神不是由體育行業(yè)提出的,而是由國家提出的。因此,它不僅涉及體育領域,而且值得各行各業(yè)深刻理解,將精神內涵融會貫通到各自的工作中,這才是傳承弘揚女排精神的精髓與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