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慧 李小林 譚 萱
(成都師范學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1]。人生而脆弱,且因是有思想的而變得更易破碎與毀滅,正因如此,更應認清楚安全教育的存在必要,并在接受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學習預防危險、保護自身安全的相關知識,減少因缺乏安全防范意識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群體不斷在壯大,大學校園安全隱患也隨之滋生,因此,大學生校園安全教育應被放在重要位置。
1.1 對大學生進行校園安全教育,為大學生“出”學校提供一線保障。大學生在校的首要任務是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以發展自身專業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利于終身學習、注重對思維的訓練以提高思維的廣度,同時能利用自身所學為自己尋得一謀生之所、為國家出一點薄力。近年來,在校園內外發生了許多涉及學生的意外傷害事故,究其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數當事學生對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和自我意愿。
1.2 對大學生進行校園安全教育,是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的體現。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校園安全教育,是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的體現。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學生可以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有保障自身安全和財產的安全、能夠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的能力。
1.3 對大學生進行校園安全教育,是協調學校和社會的重要橋梁。隨著時代的發展,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對大學生的素質考量已不再停留在專業知識素養方面,更是要求其擁有良好的安全保護意識和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對大學生進行校園安全教育,有利于維護高校穩定發展、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有利于構造和諧美好的健康社會。
2.1 人身安全。廣義的人身安全包括人的生命、健康、行動的自由、住宅和名譽等安全,狹義的人身安全就是人類個體身體本身的安全。大學生在身體上已經是成年人,有著成年人最根本的生理需求,但是由于我國“談性色變”的傳統觀念,導致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在性教育方面工作缺乏重視,人們羞于談論與性有關的知識,導致性教育在我國嚴重缺失,致使我國大學生不能對性產生科學和理性的認識,隨著上了大學脫離了父母的管束,錯誤的性教育會導致大學生產生錯誤性的觀念和行為,容易在這方面走上歧途,這里主要談論性安全。在大學中談戀愛是很正常的情況,正常的生理需求應該被正確地看待,但是前提是保證自身安全。
2.2 財產安全。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思想都比較單純,因個人財產安全意識淡薄、家庭財產教育缺失和學校對財產安全教育不重視等原因,往往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校園盜竊往往發生在宿舍、食堂、圖書館、體育場、教室和機房等公共場所。學生宿舍常見盜竊方式有“順手牽羊”、溜門盜竊以及網絡詐騙等。
2.3 消防安全。在學校最容易出現的消防安全問題就是用電防火安全,高校的宿舍樓都相對密集,有些線路因為年代久遠也容易產生故障。現在高校普遍都會禁止學生使用違規的大功率電器,為的就是杜絕電路問題引發的火災問題。但是由于部分學生還是會私藏違規電器或者使用明火,這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2.4 網絡安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與人的生活生產逐漸聯系緊密,人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到任何想知道的訊息,高校學生幾乎人人都會使用網絡,享受著網絡為生活帶來的便利,但對于那些維護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卻知之甚少。有不法分子抓住了網絡可以隱蔽身份的特點對人們進行詐騙。對于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不能第一時間分辨對方是否是真實可信的,以至于被欺騙。
2.5 心理安全。根據一項社會調查得知,現在大學生有心理情緒問題的群體占比高達80.8%,說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嚴峻,急需解決。
3.1 家庭因素。家庭啟蒙教育讓父母成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所以在安全教育方面家長不太重視的話導致孩子也會缺乏安全意識。例如,家長有中國式過馬路的行為或者在家庭中用電防火不重視,孩子也會對此類不良行為進行學習以致對以后造成重大影響。當今家庭大多數只有一個孩子,在父母過分溺愛下成長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其他人差,面對困難時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會更加顯得彷徨無助和手忙腳亂,進而發展為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例如產生厭世、抑郁,更甚者會產生過激行為和報復社會。
