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辰姜潤發
(1.湖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體育教研部 北京 100083)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一般性辯論時宣布中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的提出能夠促進體育產業低碳轉型發展,優化供給結構,推動體育制造等業態低碳發展,體育產業低碳發展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國際貿易可能導致出現碳泄漏問題,而碳泄漏和碳轉移顯著影響了國家的低碳績效。
碳泄漏即承擔減排義務的國家由于采取減排措施導致生產活動轉移到沒有實施環境管制的國家,從而減低碳減排政策的效果。作為國內體育產品業的低碳轉型重要環節,碳泄漏的治理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推動體育產業低碳化轉型,迫切需要領悟體育用品碳泄漏的內涵,厘清中國碳泄漏治理的現實困境,找到中國體育用品碳泄漏治理的破解策略。在分析體育用品低碳化發展要求與趨勢的基礎上,對中國體育用品碳泄漏治理面臨的資本與政策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破解策略,以期為中國體育產業低碳化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碳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不僅受到國內需求的影響,也同樣受到外部需求的沖擊。發達國家在執行減排承諾的過程中,通過國際貿易將對碳密集型產品的需求轉移到中國,從而對中國形成碳泄漏,甚至使中國成為污染天堂。與此同時,歐盟卻以加強碳泄漏治理、提升全球減排效果為“借口”,對碳密集型產品碳關稅的征收,進而對中國碳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施加壓力。
眾多國內學者的研究都表明:國際貿易產生的碳泄漏是現階段中國碳密集型產業增長過快所致。這也是對我國粗放式的貿易增長方式和碳密集型產品生產大國角色的進一步強化,造成了我國應對環境和資源的負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國際分工的地位和競爭力以及應對國際氣候談判與減排壓力時處于不利的地位。體育用品的出口尤以服裝行業為首。在服裝產業中碳排放量很多一部分是由于鞋子生產造成的。全球每年大約生產2500萬雙鞋子,而其中多數在中國生產,碳排放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鞋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量占據其生命周期內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68%。生產一雙新的跑步鞋將釋放出13.6kg的碳排放,相當于一盞100W的燈泡點亮一周所釋放的二氧化碳。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要求加快建立綠色貿易體系,要持續優化貿易結構,嚴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積極擴大綠色低碳產品、節能環保服務、環境服務等進口。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的綠色標準,做好綠色貿易規則與進出口政策的銜接,加強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進出口。以保證中國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控制與經濟發展的協調共進。在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和國際上的緊張局勢,我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體育用品行業也需要做好碳減排的相關工作,并減少碳泄漏帶來的排放壓力,不但要厘清體育用品在碳泄漏治理中面臨的現實困境,同時也要找到碳泄漏治理的破解策略。
我國多年以來一直作為全球的加工工廠,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仍處于相對低端的位置,這也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不高,因此形成了出口產品內涵增加值能耗水平高于單位GDP的能耗水平,卻低于工業增加值的能耗水平的現狀。我國近年來大量的貿易順差在某些方面確實帶來了很多的正向效益,不僅帶動了國內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與機會,還促進了出口相關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出口商品是對國內資源的加速消耗,對于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來說又是一個負效應。隨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和投資重點的轉移,勢必對抑制單位GDP排放強度有積極的作用。
而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均GDP的提升,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世界大的企業選擇將中國代工廠轉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從成本角度考量,這是市場經濟選擇的必然結果。2022年5月,越南的出口額已經超越深圳,這表明,包括三星、蘋果在內的電子設備代工廠和以阿迪達斯、耐克為主的體育服裝用品行業代工廠已經將部分產能轉移到了亞洲其他國家,并實現了包括原材料、生產、物流、倉儲、供應鏈等基本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這個進程說明中國在基礎制造業的生產成本已經有所提高,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對比中已經沒有了成本優勢,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能夠以更低的人力成本來接手中國的低端制造業工廠,這對于中國體育用品碳減排和碳泄漏改善有一定幫助。但是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中國的體育用品代工廠仍然規模巨大,這些工廠在碳減排和碳泄漏的治理上,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在不能進行產業轉移的前提下進行減排,不但要國家出臺相應合理、有效的政策,做好供給側改革,也需要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做好節能工作,并做好研發創新,推行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從2020年開始,地區經濟發展會受到疫情傳播的嚴重影響。武漢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封禁兩個半月,生產總值2000億,而2019年生產總值為3600億,同比下降44.4%。這個比例對于以制造業為主發展經濟的城市而言是很難接受的,因此,一旦疫情防控的等級下調,地方就會大力復蘇已有的產業,推動經濟回暖,穩定經濟形勢,降低失業率,并且鼓勵科技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根據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數據,2019年全國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完成營業收入3094.37億元,全年累計完成出口交貨932.44億元,體育用品制造完成營業收入1177.79億元,同比增長3.54%;利潤總額90.95億元,市場規模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全國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完成營業收入3311.72億元,同比增長2.90%,體育用品制造完成營業收入1340.33億元,同比增長7.95%;利潤總額92.35億元。體育用品業在中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而且還有很高的發展潛力。持續推動現有產業的優化是促進經濟復蘇的重要方式,但已有產業的碳泄漏問題也需要正確對待。地方政府一方面希望推動產業轉型以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也擔心萬一轉型不順利,又丟失了已有的產業結構,造成經濟發展的遲滯。
中國計劃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前提下,僅靠發展不完全的碳市場還不足以保障“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與碳稅配合共同減排。碳市場和碳稅在國際上已經取得一定效果,作為碳定價工具也較為成熟。
碳市場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調市場的作用。中國目前正在積極實踐通過碳交易政策輔助減排,以期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減排目標。2021年,全國碳市場正式啟用,目前僅納入電力行業,未來將逐步納入石化、建材等8個碳密集行業。減輕碳泄漏的一種常見措施是將排放交易系統與基于產出的配額分配相結合,后者作為對受監管行業的隱性生產補貼。碳定價是行之有效的碳減排政策。短期內,政府通過補貼引入碳價政策;從中長期來看,能夠使得碳價政策具有成本有效性。中國體育用品碳泄漏治理也需要通過建立適宜的市場機制來實現,逐漸完善的碳市場機制是治理碳泄漏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企業在減排或遷出國外的決策對降低綠色技術成本的政策更為敏感,政府需要通過碳市場的不斷完善,引導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實現綠色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在開啟碳市場之后,有些不在碳市場的企業碳排卻而增加了,這變向降低了碳市場的減排作用,而對其合理征收碳稅,對于緩解碳泄漏現象有較大幫助,即通過碳稅來補充碳市場,從而治理碳泄漏。
碳稅指對二氧化碳排征稅,也是市場化的減碳措施。為了限制泄漏的影響,各國之間需要加強政策協調以實現一致的隱含碳價。目前,我國碳稅制度仍待建立,未來將逐步建立。合理的碳稅能夠增加碳排放成本,倒逼企業主動減排。碳稅可以加強降低碳排放的激勵效果。治理碳泄漏的措施不能完全消除泄漏,進口關稅將使以生產為主的碳泄漏比例降低,而出口退稅甚至將使泄漏比例提高,碳稅的設置應該以促進碳減排為準則,要合理地確定體育用品關稅和排放稅的稅率。
碳泄漏可以被認為是跨國界的外部性問題,中國體育用品的碳減排與碳泄漏治理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然轉型,也是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節能技術、降低單位生產能耗的必然選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中國的體育用品產值將進一步提升,在國內碳市場機制和碳稅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建立的背景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要認識到減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科技推動減排,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