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雪
(石家莊市陽光小學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由于小學生思維的局限性,難以進行獨立思考,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其向著獨立性、靈活性、多樣性的方向發展,為學生的進一步成長奠定基礎。
數學思維,就是數學思維能力,是指能夠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把學生能夠會觀察、分析、綜合、歸納、猜想、演繹、推理等的能力稱為思維能力。它是一種特定的思維方式,是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將所遇到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能力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數學教學活動進行思維訓練,促進小學生多元智能發展,使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改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2.1 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愛上數學課,是教師在教學中要首先考慮的。數學給人的感覺是枯燥無味的,單調重復的計算,會讓學生逐漸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轉變學生的這種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這樣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都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2.2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數學知識更加側重于邏輯推理,學生通過分析各問題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培養做事嚴謹的作風。
2.3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學好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很多的實際問題。因此,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從而更迅速的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對小學生的后續工作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3.1 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親歷知識的發現過程,從中有所感悟,達到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其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內容時,如果教師單純的讓學生去觀察書本上的立體圖和平面圖,學生就很難理解。因為小學生還不具備空間想象能力,更不用說將圖形轉化為立體實物的能力了。所以,教師要從小學生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例如可以借助積木,使學生認識各種幾何體。這樣的學習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3.2 借助數形結合深化學生思維。數形結合的方法能夠進行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轉化,使學生能夠得到最直觀的認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利用圖形來解決問題,使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圖形,為學生解決問題打下基礎。例如,在遇到隊伍過隧道的問題時,一般的解法就容易出現錯誤。一列隊伍長50 m,跑步速度2.5 m/s,隊伍要全部通過長100 m的隧道,需要多長時間。一些學生想當然的認為是100除以2.5,得到40 s。這其實是錯誤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先畫出圖形,從圖形中找出數量關系,從而得到正確的解法。
3.3 加強學生數學思維訓練。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學素材進行具體化的構思,然后進行數學運算,逐漸培養數學感知,在這個過程中的數學構思就是數學思維的訓練。例如,根據“樹上有9只鳥,又飛來3只鳥”這個數學素材來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可以形成這樣幾個題目:樹上有9只鳥,又飛來3只鳥,一共有幾只?樹上有9只鳥,又飛來3只鳥,飛來的比原來少幾只?樹上有9只鳥,又飛來3只鳥,原來的是飛來的幾倍等等。這樣的數學構思就是對數學思維的練習,是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