3.2 社會因素。社會由人和人之間的交際關系以及存在的物質構成,社會的構成復雜,有好的和不好的,若大學生分辨不仔細,就會讓自己陷入一個危險的境地。當前各國之間交流越來越頻繁,不同文化會給各個國家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尤其是一些不良文化,很容易對涉世未深、缺乏判斷分析能力的大學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對于社會公共安全教育,公眾的意識還較為薄弱,教育的中心仍是知識教育,公眾對社會安全教育的忽視,使得學生的心理、認知、價值觀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致使學生接受到的安全教育不足,不能很好地用已有知識保護自己。
3.3 校園因素。學校對衛生情況把控不嚴、對食品安全防控不重視,是學校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校園安全環境日趨復雜,高校對外來人員開放是引發安全事故的又一大安全隱患。對于大學而言,開放校園是與社會進行交流互動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校外人員的頻繁進出,也會給學生的安全帶來一定隱患。大學生大多都沒有社會經驗,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少犯罪分子恰好抓住這一點趁虛而入,威脅了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4.1 人身安全。高校和社會應該直面性教育的問題,從科學和客觀的角度教給學生相應的知識。首先,要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學生戀愛。學生相愛、相知,進而產生性的沖動,是人類綿延生命的本能。但需要知道,無論是男女,都要保護好自己,做好衛生和安全的防護。
4.2 財產安全。對于財產安全,大學生在保護好自己財產的同時,還要謹記不要貪圖小便宜。一是注意不要被騙。只要不貪圖小利、不想要意外之財,就可以將騙子拒之門外。要時刻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不會有免費的午餐。二是注意謹防被盜。在當下數字經濟時代,現金被盜的可能性很小了,但用盜用微信、支付寶資金的事件多了,所以不要隨意點擊一切不知名的鏈接,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他人,這樣可以降低損失。
4.3 消防安全
4.3.1 完善配套安全設施,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學校應定期進行消防演練和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從根源上杜絕火災的發生;應定期對全體學生召開關于消防安全的培訓,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掌握防護知識。并且校方也要逐一排查,對校園內可能發生火災的隱患及時處理,保障建筑樓里的各種消防應急設施完備;其次學校要嚴格要求學生不能使用違禁電器,并且禁止私拉電線等,從細節上防止火災的發生。
4.3.2 加強消防安全教育,落實校園消防安全管理。學校應加強對全體師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落實校園消防的安全管理工作,配備合格的消防設備設施,定期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組織消防演練。教學樓樓梯間嚴禁堆放雜物,保持教學樓安全出口暢通;不使用大功率照明燈或電熱器及使用火爐取暖;不使用違規的電子教具,以免造成瞬間負荷過大或電線短路而導致電路起火;定期檢查維護用電線路及消防設備設施;不存放易燃物品。學生宿舍禁止學生使用違規大功率電器,不私自接拉電線;將臺燈遠離枕頭、被褥等易燃物品;不在宿舍內隨意點蠟燭、蚊香;不擅自使用酒精燈、酒精爐等產生明火的設備;離開宿舍應斷開電器電源。
4.4 網絡安全
4.4.1 開設網絡安全教育講座,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學校開設網絡安全教育講座或線上舉行有關網絡安全知識有獎競答,使學生在參與中了解常見網絡詐騙手段及套路,進而降低大學生被騙的幾率。網絡貸款、兼職刷單、冒充客服和“殺豬盤”詐騙,是當前最常見、危害最大、影響最廣的四類詐騙類型。對于大學生而言,要學習一定的防詐騙的基本知識,這樣才能準確識別騙局和陷阱。學校注重網絡安全主題討論活動,通過多種方式推廣網絡安全,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課余生活,減少大學生上網時間,鼓勵健康上網,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謹言行,不散布謠言,杜絕網絡暴力。
4.4.2 堅決杜絕校園貸,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輔導員召開年級大會進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讓學生自覺遠離網絡借貸行為,提醒學生不要隨意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免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如果借款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和老師,讓具有決策力的成年人來解決這件事情。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使大學生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和減少學生不良心理問題的出現。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安全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濃厚的友誼,相互傳遞正能量。學校定期調查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趨向,對心理發展趨勢有偏的學生及時采取適當措施,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通過豐富生活等方式使學生釋放壓力、感受人生之樂趣、體會人間喜樂,開拓眼界,進而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