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谷雨
(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 山東 臨沂 2734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了我國現階段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發展的今天,青年力量展現了中國力量,青年力量不僅僅是思想、文化、精神的體現,更是健康體魄、肌力強勁、生命完整的體現。因此,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發展,是學校體育教育的第一職責。歷年來,我國學校競技體育發展的曲折歷程無需贅言,將競技體育回歸教育,理清學校競技體育與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的內在邏輯,探尋學校競技體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的新路徑,使其成為國家培養競技后備人才的搖籃,保障我國順利在世界各國中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實現中國的體育強國夢、健康中國夢。
黨的十九大報告全文37次提到“新時代”,這預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征程的開啟。青少年一代擁有的理想、抱負、本領和擔當,代表著國家未來的前途和希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發展,不僅能為國家書寫歷史,描繪發展藍圖,創造新的未來,還能助力民族的興旺發達,是實現“強國夢、中國夢”的有力保障。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凝聚了新的思想、新的理論、新的機遇,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上也更占優勢,更能為新時代的中國發展匯聚力量,承載重任,加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發展。我國現在正處于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人人健康、快樂、幸福的健康中國起好步、開好局,我們就要將關注點放在青少年一代的健康發展上。學校是為國家培養新時代優秀人才的搖籃,學校競技體育則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藥”。青少年先天的年齡和數量優勢,決定著他們所能肩負的使命與職責。2019年頒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2020年印發的 《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不僅為學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提升了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其自身的育人價值。新時代是超越自我,奮發圖強的時代,學校競技體育作為推進體育強國夢的戰略支點,將為青少年的終身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在新時代的圓夢路途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躋身于世界體育強國之列。新時代必然面臨新問題、新需求、新矛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健康中國”、“教育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等的建設目標。這些目標從人民的角度出發,為人民發展謀幸福,歸根結底是為了解決我國社會現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國家優秀競技人才培養基地的學校來說,從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如何提升學校對“教育”和“健康”的關注度,構建怎樣的學校競技體育管理體系,如何借助社會資源解決好體教分離帶來的競技人才萎縮、培養主體單一、教練員匱乏、文化教育欠缺、競賽制度不完善以及資源利用不足等問題,就成為了我國學校競技體育改革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更是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所要面臨的新挑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要求,并從體育文化建設、冰雪發展、體育人才培養、全民健身策略、體育外交以及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的協調共進等方面進行了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這為新時代加快推進體育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十三篇四十四章第五節指出建設體育強國,并從群眾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方面為體育強國建設的具體內容指明了方向。這既體現了黨中央對體育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明確了體育在國家健康穩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校競技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強國的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9年8月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條例》,從縣市到國家構建了不同層次的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的頂層設計體系,為群眾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發展保障。十九大報告以人民福利、人民當家作主為初心,事事不離人民的發展、人民的利益,體現了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政策。同時,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為新時代發展群眾體育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改革動力。體育強國夢的建設不僅僅是競技體育強國的建設,更是體育文化、文明強國的建設。學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要抓好學校競技體育,從學校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學生,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的理念,促進家庭健康意識的增強,以點帶面,在社會上掀起一股體育鍛煉的熱潮,助力群眾體育的平衡、全面、健康發展。
學校不僅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更是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的重要輸出基地。自1986年《關于開展學校業余體育訓練,努力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實施以來,學校競技體育致力于打造“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式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的三級訓練網培養和輸送優秀競技體育人才。小學階段的任務是通過普及體育運動,增加體育運動參與者的基數,擴大競技體育人才的選拔范圍,為體育競技人才的選材提供基礎保障;中學階段在競技體育人才選拔的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要選才育才,還要承擔著優化競技體育人才儲備和解決未來發展規劃的任務,保障國家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可持續供應;大學階段是體育人才培養的最高階段,承擔著培養高水平體育競技人才的任務,同時也擔負著體育強國的歷史使命。顧拜旦在《奧林匹克宣言》中強調競技體育既能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協調發展,也能借助競技體育盛會讓世界和平。新時代學校競技體育的發展不僅擔負著為國家培育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重任,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從而保障實施全面教育的同時源源不斷地為國家提供競技體育人才,助力體育強國夢。
新時期,學校競技體育要想獲得全面、健康、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就要立足于人的意志,著眼于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個人五位于一體的協同融合發展。政府是公眾意志的代表,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應在學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改革中進行監督指導;政府的指導并不排斥社會發展中市場機制的參與,借助“奧運旋風”助推體育產業走向全球化發展的模式,利用設施資源建設、體育培訓、賽事舉辦等形式,引入社會化資本和市場運營機制,實現優質資源的貫通共享,共同參與到學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改革中;學校競技體育應在競賽的組織管理、教練員人才引進和條件保障等方面借助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建立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形成資金來源多渠道、培養方式多元化的新格局;任何運行機制的建立都離不開人的參與,個人是家庭的一員,而家庭又是學校的一員,新時代的學校競技體育要立足于人的意志,以人的健康為己任,正確處理好參與主體、責任主體以及運作主體之間的關系,形成政府、學校、社會、個人和家庭五位一體的協同合作機制,為學校競技體育勇于擔當,完成新的歷史使命打基礎。
一體化體育競賽體系的構建要把握好3個主體,即小學、中學、大學。小學是學校競技體育發展的萌芽階段,也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黃金期,學校的趣味性競技體育游戲不僅能滿足此階段學生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的天性,還能強健他們的體魄,激發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有利于普及和推廣體育運動,增加學生運動員的儲備基數,這對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和選拔體育競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學是青少年身體快速發育的關鍵期,也是為國家培養后備競技人才的關鍵期,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運動系統(骨骼、肌肉、關節)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各系統的快速發育,促進機體的健康成長和運動競能的提升,學校競技體育借助“學會—勤練—常賽”的培養模式,優化學校體育后備人才質量的同時,對增強學生體質、開發智力、培養良好情緒等起關鍵作用,有助于中學階段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大學階段是以培養競技體育人才和樹立“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理念為目標的,這符合新時代學校競技體育發展革新的一般規律,也契合我國現階段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
新時期,學校競技體育賽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立足于不同階段的學生主體,打造適應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特征的競賽體制,借助不同級別的校內賽、區域聯賽、全國聯賽等體育賽事,增加學校競技體育賽事的級別、數量、參賽人數,并通過聯辦省市專業隊,打通跨區域上學的限制,建立 “大中小學”高水平運動員的一條龍培養和輸送體系,并將運動員的培養和后期發展融入到學校中,實現大中小學競賽體系的無縫銜接,為學生參賽和運動員選材提供更多機會,實現學校競技體育的跨越式發展。
學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改革要借知識之車,健健康之軀,育全面之才。新時代,新起點,新使命,學校競技體育在“百年變局”、“文化自信”、“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背景的新征程中,要以國家的“體育強國夢”、“健康中國夢”為最終目標,深化改革,夯實新時代學校競技體育發展的基礎,為國家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新時代人才,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